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非要和我换亲(365)

作者:猫说午后 阅读记录

谢尧臣基本可以确定,这郑州知州,确然不是做戏,是实实在在将黎民百姓放在心上,作为父母官,完全和辖地百姓骨血相连。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知州的缘故,上行下效,整个郑州的百姓,亦是乐意助人,邻里亲近,互伸援手。且郑州知州极注重教育,在辖地内四处兴办书院,竭力劝学,对乡绅恶霸,处置亦不手软,实乃不可多得的好官。

谢尧臣将这些全部记在心间,离开郑州前一日,他给皇帝写了本评价当地官风的奏折。

“郑州知州,官风严谨,身正而影不曲,上理而下不乱(注1),勤政兴学,爱民如子,俊杰廉悍。上行下效,于其辖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黎民富庶,安居乐业……”

写完折子,命人将折子递上去后,第二日便同他的王妃再度启程,准备往河南府而去。

郑州和京城坐马车也就一整日的路程,不远,谢尧臣的折子,第二日早朝后,就送进了皇帝的勤政殿。

送折子的大臣一进来,便同皇帝行礼道:“回禀陛下,今日有琰郡王的折子。”

大部分折子先由他们这些官员整理归纳后,才会捡紧要的送来勤政殿,陛下这半月间,每隔几日便会问有没有琰郡王的折子,今日见王爷递了折子,紧着便给陛下送了来。

果然,皇帝闻言抬头,随后便将手里正在批改的折子推去了一旁,对福禄道:“拿来。”

那大臣见状,将其余折子放在皇帝桌上,独将琰郡王的折子,递给了一旁的福禄。

福禄接过,转呈给皇帝。

皇帝将折子打开,细细看了一番,随后轻笑,对福禄道:“朕竟不知,他还懂身正而影不曲,上理而下不乱的道理。”

这句话出自《贞观政要》,乃唐太宗谓侍臣言,原句为“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为论君道中的篇章。

一旁的福禄道:“臣不懂这些大道理,但是三大王毕竟是陛下的儿子,又能差到哪里去哪?”

“哈哈……”皇帝笑,将手里的折子放去一旁,随后跟福禄嘲讽道:“这两句话,怕是挖空了他肚里的墨水,能引出这么两句来,已是他的造化。”

他这儿子,这些年那般不着调,能记得这么两句,已是很不错了。福禄在一旁又说笑几句,皇帝这才继续批其他折子。

河南府距离郑州有些距离,谢尧臣和宋寻月在路上走走停停,为着等牡丹花期,特意放慢脚步,一路上边游玩边走,寻常十日左右的路程,他们二人愣是走了将近一个月,等抵达河南府时,已是四月下旬,天气已然彻底转暖。

河南府,府治洛阳县,每年此时,牡丹盛开,实乃大魏一绝。

夫妻二人抵达时,恰是晌午,跟着当地祝东风的掌柜,匆匆吃了顿午膳后,下午便赶着去看牡丹。在河南府,宋寻月见到了从未见过的牡丹品种,甚至还有豆绿这般稀奇罕见的品种。她从未见过如此之多又绚丽的牡丹,丢下谢尧臣,自己便率先进了牡丹园,在花丛阡陌中穿梭观赏。

谢尧臣就在一旁看着,不禁感叹,牡丹园牡丹盛开的场景,果然是夺目非常。大片盛开的牡丹,端庄又大气,不亏赞其为天姿国色。而他的王妃,为了看牡丹,特意换了同样富丽大气的诃子裙,另配大袖衫,站在牡丹园里,竟是丝毫没有被牡丹压制姿色,反而相配得宜。

谢尧臣唤来河南府祝东风掌柜,低声吩咐道:“抓紧去找个画师过来,给夫人画一张在牡丹园中的画。”

掌柜行礼应下,即刻便去寻画师。

吩咐罢,谢尧臣冲宋寻月一笑,朝她走了进去。

掌柜很快就给谢尧臣找来画师,在附近找了个视野好的地方坐下,摆好一应所需,观察他们二人游园,着手作画。

谢尧臣和宋寻月,在牡丹园中闲逛一个时辰,宋寻月这才觉脚累,于是二人便找了个小亭歇脚。

许是走路多,已是有些热,坐下后,宋寻月从星儿手里接过团扇,徐徐打了起来,目光却一直在亭外牡丹花海中。

谢尧臣挨着她坐着,手臂搭在她身后的栏杆上,问道:“你可喜欢?”

宋寻月回眸,抿唇朝他笑,点头道:“喜欢!你之前来过河南府吗?”

谢尧臣答道:“来过,但是没赶上牡丹花期。上次来的时候是八月,连残花都没得看了。”

宋寻月笑:“咱们到的时间正正好。”

谢尧臣点头,正欲再说什么,而就在这时,亭中跟着又进来两位夫人,在离他们二人最远的地方坐下。

看衣着打扮,这二位年纪夫人应当在三十五岁左右,不知是累了还是怎地,俩人神色看起来都不大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