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年集摊位穿成庶子后(274)

作者:Mod 阅读记录

赵毅看着这些箱子,让人加封条抬出去再打开造册,再二度加封。

如此之多的箱子,光是加封清点二度加封就用了不少时间。时柯和唐子溪当即决定分装马车,连夜送入京城。毕竟他二人大致估算了一把,光是金银便有一千多万两,还不算珠宝玉石、御赐之物、孤本典籍等等。

天黑之后,王府内灯火通明。

时柯和唐子溪甩了甩手腕,后期他二人也加入登记造册行列,实在是人手不够用,只能他们顶上。

待最后一个箱子搬上马车,向京都出发,留在王府内的所有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然而这还没完,晋南王府在剑南道作威作福,名下的良田土地和酒楼客栈等等还未清理。

驻军首领已经被最后算出来的数字砸晕了,喃喃自语,“这些钱加起来,要再给够边关粮草,打入草原王庭都不是做梦啊!”

时柯和唐子溪不由想到当时算出来的数字,同时挑眉,还真是这回事。

从晋南王府抄没出来的财物全砸到边关驻军上,从被服到武器都能换新一遍。人才到位后,甚至能组成黑火.药方阵,根本不用担心西域部族犯边。

若是粮草到位,打入草原王庭,覆灭西夷也不是不行。

作者有话说:

第一波钱到账

第129章 册立太子

此间事了, 护送财物回京一事有赵毅安排,时柯与唐子溪必须回俞峰城处理公文。

在他们忙着抄家的几天,各个县试落下帷幕, 考卷呈于阅卷人面前。

下次府试在四月开考,中间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批阅公示。

考虑到账面的钱不太够修缮考院的,再加上抄家出来的金银出乎意料地多,时柯等人赶着回去递折子向中央要钱要粮。

想来燕文帝应当接到了加急消息, 该派亲卫来接这一大笔财物了吧?

燕文帝的确收到了密报,还是锦衣卫快马加鞭呈上来的,然而速度再快也要五天才能到御案之上。

“陛下, 这是自剑南道送来的急报。”

“剑南道, 朕的好皇弟!想必云鸿岁寒已经拿下晋南王府, 呈上来。”

燕文帝打开密报,略过两句问安,一目十行看了大概, 脸色越来越黑,扫到最后一行字时,更是忍不住拍桌。

荣亲王在另一桌案之上批改奏折,闻声直接扔了朱笔, “晋南王府抄没的财物被人劫走了?”

不然他这个听闻晋南王和亲儿子勾结造反也面不改色的父皇怎会如此动怒?

燕文帝将密报扔给荣亲王, “你自己看!”

荣亲王深知这怒气不是冲自己来的,心里没有不满,他看完这份密报,感慨道, “早知道晋南王府这么有钱, 儿臣早就该去他家打打秋风, 资助资助边关驻军。”

仔细算算, 光是铸造好的金银就有上千万两之数。国库一年加起来的税银才几百万两,抄一个晋南王府,未来三五年的税银都有了!

荣亲王批了这么多天折子,也算是知道户部现在能用的钱大头基本来自南岭府下的几个县。

至于整个江南?

呵呵。

把控江南的豪强世家别说交税银,他们不勾结当地知县知府搜刮民脂民膏,谎报天灾朝国库伸手要钱就算好事!

一旦听闻这么大一笔银子入了国库,全大燕各州府都要天灾不断,急需朝廷赈灾。

荣亲王眼珠一转,颇为无赖地朝燕文帝一笑,“父皇,这笔银子您要如何安排?”

自古以来皇帝的钱袋子分两个,一个国库一个内库,如同世家大族一样,前者是公库,后者是私库。

国库由户部掌管,内库是皇帝的个人账户,由皇帝派亲信掌控。一般来说,皇帝想在宫内大兴土木,那就要自掏腰包。

想用国库的银子给自己修缮寝宫?

从内阁到六部尚书都要轮流谏言,更别提御史了,那是逮住机会就要喷皇帝一头。

所以数千万两金银入了国库,那就不是皇帝说了算,得是百官决断,皇帝负责加印盖玺。

所以锦衣卫呈密报一来是让燕文帝赶紧派亲兵接手,以防中间出现差错。二来也是问问这怎么分。

多少入内库?多少入国库?

燕文帝沉吟半晌没说话,自从他接手大燕,坐上皇帝的位子,就知道这活不好干。

先帝把钱挥霍得一干二净,在他登基前期,全靠血洗朝堂抄家充实国库。

如今国库谈不上丰厚,但也不算空虚。

决断良久,燕文帝忽然问,“岁寒可有折子要上?”

这话把人问住了。

时柯虽和锦衣卫关系密切,也可通过锦衣卫的渠道给皇帝上奏,但这是情急之下的选择,一般没事谁走这个路?

那不就是正正经经写折子,然后慢悠悠上奏,等燕文帝批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