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登玉京+番外(289)

作者:金钗换酒 阅读记录

“啊,”府令下笔飞快,一面由衷赞道,“镜者洞达世情,镜者清正高洁,真乃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唉那个,温大人哪里人士?”

温镜凝望李沽雪,心中不禁浮起几分恍然,脑中许多碎片一般的记忆呼啸而过,他吐出两个字:“扬州。”

“啊,扬州,人杰地灵,人杰地灵,”府令一面一例不住称赞,一面又循例问了些,最后觑着上首之人的脸色,道,“呃,这个,这门荫举荐?这个或可直写县府——”

李沽雪手一抬制止,他终于不闪不避回视温镜:“不必,门荫就写无名殿。”

他话音未落,温镜率先撤开眼。

竟然如此,原来如此。原来李沽雪曾经口中“听命于官府”、“摄江湖事的衙门”竟然是无名殿。从前诸般猜测,种种迹象,却没想到竟然是…无名卫。

温镜忽然很想找个地方静一静。当年的扬州…其实不只是扬州,还有东海,还有金陵,还有太乙,还有长安,还有…还有两人相携游过的江湖。

久别重逢,温镜像个反应迟钝的旅人,重游故地,物是人非,头一回觉出些触目惊心。他人站在咸阳县府堂中,在一众官员面前立得笔直,但他的内心险些叫轰然而至的往事砸得直不起腰。双膝磕在六载崎岖的岁月上,要命的不是疼痛,也不是鲜血,而是没有办法直视的过往。

--------------------

作者有话要说:

倒计时:0

什么?1在哪?1 在被骂

“皆掌导扬风化,…”《唐六典》

第199章 一百九十九·清流平岸舟行疾

无名殿。

温镜坐在窗前摊开几页笺子,无名殿三个字在脑中反复掂量,食指曲起无意识地在案上一遍遍敲过。

往事已矣,过去的事和过去的人他原本奉劝过自己不必再耗费心思,可如今看来,不费一费心思是不行。倘若果真是无名殿…他翻看白玉楼为数不多的和无名殿打交道的记录,可以啊,竟然是无名殿。原以为李沽雪顶多是什么兵部辖下料理江湖事的门户,没想到是可上达天听的无名殿。

再想一想也合理,寻常州府怎么管得了当年的居庸温氏。实在是,温镜兀自笑起来,从一开始就该想到的。荣升台是皇商,能料理皇商的能是什么人,也只能是皇帝的人。

人家可不是什么小喽啰,咸阳一观,如今是发号施令的人物了。

话说回来,这几年查居庸关案他们姐弟进展不多,尤其朱明死了以后基本搁置,如今倒是天上掉下的线索续上了茬。至于旁的,温镜慢吞吞将笺子叠起来搁好,算了。

正在这时,或许是夜太静,又或许是月无明,今夜终归有哪里不对,温镜敏锐地朝窗外望去。窗外一道破空之声攸地逼近,一息以后温镜面前多了一枚箭。箭身中棱长脊,两侧有羽,箭头扁平锋利,带着一封信扎在案上直有寸许,真正意义上的入木三分。而窗外茫茫的静夜安谧如斯,射箭的人不知所踪。

细观此箭,羽翼却比寻常的箭矢要长一些,白羽足有温镜半个手掌宽,乃是一枚大羽箭。

良相发顶进贤冠,上将腰间大羽箭。虽然本朝在兵器这项上监管不甚严,刀剑橹弓民间皆可锻造交易,只要不沾甲弩矛具便随意百姓们佩带,但是这当中却并不包含大羽箭。大羽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游猎储兵不用这种箭,上阵杀敌也不用,只有开战前誓师开封箭矢,祠五兵祭六纛宣七恨,这上才会由主将射出大羽箭。

如今咸阳无战事,偏偏有人在温镜的二层小楼外头射进来一枚大羽箭。

温镜掀开信来看。…十月十,曲江池,白玉宴上无宾客,赤血染桂枝。十月初十有人于望江楼设宴围杀你兄,欲知详情,今夜子时,城外详谈…

子夜,温镜望一望案上的烛漏已是亥时三刻,他没有犹豫,拎着采庸纵身一跃,直接从小楼上跃进了咸阳的夜。

几乎是紧跟着他的身影,院外有一个人提着剑现出身形,追随他而去。

·

初十,温镜心里清楚这封信的蹊跷,今日初九,越过今夜就是初十,万万来不及向长安去信询问再等回信儿,唯有先赴约一探究竟。而若说写信人真的有心预警,真的想帮白玉楼逃过一劫,那这信便不应该出现在咸阳信樗坊,而应该出现在长安隆庆坊。

因此传信之人目的就是引他一见。

又如何?明知山有虎,偏偏向山而行,温镜抱着剑凝望黑沉沉的水面,找上门的麻烦一如想见你的人,他们总有法子,躲是躲不开的。

只是写信人约在渭水边却不知是何缘故,子时近在眼前,到底会是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