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番外(424)

作者:牛角弓 阅读记录

但这种猜想反而给了他更大的压力,让他感觉好像欠了凤云鹤什么似的,加倍的想要从公事上补偿回去。

于是,在他的催促之下,凤随也不再拖延,立刻着手开始为勘察林泉的地形做准备。

凤随觉得,司空提出的办法还是有可行性的。

林泉县的东西两侧都傍山,以纸鸢从两侧的山峰上携带炸弹投掷到城中进行突袭,比起他们大队人马沿着南边的大路硬攻,会有更大的胜算,也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我方的伤亡。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好两侧山峰的进攻角度和距离。就像韩信利用风筝引线的长短,来确定秦朝皇宫的距离和方位一样。

凤随找到了凤云鹤,从他手下借了一伙儿能干的匠人,开始在军营里扎风筝。他们也不做那些花里胡哨的花样子,只做轻巧的燕子风筝和体型更大一些的老鹰风筝。然后在营地里让士兵们学着放风筝。

系风筝的线也是有讲究的,粗了细了都不行,还要有韧性,不易断。

司空这些天没少放风筝,但始终也没有练出一手好技术来。他自己反省了一下,大约就是太过紧张的缘故吧,风筝一飞远,他就急着想把它收回来,可有时候风力和角度不允许风筝回来,他这边还在瞎使劲儿,结果就是被他拽断了线。

一来二去,凤随也看出来了,不让他再去鼓捣风筝,而是拉着他去找严一初和唐凌讨论天气的问题。

风力、风向,这些都是可以转换为可以计算和评估的数据的。而处理数据,这是司空最擅长的事情。他要在屠老和连云城赶过来之前,把基础工作都搞定。

如此这般,过了十余日,凤随就带着手下几个放风筝的好手,出了营地,一路向着林泉县的方向去了。

第200章 风俗

林泉县是个小地方。

想当年,顺州、燕州,甚至再靠近南边的瀛洲、莫州都还在大辽版图之内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中转站。周围的檀、顺两州都有重兵把守,于是,林泉只需要默默无闻的安稳着就好。

很多大商家就是看中了林泉的安稳和地利之便,特意将商号开在这里以做中转之用。这些走南闯北的商队仿佛流通的血液,给林泉带来了旺盛的生机。

林泉县令李嘉禾带着小书童从林泉县最宽阔的泉水街上走过的时候,心里不无遗憾的想起了这个小小的县城往昔的盛景。

那个时候,走在林泉的大街上,只觉得街道拥挤,做生意的摊贩几乎将街道都挤满了。走到哪里都是商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以及行人们的笑语喧哗。

那种繁华热闹的景象会让人觉得,这座小小县城的兴旺与繁荣是会一直一直延续下去的。

然而不过短短数年,泉水街上就不再有挨挨挤挤的摊贩,街道两旁的商铺也空了一大半儿,剩下的店铺就算仍旧照常开张,却也没什么生意了——商人们最是奸猾,一旦嗅到风向不对,他们立即会卷着自己的财富,远远离开这个地方。

李嘉禾为了鼓励这些商贩们照常开门做生意,已经再一次将税赋下调了。但这种调整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城门紧闭,林泉县城已经没有商贩和游客来往了,只靠本县有数的居民,实在难以拉动不停倒退的商业状况。

没有生意可做,街市上就难免会呈现出萧条的景象来。而城门紧闭,里长、户长出面将城中的壮丁编成巡逻小队,这种情况又加剧了普通居民的惶恐情绪。

但外面局势紧张,李嘉禾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大开城门,强装出一副平安无事的假象。想来想去,也只能让手下主薄每日写一些安抚百姓的告示,贴在街口让人念给百姓听……这一招还是跟凤家军学来的。

听说凤家军占领了顺州和蓟州之后,就是这般每日让人用契丹、汉两种语言轮番宣读告示,安抚民心。

不过李嘉禾却觉得这种法子好像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县城里惶惶不安的气氛并没有因此就有所改变。

难道是文书写的不够好?

或者是宣读文书的人不够和善?

李嘉禾一路思索着,顺着泉水街走到了南城门。

城门自然是紧紧关闭着,城门上下有身着铠甲的卫兵轮番巡逻,辽国的大旗在城墙上方猎猎招展,战意凛然。

李嘉禾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城门守卫早就认出了县令,意思意思的看了一下他的腰牌,正要将人放过去。就听李嘉禾身后的书童“咦”了一声,讶声说道:“那是谁在放风筝?”

李嘉禾抬头,就见城墙上方,高远的天空上,几只燕子风筝悠然地飘动。

城门守卫将李嘉禾的腰牌递回来,笑着说:“大约就是附近山里的村民吧。他们汉人花样多得很,听说谁家里有病人,就要裁了风筝来放,说是可以将病根一起放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