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番外(603)

作者:蒿里茫茫 阅读记录

但那些村庄在胡人反复的收割中已经彻底消失了,而她即使努力回忆,也无法描绘出一张完整的郏城周边地图。

于是她在防守反击当中特别有用的脑内三维地图技能就没什么用了,这里完全是开了战争迷雾的。

乌桓人的主力在缓缓后撤——这是真的,但仅凭这一点是无法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

他为什么会后撤,因为粮草吗?因为老家出了什么事吗?因为曹刘在豫州的战争已经分出胜负了吗?还是因为他得到了袁绍的命令,准备整合兵力,共同发起攻击呢?

她盯着地图发呆的时候,帐门口轻微地传出了一些说话声,声音很低,但还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是赵六在和端着餐盘的小五嘀嘀咕咕。

过了一小会儿,小五似乎被说服了,将餐盘递给了他,于是这个粗手大脚的亲兵端着那一碗汤,一碗饭,还有一碟咸菜就进来了。

“什么事?”她问。

赵六吓得手一抖,餐盘里的汤碗就差点落下去。

她手疾眼快地伸手端起了那碗汤,避免了惨剧发生。

“将军如何得知?!”

“我当然知道,”她又问了一遍,“究竟什么事?”

赵六站在她面前,看起来很是苦恼,很是羞窘,但苦恼中又有一丝盼望,羞窘里还有一丝得意,这副神情让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他磨磨蹭蹭进来是做什么的。

“将军,咱们前几日走得是极快的,现在忽又慢了下来,这如何能够追上乌桓人?”赵六搓了搓手,“将军?”

她端起饭碗,“你也觉得蹋顿是惧怕我吗?”

“我们将军天下无敌!”赵六想也不想,声音洪亮地吼了出来!

……这个饭碗就差一点掉地上。

两万人的军队行军时是非常不便的,一千人一座小营,五千人一座大营,这就是四座大营,还不算辎重营与民夫营。因此出帐望一望,连绵不绝的帐篷与栅栏似乎一眼望不到边。她想寻太史慈和张辽说说话,要么找人去他们营中唤他们过来,要是人家在巡营呢,一来一去就得天黑。

她就机智地跑过去了。

……太史将军还没吃饭,刚洗过澡,整个人湿漉漉的,脸也红彤彤的,见到她就不自觉后退了一步。

“辞,辞玉何来?”

“蹋顿一路躲,我一路追,这样行军,我心里不踏实,”她说道,“想寻子义说说话。”

太史慈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刚想说点什么,一瞥见她身后的张辽,又立刻调整好状态了。

“将军莫不是担心他设伏于途?”

“他也许是在路上埋伏,也许是想要寻一个决战的好地方,”她说道,“总归不是惧我。”

他走得很慢,但并不慌张。斥候们又报告她说,蹋顿行军时颇为仔细,无论辎重还是民夫,都不见分毫散漫,虽然比不上中原这些诸侯们的军队,但已经是难得的军容肃整了。

比起乌桓人,鲜卑已经衰落之至,魁头和骞曼都还想跟她较量一下,何况是乌桓最为强盛的蹋顿大单于呢?他这样行军,怎么会没有野心呢?

“既如此,将军或可谨慎行军?”

“若是咱们再这样缓行,多半军中会有怨言,但这也不算什么,子义治军我是放心的,”她说道,“我只担心蹋顿在等一个时机。”

行军时再如何谨慎,这几万人是绝不可能踩着方阵前进的,他们一定要变成一字长蛇,于是前后军之间隔个几里地都是常见事。

“若蹋顿设伏于途,”张辽忽然说道,“多半要有骑兵接应。”

“而且须得是一支能令我首尾不得相顾的精兵。”太史慈也立刻反应了过来。

再考虑一下袁绍的骑兵,她也明了了。

“文丑,或是鞠义。”

蹋顿的确在慢吞吞地同她兜圈子,这支乌桓主力穿过一片大泽时,甚至因为蚊虫与泥泞多出了不少病号和伤员,这些人当中一部分还能继续坚持着前进,还有一部分不免就要被抛弃于野。

