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848)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小满刚满岁,这些天才学会走路,时不时的就妹妹妹妹的往小小跟前凑。

姚三舅给做了个带了围栏的小榻,天气好的时候,就把俩娃往榻里头一放,大伙儿就围着木榻,跟看小宠物一样看着俩小孩儿咿咿吖吖的聊天,真正是再欢乐不过。

更令人高兴的是,富丰庄的果园,今年收成很是不错。

为了让果子在树上多留些时候,母女俩还给每颗果树,都罩上了纱网。

庄子里头有果园近百亩,细纱料都用了几十匹。

姚老八已经无力吐槽这俩败家娘们儿,姚外婆更是担心卖这些满大街都有的果子,到底能不能把纱网的钱给赚回来。

不过好在纱网是芳蓉轩自己织的,而且可以重复利用,肃州向来又少雨,纱网用上个十年八年的估计也没啥问题。

成本虽然高,但是树上熟的果子,自然有自己的甜蜜优势。

秋季的果子多,街上卖的都东西都大同小异。不过夏安茹却说自己尝遍了肃州的果子,还是觉得自家的果子最甜。

等苹果杏子柿子啥的都采摘了下来,母女俩也不卖,他们直接把果子送进了食品厂,然后加工处理成了果干。

有的果干被做成了XX夹XX的类型,有品质极佳的,则在处理过后,可以直接卖果干。

像是他们做的柿饼,因为是树上直接留熟,然后再制成柿饼的,所以这柿饼可以做成半干带流心的。

用勺子挎着吃,又甜又糯,很受欢迎,光北安王府,就定了好几十斤。

古人也不怕甜,他们一年到头摄入的糖分,说不定还没现代人三天摄入的多,所以除了大客户预定之外,这么甜的柿饼,散卖也非常好卖。

流心柿饼一经上市,就售卖一空,郑二夫人想要,都是从安茹往都城送的货车上给扒拉下来的。

果园里的苹果,产量也很不错,收了能有上万斤。

这些苹果,除了品相无比杰出的,送去了都城和两个王府之外,别的都被姚蓉送去了五味斋,经过三蒸三晒,制成了好吃的苹果干。

而夏安茹则更喜欢苹果脆片。

把苹果切的薄薄的,然后在烘笼里慢慢烘干,拿出来晾凉,吃起来就是嘎嘣脆的口感。

可怜小小才两个多月,还不能吃奶以外的任何东西,夏安茹每天跟小满,在女儿面前,你一片,我一片的,给女儿表演现场吃播。

小小蹬着腿,挥着手,咿咿吖吖的用人类听不懂的语言,控诉着母亲的不道德。

另外,八方县的土豆产量,也比去年翻了一番。

因为有了夏安茹的土豆工厂,所以老百姓也不愁卖。

虽说土豆收购价也就一文钱一斤,但是架不住这东西产量高,种上一亩也能产上千斤。

他们八方县土地又不怎么值钱,有计较的人家,就会算笔账。

一亩地一年至少赚一两,过个三年,攒上三两,就能再去买亩地,然后一年就能赚二两,然后两亩地......哎呀,算不清了。

反正只要土豆工厂不倒闭,他们种土豆的老农民,总能有赚头的。

老农的想法,也很直接,他们想要土豆工厂不倒闭,那土豆片土豆丝,就得卖得掉。

想要土豆片卖得掉,那他们不得买点儿尝尝?!反正一包十文,两包十八,也不算贵,偶尔为之也不是不行。

于是乎,八方县又开始流行起吃土豆片来。

这事儿就发酵了个把月,结果变成,只要是八方县的人出门走亲戚,都得带上他们本地特产,土豆片。

体面些的人家,像是在八方县读书的学子们啊,来做生意的商贩们啊,回家除了带土豆片,还得带点五味斋的怪味花生,蒜香豌豆,怪味蚕豆,还有各式糕点。

这些吃食,现在都算是八方县的特产了。

母女俩的食品加工生意,办的算不得多么的红火,但也算是打出了点名号,拥有了几款拳头产品了。

不过最重要的是,八方县,起码有大半人家,都有人在姚蓉和夏安茹的厂子里干活。

郑县令现在嘴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富丰庄的母女俩,养活了他们八方县半数的人家!

而八方县,从一个只有五六千人的小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人口成倍增长,如今已经有了上万的常住人口。

男女的勤劳耕耘,再加上季州牧的强烈推荐,和八方县的日益繁荣,都是人口增长的主因。

姚蓉的毛线工坊,因为有了巴丹珠的供货,和乔氏大力的宣传,原料供应已经基本解决了,所以厂子里的生产计划也已经拉满了。

虽说毛线的普及需要时间,但是姚蓉觉得,只要坚持下去,广大的妇女同胞们,一定会感受到编织的乐趣与成就感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