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风流(267)

作者:月神的野鬼 阅读记录

当此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雀台那一场惊世大火以及王家人的壮烈悲剧上,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那牵连致死另外四万人,他们死了,没能够留下任何声音,即便是后来谢家人的记载中对他们也是一笔轻轻揭过。四万人,足以令梁淮河血流漂杵,在这样的沉默中,岳武家事也显得平平无奇了,甚至还因为那少年大胆的检具,而多了几分意料之中的戏剧性。

应了那句话,当一大群人死到临头时,什么样的好戏都能看到,当时断案的人并没有多想,封存了档案便不再提起。但李稚今日却揭开了这桩家事另一层隐秘的故事。

没人知道这封信是如何出现在大理寺那封旧狱案中,李稚曾思来想去,只觉得唯一的可能或许是,当初搜到这封信的详刑官员也是一位父亲吧。

岳谦的书信行文质朴,仿佛只是想到了该说的,便随口说了两句。

“常星,收到了你的来信,往后不必再寄。

家事已尽数了却,看到我儿来信,说心有惭愧,生不如死,我亦默然良久,回信一封。我儿年仅十五,聪慧过人,通达世情,彼时已值大厦将倾之际,我儿亦想要保全家性命,可惜并无周全之法,只能将书信暗中转置,本该是我的署名,经尔伯父之手便换了姓名,不敢深思。家中无人怪你,叔伯们告诉我,朝廷要审,尽做些泛滥陈词罢了,外人议论不足道。

想起你的祖父曾说,自古谋事谋其全局,不可管中窥豹,所谓谋一时不如谋一世,宜牢记于心。今后留你一人于永州,再无父母叔伯庇佑,凡事多低调忍让,忌逞口舌之快,避免祸从口出。

天地有正义,赵太子一事,他日自有定论,只可惜大权仍然旁落,朝政不改,照旧置百姓水深火热。我于崇州略观之,二十年没有内叛也必有外忧,皆时天下自然瓦解,士族亦成旧时故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愿不复汉室之乱,百姓实苦。

谢照弑我君也。江照王昏庸懦弱,无明主之志而篡逆上位,天恶之,百姓无不厌弃,不忠也罢。古语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若是有朝一日大乱兴起,中原不幸倾覆,投明主而从善如流。

病中闲笔,你我父子分离两地,晨昏时见星子寂寥若小珠,想到我儿流落天涯,今生不会再见,不觉追看若久。还望临深渊而不堕其志,岳武家事,不足与外人道,绝笔。元德四年冬十二月。”

已过而立之年的将军慢慢读着近二十年前的这封家书,红色烛光映着他的脸,不见太多异样,他读了很久,始终未发一言。李稚觉得这是他平生见过的最隐忍克制却又最直抒胸臆的家书,全篇不见眼泪,然而每一个字读来都令人肝肠寸断。

岳谦逝于元德四年冬十二月,身旁没有任何人,宝剑深埋冤狱,忠魂散如白雪。

等李稚从岳武将军府中出来时,外面已经微微亮了,天空在祥和中莫名呈现出奇异的瑰红色,正像是许多年前的那个载入史册的冬日,李稚站在风雪中,一身衣服被吹震得猎猎作响。

萧皓拧着眉,“岳城什么也没说,他会帮我们吗?”

“不管了。”孙缪对李稚道:“我们去找大殿下汇合!”

李稚望着朱雀台的方向,不觉在心中默念,“时候已经到了,若是你在天有灵,请你也保佑他,父亲。”

作者有话要说:

《论亲友团的作用》

赵慎:我去,弟弟,你这也太顶了啊。(发出喟叹)

谢照:我去,儿子,你这也太顶了啊。(发出喟叹)

第106章 流星(六)

雪下了有三尺厚,脚踩进去立即没入脚踝,护城河冻得苍白坚硬,停止了流动。

赵慎站在营帐外遥望盛京城的方向,鹅毛大雪飘落下来,夜晚的一切看起来无比安静,朝思暮想的霸业就在眼前,所有人都禁不住跃跃欲试,一种异样的焦灼情绪在军营中蔓延,对面盛京城中,枕戈待旦的金吾卫与禁卫军同样精神紧绷,每一个人都在静静等待,这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

按照时间推算,这时李稚应该已经离开了京畿地区。赵慎将亲笔所写的密诏封入秘匣中,这其中记载着李稚的身份与来历,也是他始终放不下的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这个世上,唯有他还能够为李稚正名,他心中已有打算,若此番大事得成,江山重归愍怀太子一脉,他将亲自在崇极宫公开李稚的身世,将其立为储君。

他已经活不长了,不得不将身后事情计划得深远,若是此番不能成事,他没能斗得过士族,这封密诏也将跟着他一起化为烟尘,永远不见天日。找谁来保管这封密诏成了一个难题,他起兵匆忙,眼下身边能够信任与托付的人并不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