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王妃+番外(134)

陈嫔一听这话,当下晕过去了。

淑妃目露怜悯,看她裙下的血,孩子八成保不住。

至始至终,晟帝都没有醒。他在睡梦中,不会想到自己再如何听话,也拦不住国师出鞘的刀,而新皇后,就是扫平他后宫的那把利刃。

宫外面,送亲的队伍远去,一直出了御道,再出城门。

元轸坐在枣红的骏马上,回头看着远去的城门,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城墙上,现出一个人影,迎风而立,修长挺拔,眉高目远。

他眼一热,认出那人是七皇兄。

此时的天已灰亮,昨夜的一场雨泥泞了地面。空气中雾蒙蒙的,凉意带着寒气,兄弟俩遥遥相望,默默的告别。

忆起幼时,若不是七皇兄,只怕自己早就饿死了吧。

那吃人的后宫之中,太监宫人们都不是善茬,他与七皇兄一样,生母不在。七皇兄年长两岁,尚能弄到吃食,那时候的他,就像是皇兄的孩子,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七皇兄把自己的吃食,分出一半喂给他。

如果没有七皇兄,他不过是众多早夭皇子中的一人。

他调转马头,拉着缰绳双手作揖,身子深深地弯了一下,在心里无声地说着珍重。

脑海里,响起七皇兄说过的话,“到了边关,安稳下来后不宜急功冒进,取信霍备为主。霍备的父亲是国师的亲信,他爷爷是前朝的辅国大将军。霍家自元朝开国以来,都镇守在边关。霍老将军已经去世,霍备与其祖父和父亲不同,此人颇有主见,亦不泛有些热血忠胆。你取信与他,对将来图谋起事有利无害。但为兄还有最后一言,此言你当谨记在心,国师一日不死,一日不可举事。”

这番话,他将永远铭记。要是他等不到,还有他的儿子,他的孙子。总有一天,这天下会扫清浊雾,重归清明。

第58章 她是谁

迎亲的队伍继续前行,踏着泥泞,伴随着马车中大公主无声的泪水,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晨色中。

一个公主而已,元朝和亲的公主太多,上一代公主们有过得好的,有死的无声无息的,谁会记得她们。

不说朝臣们,连百姓们都极少有人谈起,见怪不怪的样子。甚至他们还欢天喜地拍手称好,只要公主去和亲,边关就不会有战事,就算是日子过得艰苦,总比战火连天的好。

现在邑京城中谈论最多的是国师的大婚,比起晟帝封后的随便,国师此次大婚决定大肆操办,礼部的人忙得脚不沾地。

至于宫里的一个贵嫔没了孩子,更是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那落下的胎是个皇子,陈嫔哭得死去活来。她千盼万盼就盼着有个皇子傍身,好好的养了近四个月,谁知还是没有保住。

德妃被她哭得头疼,本就烦躁的心越发的按捺不住,“哭什么?没生出来也好,他还不知什么是痛,要是真的生下后再夭折,平白多遭一份罪!”

陈嫔被她一喝,连哭都忘记了,惨白着脸,瞪着无神的大眼望着她。

不过是一夜之间,德妃保养得宜的脸衰老了不少,梳得光光的发髻上有几根银丝,突兀地藏在发中,都没顾得上拔掉。

是了,以皇后的为人,就算是孩子生下来又如何?

陈嫔双肩无力地垂下,靠在床头上,原本就无神的大眼,一下子黯淡成死灰般。

不止是德妃陈嫔,宫里所有的女人们都消停了。她们不由得想到陛下是怎么登的基,各自心惊胆战着,缩在自己的宫里,生怕触了皇后的霉头。

城门外,那些流民开始躁动难安,骂骂咧咧的,吵成一片。

自霜降过后,冻死饿死的人多了起来。城中迟迟不见有人出来施粥,眼看着一天一天的变冷,要是再不弄到过冬的食物,恐怕大多数人都挨不过年。

以前城门卯时开酉时闭,现在整天闭着,唯午时开一个时辰,仔细盘查过后再放行,就是怕流民涌进城中。

城内,一切如常,世家官员都在为国师的大婚做准备。走在街上,人头攒动,一派欢喜,繁华依旧。

“这是要开始了吗?”芳年问自己的男人。

算时间,比前世早了些。但她重生以后,变数太多,她怀疑许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何况现在还多出了一位皇后。这位屠户女,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元翼垂着眸,修长的手指伸在熏笼上面烤着火,火花把他的手映得通红透亮。

国师这次寻了一把好刀,那屠户女愚昧无知,偏性子狠辣。天不怕地不怕的,后宫很快就要被她搅得血雨腥风。

一旦她真的生下嫡子,怕是连陛下都要让位了。

“怕不怕?”他问。

上一篇:阁老夫人养成记 下一篇:皇子奋斗日常

漫步长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