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宠妃死对头(152)

作者:西子栖 阅读记录

狗皇帝倒是很大方,想封朱青云一个国公的爵位,朱颜不乐意,因此,莫氏的诰命改封为正三品的崇德郡夫人,赏钱万贯,同时下旨大肆褒奖莫氏推拒封赏,崇谦退之礼,有高世之德。

从此之后,京城没人敢当面说嘴莫氏商户出身一事。

那以后,莫氏和严氏为免尴尬,彼此基本上都避着对方走。

又听襄阳长公主说道:“我姑母溧阳长公主,将与驸马一道归京,她老人家想把孙女政通县主嫁给你三弟,写信来托我说媒,然后我妹妹庆阳,又悄悄单独给我传口信,求我不要接这媒,说她已另给女儿政通挑好了人家。”

朱颜听了,皱了下眉头。

这明显是婆婆和儿妇对家中女娘的婚事,意见不统一。

张氏皇家的关系,历来很乱,并且不讲辈份。

溧阳长公主是先帝的妹妹,嫁的驸马陈译,是英宗生母显烈皇后娘家的从侄,即英宗的表弟,溧阳长公主和先帝的表叔。

溧阳长公主和庆阳公主,与信都长公主和襄阳公主曾经的关系是一样的,既是姑侄,又是婆媳。

朱颜拒绝道:“我家阿母,没打算给三弟娶高门女,更别提皇室县主了。”

“你家要是不愿意,趁着溧阳姑母三月到京前,赶紧让你阿母把你三弟的亲事定下来。”

襄阳长公主出言又建议道:“你是还没见过她,但我这个姑母,比我曾经的婆婆,可厉害太多了,学了我祖母七八成本事,祖母在日,她把持着我父皇后宫,祖母去后,她退得一干二净,依旧深得我父皇信任。”

“崇阳想学她,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襄阳长公主觉得崇阳除了能力不足外,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皇上性子不像父皇那般宽和仁厚。

“如果她回京后,你三弟定亲就罢了,要是没定亲,她绝对会求得皇上来做媒赐婚的,到时候,你这儿她肯定也会来。”

朱颜听了这话,不由笑道:“我要是不见,她总不能强闯进来了。”

“那倒不会。”

襄阳摇头,刻意顿了下,才又道:“但她会趁着你阿母进宫的时候,一并过来,而且亲自递上拜帖,在外面侯着,你要是能舍得脸,不见她,她之后会天天去朱府,找你阿母说话,”

“溧阳姑母能历经三朝,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看谁得势,她就站在谁那边,所以,她一定会和你家攀上点关系。”襄阳总结道。

朱颜惊讶道:“这么说,拒绝不了?”

“她是长公主,又舍得下脸面,大多人都不会拒绝她,而拒绝她的,我至今还没见。”

襄阳说完,道出一件旧事,“我阿娘曾告诫过我,像溧阳姑母这种,身处高位,还能舍得下脸面的人,不要轻易得罪,当初我选驸马时,阿娘让我挑了邓家,没挑陈家,说我前婆婆信都姑母是外强中干的样子货,溧阳姑母看着温和,却是绵里藏针的厉害,真有苦都倒不出来。”

“对了,庆阳有一双亲儿女,名下还有好几个庶子庶女,这些人生母都没了,”襄阳看向朱颜,极认真道:“阿颜,我知道你不耐烦见旁人,但也不建议你得罪溧阳姑母。”

三月初,在宗正寺卿、赵王张耀的葬礼上。

朱颜见到了襄阳口中的溧阳长公主。

是一个看起来很慈祥温柔的人,与曾经的邓废后,有几分相似,也因为和邓废后相似,朱颜选择了对其敬而远之,要知道,当初邓废后狠起来,是个连对自己亲侄女邓淑妃都能下手的人。

赵王张耀在元宵过后,便对外宣布,赵国拥护朝廷裁去各藩王封国守卫军的政策,赵国也成为第一个裁去守卫军的封国。

二月底,赵王张耀在京中薨世。

张耀世孙张浩继承王位与宗正寺卿之职,并与朝廷一齐通知各藩王赴京参加丧仪。

作者有话说:

