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喜当娘,我靠农场养大三个娃(135)

作者:清水炖咸鱼 阅读记录

下人退下后,开始上膳,皇帝带着李斌和李松宴就是来皇后宫中吃饭的,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清禾虽然意外皇帝居然能让李家一家人都来皇后这边团聚,但想到秦熙一个皇子还能经常出宫来李家蹭饭,她也就释然了,只能说皇帝这人挺重情的,不然秦熙和皇后的待遇不能如此宽松。

吃饭午饭后才开出宫回府,初二都是回娘家的时间,苏氏就回了苏家,清禾是没娘家回,但她回了郡主府,也算是回娘家了。

热闹又祥和的新年就这么慢慢过去,家里的男人又开始逐渐忙碌起来,清禾也没有多在意,就专心致志的带着孩子,偶尔顾橙也会来家里吃饭,还会给秦熙打包,长时间来没,清禾在顾橙来的时候不经意间问了一嘴:“三皇子怎么不和你一起来,打包带回去的可没有现做的好吃。”

“边关开始打仗了,夫君忙得脚不沾地,没时间出宫,只能给他打包带回宫。”

听顾橙将事情说完,清禾才明白这场战事的激烈。

边关长久以来就不算太平,和塞外的人常年小摩擦不断,大邺朝的富饶是其他国家羡慕的,别看清禾觉得这时候吃得少,粮食少,但和其他地方的国家一比,大邺已经算的上安稳祥和,百姓富足。

塞外耕地少,他们也不会种地,不会纺织,冬日的时间经常饿死人,这些人为了自己活命,只能去抢,大邺就是首选。

这一次的战争不是单方面的,是塞外的几个首领联合起来攻打大邺,有好些之前和大邺联系紧密的部落也一起结盟,结盟后的对方的大军人数扩大,且本身关外人就骁勇善战,大邺这一次的仗打的非常严峻。

清禾想到最近又开始在书房待到大半夜的公公和李松宴。

“现在边关战事吃紧,粮食不足,夫君在召集农官看之前的红薯成熟了没有,这一次百姓种出来的红薯怕是留不住了,需要全部运往边关。”

顾橙也十分担忧,就算粮食的问题能解决,可边关战事若是一日不断,粮食再多也会被吃完。

早朝中,对于边关战事,各位大臣都各有主张,主张和谈的,也有主战的,张阁老主谈和,秦熙主战。

“禀陛下,可万万不能开战,塞外各部落结盟攻打我朝,势必有想攻破我朝的想法,且塞外之人人高马大,马背上长大的民族,我们的将士很难打过,只会白白牺牲。”

“微臣附议。”

“他们只想要粮食布匹,我大邺地大物博,这些只是小事,但若是战事一起,再商量就不止是这些了。”

张阁老一派的人苦口婆心的劝着皇帝。

“张阁老这是什么意思,是认为我们一定会输吗?”秦熙一派的人开始反驳。

张阁老双手交握在身前:“吴大人,边关已经输了一场了,被蛮人打的节节败退。”

吴大人是武将出身,对于这最开始的摩擦都不认为是在打仗,只能说是对方发出的战意而已,并且边关一直是大皇子镇守,对于打仗一事,大皇子很有天赋,继承了他外祖父一家打仗的脑子,会撤退是因为当时驻扎在塞外的人数少,没必要白白牺牲才撤退,且要为自家传递信息,这要是人全死了,那谁来说塞外的人要来攻打大邺!

吴大人义愤填膺:“我们既然做了将士,就不会怕牺牲!没听到哪里的将士在打仗的时候要的是谈和而不是干起来!这不叫谈和,这叫临阵退缩!”

张阁老身后的人站了出来:“吴大人,我知道战争来临时,你作为将士的天职不允许你退缩,但是我们只是不想大家白白牺牲,我们现在的将士和塞外的人对比起来,就如同幼儿和大人对打,明知道的结果,为何还要去牺牲。”

吴大人那个气啊,这要是在军营里,他直接就要开骂了,偏偏这时在朝堂上,皇帝还坐在上面,当一个将士最大的问题就是嘴巴比不上文官,他只能反驳道:“仗都还没打呢,你怎么知道会输!”

这位大人浅浅一笑:“吴大人,有时候不需要打,预测也是一种方法。”

吴大人都想吐血三升!

皇帝挥手让两人暂停争吵:“老三,你如何认为。”

听完所有人的言论后,秦熙才才给出自己的想法:“儿臣主战。”

皇帝:“原因呢?”

秦熙道出自己的观点:“边关常年处于征战的情况,这一次的规模如此之大,只是因为没把这些人打服,之前也没把这些部落当一回事,这才将这些人的心思越养越大,虽然张阁老一行人的心也是为边关战士着想,可我想问一句,你确认们不打仗,这些人就原因和我们谈和吗?或者就算谈和,我们认输,这些人又愿意真的只想要你们说的粮食布匹吗?不会和我们要城或者要更多的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