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登玉京+番外(423)

作者:金钗换酒 阅读记录

丘禾便劝解说少部分人不明真相,已经命文人士子制文作歌,舆论扭转是迟早的事。

景顺帝歇一口气,道:“朕也听说了,云生学宫此番出力不小,当记一功。不过还是要想些旁的法子,”他抽出一本奏表,“昭告天下,对咸阳挂免战旗。”

几个大人齐齐讶异:“免战?”为何?

李沽雪在一旁也很奇怪,免战若是免得不好,看起来就很像是示弱,还没开打呢士气先输一截可不好。

景顺帝:“去岁洪涝,四境受灾,幽州战事连绵又使仓禀空虚,而即便是一年三熟的南方禾稻,最早也要到四月份才能收上成粮,这期之前百姓吃什么?从京中粮仓往各地发粮赈济,这是去年秋天就开始施行的政令。昭告天下,南至百越西至葱岭,但凡有一户人家没收到这批粮,朝廷便决计不开战。”

啊…这是告诉天下人,即便在打仗,即便有人谋反,朝廷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先顾住民生疾苦。

景顺帝接着道:“今年第一季的禾苗要到二月上才能下地,插秧追肥,百姓们一直要忙到惊蛰前后,就告诉咸阳,这仗过完惊蛰再打。”

丘禾看样子是不意景顺帝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反应一瞬而后立刻接上,说此计甚妙,趁这个时机还可扩充长安军备。

景顺帝神情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有点类似于两者之间,或者说两者都有一些,点点头将手上那奏表传到殿中:“这上头写得清楚,众卿瞧一瞧。”又道,“禁军眼下再扩充来不及,不如用现成的人手,先镇国上军使遗孤温氏愿率江湖人士固守长安。”

“啊,”底下有个兵部的大人看一看丘相的眼色,站出来道,“温将军的案子逐渐水落石出,温将军的公子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忠君之志一脉相承,正可以子承父业。”

这话就微妙,子承父业,这个“业”自然不是指居庸关的防务,而是指军职。这大人是说既然令人效忠,皇帝你也不能吝啬,好歹给封个一官半职,人家祖上镇国大将军的衔就挺好。

李沽雪冷眼旁观,看景顺帝神色那叫一个不爽,非常不情愿。不过他还没说话,丘禾先截住话头:“启禀陛下,臣认为不妥。一来居庸关案还未彻底查清发诏恢复名誉,二来温氏这一代还并未有军功,不宜封在高位。”

嗯…丘禾明面上是不赞同,但李沽雪听得分明,两位搁这唱双簧呢?一个张口从二品纵然是漫天要价,可皇帝你只管坐地还钱呐。李沽雪就看着,问题一下子从“给不给官做”变成“给多大的官做”。不一时便吵出章程,镇国大将军衔太高,暂先封一个归德将军,领京畿防务。李沽雪瞧景顺帝那个样子,一方面长安武备据防除却白玉楼实在无人可用,另一方面他也实在心不甘情不愿将兵权交给温家。

后面的吵吵李沽雪没仔细听,因那本奏表传回御案前翻着他看了一眼,是…温镜写的。亲笔写的,风姿秀逸的永兴体一丝不苟,一笔一划李沽雪都很熟悉。李沽雪直觉事情不太对,温镜为什么主张拖延开战?

他做事绝不拖泥带水,岁日直接带兵杀进皇宫摧枯拉朽,皇宫都能拿下,区区一个安北拿不下么?杀伐决断为何临了却要休战?顾念民生?可是细算,战事越拖民生越苦。顾念幽州战事?可幽州其实并没有战事。温大虽然对李沽雪本人有些看法,但上了一条船也没有做隐瞒,已经坦诚告知,所谓黑水靺鞨卷土重来,乃是白玉楼的散骑假扮。

甚至使长安朝廷显得仁慈攫取民心、给温家谋兵权,等等这些,李沽雪太了解温镜,直觉这些都不是他的目的。

他到底想干什么?

--------------------

作者有话要说:

温小镜要干大事。干完这件大事基本就尾声了QAQ

第276章 二百七十六·何如不战屈人兵

温镜这天忽然一改常态,跟温钰说他想去仙医谷修养。温钰吓得以为他被什么附了身,温镜立在案前冲他笑:“大局抵定,我不在你们是收拾不了云氏还是收拾不了韩顷?”

温钰左看右看摸不清状况,去仙医谷这事他和钥娘说了多少回温镜都没点头,怎么忽然开窍,他狐疑地看着温镜的背影,不知道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看起来,温镜没有闹什么幺蛾子的样子,老老实实上楼回房,温钰不知道的是,他回房以后没顾得上正月的寒风,呼地一把推开窗子,就这么吹着风站在窗子边愣是站了小一个时辰。

今日长安没下雪,但他脸色跟雪也差不离,一直到胸中一声咳嗽再咽不下去,他目光才从西面里坊的一座小院收回来。他搬过炭火盆,案上两张笺子抽出来往里扔,这时折烟进来,一进门叫冷得一哆嗦,大呼小叫奔过去关窗。温镜没动,仍靠在窗棂上看他,看得他莫名其妙:“二公子,你盯着我看什么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