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零年代喜当妈(34)

作者:姜一白 阅读记录

村里的情况和沈棻记忆中大不一样,8、90年代,邹市发展迅速,村子也成为邹市的一部分,逐渐往现代化靠拢。而现在,这里仍然到处是平房、田地,既朴素又温馨。

杨珂在村里很出名,刚一到,就有许多人和她打招呼。

打完招呼再看看沈棻,然后朝杨珂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

谁家的姑娘?

杨珂便挺胸抬头,颇为骄傲道:“这是我闺女,不认识了?”

“啊?沈棻?”

十个人有八个人都惊呆了。

他们再看看沈棻领着的三个孩子,便有点琢磨过来。

其实沈棻带着孩子们来过一次,几个孩子的长相都很出众,属于又洋气又可爱的类型,大家记忆深刻。当时还觉得,沈棻能生出这么好看的孩子,多半是遗传盛谦知了,现在看来,原来沈棻本身也是好看的类型!

她以前是怎么把自己捯饬得那么不显眼的……真是怪了。

大家越赞美,杨珂越骄傲,胸都快挺到外太空了。

也有人不服气,嘀咕着沈棻的口红颜色太红,看起来不正经,杨珂眉一竖,凶巴巴地问道:“涂你嘴上了?你是没涂过口红,话都不会说?”

那人便唯唯诺诺地躲起来了。

李大娘住在沈棻外婆家附近,和杨珂很熟悉,她挽着杨珂往回走,一路上说说笑笑。正巧碰到村里供销社的店员坐在门口和旁人聊天,见了杨珂便笑道:“这回怎么没拎多少东西,家里穷啦?”

她倒不是笑话杨珂,实在是杨珂以前太夸张,每次回来都带着一大堆东西,人家都说,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了,只有杨珂,心里惦记着娘家。

李大娘笑骂一嘴,接着对杨珂说道:“你别理会她,她就是闲的,她那儿也不如从前了。”说着,低头看了看杨珂手中的行李。

有,但是比以往少很多。

李大娘说道:“你在城里不容易,不用担心你妈,这里虽然不如城里好,但是家家都有地,只要能种地,就饿不着,哪能每次都带那么多东西回来。”

沈棻抿唇笑笑。

杨珂心直口快,乐呵道:“沈棻托人给我妈买了台黑白电视,还在路上呢,这回来得突然,没时间准备那么多。我在那边过得挺好的,您就放心吧。”

李大娘一时没反应过来,眨了眨她的大眼睛,“啥?电视?是里面有画面的那个东西?”

“对啊,沈棻孝顺,我都没想到这些。”

电视?电视!

天啦,他们村里也要有可贵可贵的电视了!

*

眼下电视机还不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尤其是在村里。

沈棻买来的电视机,是村里第一台,连有线都得想办法自己拉。村里有几户人家的亲戚在邹市厂子里上班,一般厂子里都会有两台电视,有些人跟着看过几眼。

电视里的小人儿会动,可稀奇了。

林禄找来帮忙的人把电视机送到汽车站,杨珂又找了村子里用手推车去拉。

小盒子坐在车上,一路高调地走回来,惹得许多人跟过来围观。

还有拖家带口一起来看的,左手一个男娃,右手一个女娃,人越来越多,好不热闹。

手推车进了杨家的院子,大家伙便趴在栅栏边上看,七嘴八舌地议论,“老杨家真的买电视了?”

“是她闺女给买的!”

“杨珂真孝顺,杨老头好福气啊!”

杨老头却沉着脸,坐在屋檐下,叼着大烟袋,一声不吭。

杨珂还有两个哥哥,都没分家,和杨老头一起过日子。他们都没见过电视机,乐呵呵地张罗着搬电视的事。还有人直接冲着兄弟俩喊道:“杨老大,以后我得天天上你家看电视,看看这东西到底有啥好的。”

杨老大嘿嘿一笑,“这是我妹买的,我说的可不算。”

杨老头瞪了大儿子一眼。

住在村西的老李曾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杨家人不对付,现在见杨家在大家伙面前风光了一把,心里跟倒了一整碗醋似的。她酸溜溜地吐槽道:“真敢花钱啊,也不怕被自己男人知道。”

有人应声说:“杨珂的男人是老师,沈棻就更厉害了,她男人是团长,婆家也有钱。”

“团长……嗤,我知道,盛谦知嘛,和我儿子一个部队,咱们这边的人,很多人都去那边当兵了。她男人是盛谦知,她还敢花这个钱?他们部队里的人的在传,盛谦知可能马上就要离婚了!我儿子前天还给我来过电话,说是他们部队里去了一个特别好看的小姑娘,盛谦知喜欢人家,还主动张罗着要帮忙调动岗位!”

老李把知道的八卦全部说了出来,并且获得了内心的舒畅。

有钱有啥用,还不是要被人踹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