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长公主为妻(65)

作者:太极芋泥 阅读记录

“只是,”那人顿了一下,道,“属下一人分身乏术,要是想摸清他们接触的所有人,怕是还需要人手相助。”

长宁想了一下,“不急,先听听粮铺那边的消息后再做定夺。”

“回禀长公主,属下确实探查到了一些消息,只是并未找到究竟,因此只能找到些端倪,并无法断定事情情况如何。”

“初时听闻长公主让属下探查粮价及粮食去向,属下并不以为意,只是这几日顺着蛛丝马迹寻找,发现了一丝疑虑。”

“京都繁华,往来人数众多,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其他地方运过来,又用不同的价格配发到需要的地方,因此京中的粮价最为敏感,也最为稳定,跌幅和涨幅波动很快就能被源源不断的补充平息掉,一点都不显眼。”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粮价波动起伏,每次都是从一个平稳的值逐渐攀升,达到人们能够忍受的最高点时,再缓缓降落,但是最后的粮价还是会高于最开始的价格,只是人们在经过一个高价后,对这个价格的接受度高了许多,便认为这是合理的。”

“如法炮制,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下数次,导致现在的粮价相较于两个月前已经高出五分之一,但是因为人们普遍接受了,再加上西南两郡的灾害导致粮食远调,无人察觉到其中的端倪。”

“要真是因着西南两郡的天灾颗粒无收远调支援,定然不会导致粮价升升降降不断,如此规律,应当是背后有人操纵才是。”长宁若有所思。

“属下也认为正是如此,因此属下跟着一批新晋的粮食,想追查这批粮食的去向。发现这批粮食从运入京中到售出都是有迹可循的,每一个关节都有文书或者见证,合理合法。”

“这批粮食被人买下后收入库中,过了两日便拿到文书说是运往西南两郡,其后便是装车运行,可是我跟了三批车队,其中有两批行进轨迹一样,装了全部的粮食运往西南,可是其中之一只运了一小部分。”

“剩下的堆积在库房,任凭粮价一个高出他购入时的许多,也不曾出售过。”

“属下推测,京中粮价一路高升,怕是少不了这些人背后的推手,只是不知他们意欲何为,是想趁机屯粮等着最高时抛售,还是别有所图?”

他告罪道,“长公主赎罪,属下久居军旅,深知粮草的重要性,要是这些人所图不过钱财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量囤积,此事不容小觑啊。”

作者有话说:还有一更,老时间晚上九点,稍等(=^▽^=)

第37章

长宁自然是深知粮食的重要性的, 除却“民以食为天”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更重要的是她重活了一次, 早就知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会有更大范围的灾害, 灾情较之如今更加严重,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可是也是在那时,外敌入侵踏破大郢的国土,给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苦痛,更多的人妻离子散,孑然一身宛若游魂地四处飘荡。

她深知这般情况下的粮食有多么的重要, 所以才在知晓西南两郡的灾情后并未一味指责皇兄不肯开仓赈灾,因为她深知,最需要的那一刻还没来来临。

商人逐利是本能,他们趁机屯粮等待高价售出从中牟利无可厚非,可是要是囤积粮食却眼睁睁看着别人饿死街头也不肯出售,那便有些不妥了。

要是他们别有用心,这么大批的粮食聚集起来,能够做的事可就多了。

长宁思忖片刻, 问道, “你们驻守边疆时,可曾短缺过粮食棉衣?”

“不曾, 皇上虽对将军府多有苛责,在这件事情上却从未计较过,每年的粮食棉衣都按时送来不曾短缺, 有时甚至还有余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将士们对皇上冷落秦将军的事虽有不满,但依然敬重他拿捏得清分寸。”

“此事……”她有些犹疑,觉得仿佛窥到了一头千绕百转的乱线,找不到首尾,可是本能地察觉到了不对,这件事情凭借她一己之力,再往下进行便苦难重重,可是要是找秦深或者皇兄商讨,又该怎么解释她为何突然想起调查这些东西。

她该如何解释呢,一个养尊处优五谷不分的长公主,怎么突然想起关心粮价及粮食去向,还大费周章地让人仔细查探。

可是如果隐瞒不报,这批粮食被有心之人拿去,后果就难以预测了。

“此事还是须得告知秦深和皇兄,”长宁下定决心道,“我修书一封送进宫里,先不要告知秦深,此事在京中,他暂时不好插手。”

“是!”两人抱拳领命,忽然又犹豫道,“这些年皇上一直都不想让长公主沾染朝政,长公主此举,怕是不太妥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