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465)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买的人,倒是恢复了常态。毕竟经过向家这半个月来,犹如跳南天门一般的降价幅度,很多人开始坚信,这粮价会越来越低的。

泰平城内,不管是缺粮还是不缺粮的人家,都渐渐收了手。

可粮商们,却渐渐等不下去了。

他们从南边把粮食运过来,为的就是大赚特赚一笔,如今一毛钱没多赚,还倒贴了不少车马钱,这会儿如果再运回去,还得继续贴进去车马钱,这该如何跟东家交代?

季宗林之前也再三劝告他们,向家后头有王府支持,让他们少赚一些便也罢了。

可那些粮商身后的人,势力可不比北安王差,他们哪里会把季宗林的话放心上?

现如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再要见季宗林,却发现找不到人了。

有狠的,见等在肃州也不是个办法,便直接就雇了车马,准备把粮食再运回去。

没想到才进西州境内,运粮队差点儿就被抢了。好在有俞王府官兵及时赶到,才让粮商顺利逃脱。

可俞王府亲兵,却要收一半的粮食,作为过路费。

要不就让他们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无奈的粮商,也不敢骂俞王,只能骂着不知谁家的八辈祖宗,再次返回了泰平城。

此时再多的后悔,也都已经枉然。若是要绕开西州回去,那路程起码要长两倍,反正怎么算,都是亏。

虽说南方粮食的售价,也差不多在一百八十文上下浮动。

但是在商人眼中看来,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却没有大赚一笔,那就是亏啊。

可现在不亏也不行了。

众粮商只得推举了两个代表,派去与向氏协商。

向氏却拒绝,说他们得了大批便宜粮食,这会儿卖一百八,再过几日就准备卖一百五了,大家到时候再谈就是。

最后还是季宗林出面协调,双方最终才坐上了谈判桌。

谈判进行了三日,据说费了不少杯碟,最终向氏粮铺以一百六十文每斗的价格,收光了粮商们带来的粮食。

整整五十万两的粮食,在三日内,全部交割完毕。

粮商们敢怒不敢言,骂骂咧咧的走了。

走之前,各大粮商便达成了默契,等他们回去了,必定要让坑他们的人,付出代价!

第291章 收官

收购完粮食的次日,崔承允便带走了十万两的粮食。

已经在泰平城兴风作浪了快两个月的夏家父女,郑县令,和赚够了造房钱的姚二舅,外加一个玩高兴了的陈娉婷,浩浩荡荡地,也跟着崔承允回了八方县。

将军府的妾室们,恨不能发足狂奔。

她们如今这个体能,只要愿意,恐怕都可以在泰平城里跑上三圈,都不带喘的。

当初进将军府的时候,她们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可以练出八块腹肌来。如今摸着自己梆硬的腹部,妾室们也是泪流满面,不知道将军喜不喜欢铁娘子妾室?

可惜的是,被泰平城的老百姓,赋予了良心商家的向氏粮铺,毫无征兆的突然倒闭了。

有得了消息的老百姓,想再去向氏粮铺旧址怀念一下,没想却在原址发现开张的更突然的,名叫丰收日的南北杂货铺。

原先六开间的向氏粮铺,被改为了三间卖粮,三间卖南北干货。

令人不得不怀疑,这玩意儿是不是就是原先的向氏粮铺,更改了下经营范围,就成了丰收日了?

毕竟.......你妹的,连掌柜都是同一个。

可安掌柜却说:“哈哈哈哈,没有没有,换东家了。如今咱们东家姓令呢。”

吃瓜群众们一打听,发现向家的大太太......居然姓刘。

好家伙!向氏果然卖粮食卖的太便宜,把自己给活活卖破产了啊。

群众们纷纷表示,有良心是好事儿,但是也要量力而行,要不然瞧瞧向家,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嘛。

吃瓜群众们对于丰收日如今挂出的两百文上下的粮价,一下子就接受了。

虽说两百文左右的价格,也贵的要命,可也不能真的让人粮铺天天倒闭不是?粮铺都倒了,难道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啊?

其实这些群众是没打听仔细,若是再仔细打听打听,他们就会知道,其实向家那个骂街王老太太,大伙儿虽都叫她向嬷嬷,可在向氏族谱上,写的却是向令氏。

丰收日这幌子招牌一挂,鞭炮爆竹一放,向氏粮铺自此成为了历史。骂街王向嬷嬷,从此成了新的大东家了。

泰平城的粮价,也最终稳定在了两百文一斗。虽也不到喜大普奔的地步,但是比起之前的五百文一斗的价格.....老百姓心里头多少是有了点底。

再说西州。

俞王这一波里拔的雁毛,倒是也能让整个西州老百姓,撑上四五六个月。具体几个月,得看煮饭到底敢放多少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