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北宋先锋营小将在七零(128)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张彧看着这一幕,觉得有意思,蘑菇种子肉眼看不见,也不知道那些农学家怎么研究出来的。

早上上工前,林三丫脸上洋溢着喜悦,剪下肥厚蘑菇,隔点距离留下一朵留种,剪下满满两大篮,天气好,留下吃的,她把蘑菇铺在大筛子上晾晒。

转眼一星期过去,张清川三兄弟帮着张彧把兔圈垒起来,看起来不小,张彧称六斤玉米面给他们,本想问张清川要不要借粮,他家有粮食可以借。

后又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他家如果真没粮食,自会来问借,彧去跟大队借,大队三个姓已经有不少人家去借粮。

兔圈不小,张彧就从深山里熏两窝兔子来养,一公两母三只大兔子,八只小兔崽。

张清川养了一个星期,没有养死一只,于是知青点的知青也去捡石头来垒兔圈,通过叶昆和张彧换一窝兔子回去养。

之后小队里陆续有人垒兔圈养兔子,都来和张彧赊要,张彧都没有拒绝。

时间一天天过得快,小队三个草棚里的蘑菇长出来,收割第一批晾晒时,到农历四月底,要收麦子了。

和去年一样,农忙假放十天,张彧换了活,没割麦子,而是挑麦子,每天挣十工分,和去年不同,今年张彧和林三丫干活都比较轻松,干一天活下来,都没有脱力的感觉。

农忙后去上学,凌家可能和封家换粮食的原因,凌江走进教室不再和去年一样晃晃悠悠的。

沈秋阳开春开始练拳,更没影响,凌江看了羡慕说:“我也想练拳”,更想顿顿吃饱。

张彧看凌江那样也没办法,他和建设不同。

沈秋阳小声说:“练拳后我饭量大了两倍,每天一大早我都要去黑市转一圈”,还和张彧时不时换点肉,穷文富武这话实在太贴切。

如果不是有父母留下的钱,十八岁前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钱,他也练不起。

张彧小声说:“暑假我想去上海一趟,那边有个淮国旧,我们这边缺什么?”,缺什么又很难买到,凌江应该了解。

凌江若有所思说:“手表,收音机,围巾,布料,毛线”,自己要不要和张彧一起去?

想到凌江和沈秋阳家都有院子,张彧又说:“我家养兔子,星期天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两人齐声说:“要!”,封谚小声插话:“我能去看看吗?”。

张彧爽快说:“可以,星期六放学一起去”。

于是,星期六下午,张彧带着三个带粮食的同学回家,回到家,亲娘去割猪草还没回家。

张彧带他们去看自家养的兔子,他指着有三、四斤的兔子和三人说:“那些从山里弄回来,也就巴掌大,养一个来月,就长这么大”,长得挺快,又不用粮食喂,清川这个想法简直是太好。

凌江三人看兔圈里的灰兔,都眼馋,沈秋阳问:“那两只大肚子是不是快生了?”。

张彧说:“是,你们想喂,可以换一公一母回去,换这半大的”。

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出行

张彧随后又说喂兔子要注意的事,都很简单,他虽然很少动手喂,但该知道的还是知道。

凌江听了很心动,可以把自家正房右侧通道整出来,前面垒半堵墙,就能养,这很容易,兔子吃的草自己和堂弟妹妹们去割草,又不难。

每天割点草喂,按兔子这长的速度,除了留繁殖的公兔母兔,两三个月就能杀来吃肉,简直不能太好。

沈秋阳心微动,不过想到很爱干净的奶奶,打消念头,吃肉和张彧换好了。

封谚觉得自家也可以这样养,二叔自己就能从山里套到活兔,不用从张彧家换。

沈秋阳听到猪叫,去看下猪圈,过来说:“张彧,你家三只猪,长得圆嘟嘟”,年底又能和他换肉,张彧家的腊肉很香。

凌江细看张彧的菜园子,什么菜都有,长得郁郁葱葱,吃菜真方便。

张彧去摘几个黄瓜,回来分给每人一个,自己拿起来就吃。

收完麦子还要种稻谷和玉米,还是在农忙中,张彧吃完黄瓜说:“我们摘点菜,晚上我做饭”。

沈秋阳一听张彧说他做饭,马上说:“张彧,你会做吗?”。

张彧说:“能入口,你们嫌弃没法了,大队赶着种下一茬庄稼,我娘不能早回来做饭”。

凌江说:“没事,能入口就行”。

封谚说:“熟了就行”。

沈秋阳看两人,看张彧去摘番茄,不再提。

张彧摘了番茄,红豆角,黄瓜,蒜苗,番茄摘多一些,每人拿一些到前面厨房。

烙饼,擀面条,张彧都不会,二米饭他会煮,于是晚上主食就是二米饭,玉米碴和大米。

他先洗三斤玉米碴放到大陶锅里,加多些水煮,煮半个来小时后,洗三斤大米放进去一起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