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龙榻(39)

作者:拾音者 阅读记录

那时他常常带着对方到盛京最高档的酒楼喝酒,每每都装作喝得酩酊大醉。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温止寒“借醉”说出自己身为佞臣的苦闷,他说他想为百姓做点实事。

元婴听出了温止寒的弦外之音,深知对方是打算开始启用自己,忙追问:“温酒官不妨说说,若某能帮上忙一定竭尽全力。”

温止寒道:“如今天下医术掌握于少数人手中,我空有一身治病救人的本事,却因俗世缠身,难以施展,实在苦闷。”

元婴当即答:“某愿散尽家财开设医馆,替温酒官了却心愿!”

温止寒却仍摆手:“民生苦,虽因疾病而苦,但更因无教化而苦。”

元婴试探性地问:“那便兴建学堂?”

温止寒仍否认道:“因愚民易治,当今圣上废道禁言,兴建学堂恐怕难度颇大。依我所见,以治病救人为名布道,以教化百姓为妥。”

百姓民智未开,传教的效果比兴建学堂授课效果好得多。

就这样,在温止寒的安排与支持下,元婴以珠玉阁为据点,建立青莲教,施粥、治病、布道。

以传教为名传播思想、聚合信众才是温止寒的目的;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要在民间留下一颗火种。

如此,一来他可以聚集信众,树立威名,以便民众更好地接受新政权;二来可以让民众意识到朝廷的昏聩,若他失败身死,也在民间留下了一个种子。

倘若温止寒失败,姚百汌越来越昏聩与残暴,直至百姓无法忍受时,那颗种子或许就会生根发芽,成为起义现成的有生力量。

到时内忧外患,也可以让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改朝换代。

温止寒表情凝重地做了总结:“我不希望会有那一天,战争对百姓的伤害是巨大的,就算起义也无法掩盖它本身残酷的面目。”

故事说完,刺青的主体部分也正好完成。

温止寒踟蹰了许久,始终没有刺下最后的部分,他最终将银针搁下,拿起案上的镜子:“完成了,看看吧。”

姚书会透过不甚清晰的铜镜看到了自己的后背,那是一张秀丽的山水画,山峻水清、笔酣墨饱,一点红梅更是点睛之笔,比起在画上丝毫不差。

“好看!”姚书会转而问,“只是云舒怎么没有刺自己的名号?”

在太康,刺青者与手工业者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上需要留下自己的名号,一来可以表示来历方便出问题的时候追究,二来也算为自己做宣传。

姚书会很清楚温止寒的顾虑,对方怕的是意外,刺在后背上、难以消除的刺青将成为姚书会永远的污点。

温止寒想了想,在山巅补了一朵飘逸的云,笑着说:“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姚书会终于满意,他穿上衣服,扑到温止寒怀里:“若与他们比刺青,我定能拔得头筹!”

温止寒抖开姚书会的鹤氅,替对方系上,笑着说:“走了。”

回廊上挂了被温止寒送来的鵸鵌,它见两人从门内出来,发出了愉快的叫声。

温止寒打开鸟笼,鵸鵌拍了拍翅膀,滑向院子的上空,很快不见了踪影。

他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姚书会明白,这是温止寒对他刚才所说的话的回应。对方对他的尊重,一贯如此。

*

当晚,姚书会横竖睡不着,再加之屋中愈来愈冷,他索性起身,准备到花园中走走。

温止寒给姚书会派了两个下人,那两人本想跟着,被姚书会打发回去睡觉了。

远远看去,花园中也有一个与前院一模一样的亭子。

姚书会缓步朝凉亭走去,看到亭中的案上有一盘残棋。没等他仔细思量,就觉鼻尖一凉。

他抬头一看,簌簌而下的雪花落在他的眉间脸颊。

这是他来盛京见到的第一场雪。

也不知是怕辜负了个把时辰后堆银砌玉的美景,还是想借酒疏解一下郁结于心的情绪,姚书会没由来地想温一盏酒来喝,想在这个雪夜买一场酩酊大醉。

乘兴而来自当尽兴而归,他踩着月光往回走,准备回房间拿酒具来。

行至雨歇处与温止寒居住的玉干居交界处,姚书会脚步一顿,往玉干居走去。

他想找一个他父母的替代品,趁醉装作变故没有发生,当做这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来赏。

透过窗户,姚书会看到屋中还燃着烛,他在门口略站片刻,便有下人来问:“阿郎可是要找温司酒?”

姚书会低敛眉目,点了点头:“有劳。”

还未等下人通报,门便自里向外打开,温止寒抬眼就看到拢着斗篷,不住往手上哈气,嘴唇冻白了的姚书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