比起陆悬鱼的兵马,他的手下自然抱怨的人更多,但这些声音丝毫差传不进他的耳中。

大单于虽然是个粗豪仁义之人,但也不是没有雷霆手腕,谁也不想挑战他的权威,因此乌桓人至少在他面前还是保持了乖巧的沉默。

但外表粗豪的蹋顿比谁都精明清醒。

他这样耐心地等了很久,每天都仔细地听取斥候们的回报,然后对身边之人感叹:“陆廉行军果然整齐有度,她要是愿意来依附我,我这些儿子她随便挑!”

……这个话就不太好接。

但蹋顿还在继续赞叹,“她若是愿意来教一教我如何行军,如何排兵布阵,我这些儿子也随便她挑!”

心腹终于听不下去了,“陆廉出身卑贱,哪比得过袁氏女呢?大单于同袁公联姻,来日所获岂止兵马数万!”

“这话自然是不错的,”蹋顿笑道,“但总归要胜过这一场才有来日。”

袁公的兵马还未见踪迹,陆廉可是追着他一路跟了百余里。

他这句半真半假的抱怨似乎起了效力,因为下一刻就有亲随进了帐篷:

“大单于!文丑将军有信至!”

“有信至!”蹋顿骂道,“有信有什么用,他的骑兵呢?”

但大单于的抱怨第二次灵验了!

他看完这封信,一骨碌就从毯子上爬起身,满脸激动地高喊,“升帐!升帐!咱们不躲喽!”

“大单于?!”

这位占据并州的乌桓大单于叉着腰哈哈大笑,“陆廉有神兵,咱们乌桓人的长刀也未尝不利!”

第413章

正面战场决战通常需要双方有一点默契,才能开始。

这个“默契”指的自然不是交战双方有什么友好的认知,毕竟战争本身就是解决矛盾的最后也是最暴力的手段。“默契”指的是,如果一方只想逃,那么另一方想追是很不容易的。

骑兵自然能追上,但除了袁绍之外,谁也拿不出上万骑兵的家底,而对方一旦有了防备,你上骑兵我也上骑兵,你没有步兵我还有步兵,那到时损兵折将还是小事,折损了最宝贵的骑兵就得不偿失了。

但追逐不会是无限期的,战线越拉越长,补给线也就跟着越拉越长,总有一方坚持不住,总有一方粮草尽绝,总有一方军心涣散,又或者是援军来到。

因此只看地图的话,蹋顿在跑,陆悬鱼在追,但如果理解了这种战争关系,就会意识到,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他们俩其实是静止的。

他们都在等待,等一个双方都忍不下去,双方都觉得自己胜算尚可,双方都已尽最大努力做好准备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即将到了。

两万兵马扎营时很不容易,但行军时难度更要超级加倍。

前军和中军经常不会摩肩接踵,脚尖对脚跟那么走,中间总要相隔一点距离,这样可以在道路状况良莠不齐的古代提高效率,避免堵车引发大混乱,也避免士兵们挤在一起,一旦被突袭就全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入战斗的困境。

尤其现在士气十分高涨,前军又多选锋勇士,一天走个几十里路不在话下,这条兵线就渐渐地越拉越长,越拉越远。

蹋顿的伏兵正是在此时出现的。

他们是蹋顿从此处撤离时故意留下的,藏在附近的一处小山谷里,被陆悬鱼的斥候给忽略掉了。

之所以忽略掉他们的原因也很简单,这处小山谷不见炊烟,谁能想到里面藏了人,而且还藏了数千人呢?

但蹋顿的确在这里藏了一支精兵,这些乌桓人都是他的族人,他的心腹,对他忠心耿耿,因此能够忠实地执行他的命令,在十几天里不曾生火造饭。

……不过事后陆悬鱼复盘时觉得,还是乌桓人的生活习俗和汉人差太多了。

……谁能想到他们不仅带了干粮,还带了牛羊进谷,然后就着生牛羊肉吃饼子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