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凤阙(4)

这心态是典型的得陇望蜀,不足为外人道也。

再来说汝南县主萧菡。她倒是真心喜欢元光耀,要不吴王第一个不同意这婚事。在嫁到元家后,夫妻琴瑟和鸣。大婚次年,萧菡就给元光耀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非是。再隔两年,女儿非晚又呱呱坠地。

照元光耀的想法,仕途顺利,老婆解语,儿女双全,他非常知足。所以七年后,小儿子非永的出生简直就是锦上添花了。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非永两岁那年,几个谏议大夫联合上表,参吴王王府建筑逾制。

吴王府盛极一时,有些微末地方疏忽,也不是没有可能。另外,谏议大夫并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官员,按理来说,掀不起多大风浪。

可是,偏生有人落井下石,呈上一封白亭军队伍调动的密信,旁敲侧击,暗指吴王有谋逆之心。

白亭军位于盛朝疆土北部,隶属陇右道,和关内道的三座受降城一样,是抵御突厥的前锋要塞。

胳膊肘往外拐可不是小罪名,当今圣上为此勃然大怒,下令撤了吴王大将军的职权。要不是念在吴王有从龙之功,此事也因发现及时而未造成太大损失,吴王府上下人等可就不是撤职软禁那么简单了。

不管怎么说,在这之后,原本在长安炙手可热的吴王顿时人见人躲,王府门可罗雀。而刚劝服丈夫把大儿子非是送去西南边陲松府历练的萧菡也受到牵连,一同软禁。

不过时人都说,这一定是因为萧菡是吴王最疼爱的女儿的缘故。不把萧菡关起来,吴王就不会老实呆着,吴王的两个儿子也不会老实地留在凉府戴罪立功。

“可怜元家大娘和三郎了!”众人私底下纷纷叹息。“这么小,就没有娘亲照顾……”

元家大娘非晚那时九岁。不算大,但已经懂事了。弟弟非永则不同。他是真的还小,元光耀又只有萧菡一个妻子,他只能被送到祖母膝下抚养。

这时候就必须得提,李老夫人早前就反对嫡长孙从军,认为那根本是去送死。

元家祖籍山东,祖上出过不少达官鸿儒,能算当地的士族。只是几代以来,人才凋零,有些没落的势头。实际上,从元光耀往前数三代,做过最大的官也不过从六品。

从元光耀的名字就知道,老夫人本就指望着儿子光宗耀祖。而大儿子成功后,更坚定了她的信念: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才是元家儿郎的正确前途!

只可惜,在长孙参军这件事上,老夫人的强烈反对竟然没拗过儿子和儿媳妇,简直气得她牙根疼,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她本就介意媳妇萧菡的身份比她高,这回更是认定,萧菡把她儿子带坏了——如果是原本的大儿子,肯定听她的话,而不是听媳妇这个外人的!

如果情况好的话,这事就到此为止。可是,没过两年平静日子,因为朋党倾轧,一纸调令把元光耀从都城长安贬到了岭南峯州——

这下子,事情可就炸了锅。

除了嫁出去的女儿和大儿子光耀,元家老夫人还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元光宗,三儿子元光进。虽说都是光系列,但元光宗和元光进都没有元光耀的本事,在长安也就谋个清闲的散官,随便吃点俸禄而已。

三兄弟的父亲在能看到大儿子中举前就已经过世,也没什么关系近的亲戚,能做主的长辈就李老夫人一个。而老夫人觉得吧,长兄如父,兄弟连襟。既然大儿子赚得多,就合该贴点给二儿子三儿子用。

结果,元光耀这棵摇钱树一被贬,原本的大宅院没了,九百亩职田没了,接近五十个的防阁庶仆没了,俸禄直降到不足原先的四分之一……

对享受惯了的人来说,能忍?

很显然,不能!

既然元光耀受到排挤,元光宗和元光进同样在长安呆不下去。另外,退一万步说,就算没被牵连,以他们挣的钱,根本够不上他们的高消费。所以,他们只能抱着对大哥的怨恨及大哥可能被起复的侥幸心理,一起南迁峯州。

只不过,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元光耀在峯州置办的宅子里新栽的桃树都开了两茬,长安依旧毫无动静。

想到可能要在岭南这种鬼地方终老,老夫人就恨。这时候,她不仅恨儿媳妇,连带着把大儿子也恨上了。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喜欢模样和儿媳妇有五分像的孙女?

见鬼去吧!

元非晚睁开眼睛,无声地叹了口气。她陆陆续续地打听消息,又翻看了书房中的记录,再结合自己的推断,差不多把事情理顺了。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她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了……

上一篇:男后 下一篇:教主有难

司泽院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