位面超市(319)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还真从里面挖掘出了两个人才。

一个姓姜,一个姓赵,两人都不是陈国人,一个从郑国来,一个从赵国来。

并且两人都是狂士,他们入陈不是因为陈国有多好,更不是因为陈侯有多贤明,纯粹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有大才,辅佐一个弱国变强,更能体现出他们的才干来。

姓姜的认为应该是收回所有公族世家的土地,重新划分土地。

不是把土地分给庶民,而是把庶民分给土地。

姓赵的认为,如今陈国积弱,究其根本在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他觉得应该耕战。

无战事的时候壮年男子便留在家里种地,有战事的时候立刻就能上战场打仗。

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多,但叶舟觉得他们各自就这一个想法最好。

如今的土地是私有制土地,名义上全归陈侯所有,但就像诸侯国都归周天子一样,谁傻谁信。

公族们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封地的所有产出都归他们自己,其实就是国中国。

姓姜的认为,这种私有制才是所有世家和公族都跟陈侯对着干,并且不愿意为国效力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是土皇帝了,就算再进一步又能如何呢?

若是忠心得不到好处,又有几个人能一直忠心?

姓赵的认为,陈国的问题出在兵少马弱上,想要改变这个状况,短时间是不可能的了。

既然不能靠质,那就只能堆量,别国出一万兵马,陈国出两万,人实在不够,就花钱去买奴隶。

仗可以打不赢,但气势一定要到位,要让别的国家都知道陈国士兵不怕死,谁敢伸手,陈国就算自伤一千也要损敌八百。

说直白点就是自杀式袭击。

虽然确实很偏激,但叶舟觉得这些想法并不是全无道理。

叶舟在观察了几天之后,把这两个人推荐给了陈侯。

陈侯也没有细问,可能是因为极度信任叶舟,很快就让这两人成了品级不低,能上朝议政的官员。

这两人对叶舟也是口称老师,并不以相国称呼。

叶舟还发现,这两个人在别人眼中,都是跟自己同一阵营的人。

有了这两个榜样,那些住在叶舟购买的宅子里的士人们更加拼命的表现。

叶舟三天去一次,每次他过去,士人们都在高谈阔论,声音大得要冲破云霄。

不仅仅是这些已经被他接纳下来的士人,整个陈国的士人如今都在朝着临淄涌入——他们以前没有途经,因为穷,所以没钱拜师,没人推荐。

如今叶舟不收一分钱就荐了两名士人,他们怎么能不疯狂?

既然有叶舟这样替陈侯招贤纳士的人,省了他们的晋身之资,他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

“娘,我走了。”年轻的士人穿着草鞋,背着包袱,冲走出房门送他的老人说,“儿若是能留在临淄,必将老娘接去享福,若是儿没被相国看重,儿便回来,伺候老娘终老,娶个媳妇,生一堆娃。”

老人泪眼婆娑的看着儿子,她点点头:“儿啊,出门在外万事小心,娘知道,我儿是个有大志向的,君上一定能看到你的才干,娘就在这儿等着,等你派人来接娘!”

士人看着自己的老娘,他深吸一口气,转头朝老人跪下,瓷实的磕了三个响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后才停下,仰头看着妇人说:“娘,儿一定不会叫你失望,有朝一日,儿一定要天下人都知道儿的名字!”

老人声音颤抖:“我儿去吧。”

士人站起来,这次他没有再回头,而是一步步朝前走去。

他没有钱,没有代步的马或牛,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和脚下的草鞋走去临淄。

在临淄,有一个人等着他。

那人一定在等他。

第114章

临淄城西,年轻的姑娘穿着麻衣,将洗过的衣裳悬挂在麻绳上,她的手臂和裙摆都有补丁,脸颊轻微凹陷,一身衣裙似乎空空荡荡。

老迈的妇人坐在门檐下,手里拿着一件破衣裳正在缝补。

她补了一会儿,眼睛实在受不了后抬起头来,看向不远处站着的姑娘。

“歇歇吧。”老妇叹气道,“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姑娘停下了手里的动作,顿了顿后又继续晾晒,语气平淡道:“今日粮官就要上门来了。”

老妇迟疑了片刻,忍不住说:“实在不行,娘带你回乡下老家,有田地,怎么也饿不死。”

姑娘挂完最后一件衣服,她摇头说:“若是在临淄都活不下去,回了乡下又有什么用?真要是守着田地就不会饿死,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抛下一切赶到临淄来了。”

各地小有家资的百姓都拖家带口的赶往临淄,宁愿在城外搭草棚子,也不愿意留在世代经营的老家。

上一篇:重生后,朱砂痣他不干了 下一篇:忆初

蜀七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