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264)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反正他这官职,再降也没地儿降了,爱咋咋滴吧!

夏兆丰无所谓上官怎么讨账,反正他是个跟班的,一会儿眼观鼻,鼻观心,当自己不在场就行了。

撒泼的事儿,还是让郑大人来吧!

夏兆丰出门之后不久,姚蓉也带着女儿儿子,再次踏上了巡乡之旅。

出发前,丹姐儿还去于大夫房里探望了下阿飞,可阿飞瞧见她,却直接躲进了于大夫的袖子里,丹姐儿表示这鸟要不得了,都瞧不上她了,便把鸟直接送给了老夏家。

惹的夏安茹直笑,说这孩子怎么跟报恩的小猫似的,天天给他们家打猎。丹姐儿一拍胸脯,说自己不是小猫,村里小孩儿都喊她母老虎。

众人是又好笑,又心疼这心眼子比坑眼子还大的孩子。

今日,夏安茹说要收核桃,不过他们这儿种核桃的比种枣子的要少很多,所以丹姐儿带着他们三人,跑了好几个地方。

别说,丹姐儿带路是一点儿不带迷路的,看来平日里没少往外跑,她老母亲应该是挺操心的。

关键是,这孩子记性还好,听到啥消息,她都能记住,完全是天生的向导。

除了肃北军一大片军营不能随便去之外,八方县下辖的七个乡,丹姐儿基本没有不熟的。

八方县这个地方,还真别说,别的没有,地盘倒是挺大的。

除了一万军户因为由肃北军管理,都分在了肃北军不远处的十里营外,另外的五千农户,则分散在七个乡里。

所以显得特别的地广人稀,最夸张的一个乡,据说下头就俩村,每个村就十多户人家。

总而言之,八方县是人少地方大,交通相当不便。

什么基建和公共设施就更别提了,人户少的村子,连井都是三四个村子共用的。

夏安茹昨天还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不多打几口井,这样浇灌也方便些。

不过昨晚吃饭的时候,李大年说一口井,就要二十两,那普通人家,的确是打不起这个井的。

真是地方越小,消费越高,普通人家连挖个私井都成了一种奢望。

没有河道灌溉,也打不起私井,那耕种的事儿就更苦不堪言了。

夏安茹他们走过的这些乡村,耕牛基本没有,据说一个乡能有一两头牛,这个就算是好地方了。绝大部分的人家,都是纯靠人力耕种的。

所以郑大人要买耕牛租借给当地百姓,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起码这县令,还是替老百姓着想的。

不过哪怕这儿的农民干的辛苦,换来的收益却比南方要少挺多的。

南方稻子,一亩平均产三石,良田收上四石也不是没有,而八方县的麦田,一亩能收二石,就不算差了。

当然,除了麦子,这儿也有种黍米和高粱的,产量跟麦子也相差不大。

总之,就是地大,物贫,农民勉强能吃饱,军户勉强能活着。

商业工业,就更不用谈了,基本属于没有。

夏安茹这种土豆跟番薯都搞不清的人,听丹姐儿介绍了一通,根本不知道黍米是啥。姚蓉说应该就是大黄米,做主粮可能够呛,太过粘糯,用她的话说,吃多了粘肠子。

不过做成黄米凉糕,当点心吃倒是不错。

惹得夏安茹直说,人家这地方都穷成什么样了,有的吃不错了,还啥点心不点心的。

“我就是这么一说嘛!照你这么说,那你收的这些核桃红枣,不也没销路吗?

都穷得一间屋子恨不得八个窟窿了,还吃啥零嘴啊?”姚蓉反驳起女儿来,思路倒是非常清晰。

丹姐儿跟娘俩也熟稔了,说话也不拘束,“我娘说,泰平城里头热闹着呢,那些大户人家,干果点心从来不断的,姐姐和蓉姨可以卖给他们呀!”

“这种人家都要门路的......”夏安茹才说了一句,骡车突然就停了。

第169章 偶遇崔大人

姚蓉把门推开一条缝,问赶车的儿子,“安阳,怎么了?”

虽然这两天,他们都没遇上过强盗劫匪,但是鬼鬼祟祟的人倒是见到了好几个,姚蓉一路下来也有了经验,所以一有情况,精神就开始高度紧张。

“是齐大人和崔大人!!”夏安阳激动得指着前头,“如果我没认错的话。”

“啊?”夏安茹推开了门,眯缝着眼睛,朝着老弟指的方向看去。

呃.......果然还是百米开外,人畜莫辩。

看不清!

于是她跳下了骡车,用手圈在嘴边,“崔大人,齐大人!!”

眼睛不好,耳朵还能不好使了?!夏安茹也没啥好矫情的,直接喊人便是。

反正喊错了,那就不认识,不认识不用害臊。

喊对了,那就更好,找的就是他们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