第128章 三观不合

诸藩王陆续回京参加赵王丧礼。

竟无一人未到场。

皇上失望之余, 也略有欣慰,原本想来个杀鸡儆猴,既然大家都这么乖觉, 倒也不必伤及自家骨肉, 赵王张耀的葬礼,停灵半月,极尽哀荣,之后葬入高祖皇陵, 这也是惯例。

赵王一脉,世代陪葬高祖皇陵。

丧仪结束后, 皇上把诸王留在京中半年, 因新上任的宗正卿、赵王张浩尚在孝中,由宗正少卿张琛与平南伯凌岳, 一道前往各封地, 接管当地守卫军,从中挑选武艺高强者,编入北军新成立的一个骁武军中。

其余人等, 皆阖家迁徒至北境护边,并由朝廷发放一百五十贯安家费。

在右仆射尚全的建议下,这笔守卫军迁徒戍边的安家费, 最终由各藩王承担。

昌平七年,朝廷以一种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回了藩王在封地内享有的统兵权,从此, 藩王在封地内的权力进一步被限制。

朝廷在对外用兵时, 再不用担心后院起火。

——

溧阳长公主府。

这日下晌, 溧阳长公主从宫里回到府上后, 脸色一直不是很好,哪怕她什么话都没说,然而,庆阳公主站在对方面前,却觉得压力很大,进门后,都不敢坐着。

直到溧阳长公主回过神来,看到站着的儿妇,吩咐道:“站着做什么,坐下吧。”

庆阳公主应了声喏,瞧着婆婆慈和的脸,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瞧着,朱家的莫夫人挺好说话的……”

“好说话有什么用,好说话的人都做不了主。”溧阳长公主摇了摇头,“以后对朱家不用太热络,我已经答应了皇后的提亲,让七娘嫁给南阳王。”

七娘是是庆阳公主的亲生女儿,封政通县主。

庆阳公主听了,很惊讶,有点着急道:“可南阳王手有疾,注定与大位有缘。” 她还想说,这和她们原来商量的不一样,她们进京前,是筹谋让女儿七娘与京兆王张稷议亲。

南阳王张禾,是皇上第三子。

“你以为我愿意?”

溧阳长公主也很憋屈,她筹谋这么长时间,甚至为了与朱家搭上关系,透过襄阳向朱元妃传话,想把孙女政通县主嫁给元妃弟弟,她虽不在京城,但通过各种消息,算准了朱家人的性格,不会应下这门亲事。

为了以防万一,她甚至让庆阳另给襄阳传口信,不让襄阳接这个媒。

结果也如她所料,她回京时,朱三郎已定了亲。

这个时候,她再以玩笑的形式,向皇上提及,未能与朱家结亲的遗憾,讨得皇上喜欢,再提及孙女政通与京兆王张稷年岁相当,从而水到渠成说起俩人的婚事,只是不承想,皇上根本不接茬。

她犹记得,皇上当时含笑看她的那一眼,目光犀利,仿佛看穿了一切,事后回想起来,她仍心有余悸,难怪邓家没了,邓废后死了,各藩王都趴下了,边境的胡人也怕他。

这些人都不冤。

皇兄那么温和的一个人,倒是生了个极厉害的儿子。

之后,就听皇上对刘皇后说道:三郎也该议亲了。

她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宴会结束,刘皇后便把她留了下来,向她提亲,为南阳王张禾求娶政通。

她不想答应,但她知道,她必须答应。

抛开这十来年,她不在京城,随驸马陈译外放蜀地为官外,她之前在京城,也算宫中沉浮几十年,太过清楚,皇子不容挑选与拒绝,哪怕是最不受宠的皇子,也轮不到外人来嫌弃。

何况南阳王张禾因出生日子好,被皇上称赞过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也颇得圣宠,就更轮不上她来挑剔了。

她离开京城十来年,京城的天,已完全变了,

溧阳长公主抬头,望向儿妇庆阳公主,“你晚点把十三娘送到我院里来,以后让她住在我院子里。”

庆阳公主一听,脸色大变,喊了声阿家,却又不敢说出反对的话,十三娘是夫君的庶女,之前养在她公主府,婆婆一直没有过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