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小日子(66)

作者:岚初 阅读记录

说完,她点点儿子女儿:“要不是你妈我也有个工作,你们一个个的,还能吃得这么人高马大的,还能买新衣服新裙子?”这话她常说,为的就是让儿子女儿念着她劳苦功高,以后要孝顺她。

两个儿子粗枝大叶,没有多想,孟婵心里头却不知为何,有些暗爽。

纵然陆大哥意志堪比钢铁,可叶清却只是个没工作的,除了一张脸哪里配得上陆大哥。

孟大壮不喜欢听媳妇抬自己贬别人,于是打断道:“秋天孟婵和孟强就高二了,这一年不落实工作,孩子可就要下乡了,这事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孟家三个孩子,老大孟刚已经工作了,老二孟强和老小孟婵只差一岁,是同一年念的书。这里的高中是两年制,高二过去也就毕业了。

按照现在的政策,如果高中毕业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家里的孩子都得下乡。

孟大壮提起这个话头,孙梅也开始叹气了,县城的工作岗位有限,就算有空缺,也不是她们这种升斗小民能左右的。

偶尔有那卖工作的,没个千八百也难拿得下来。

而且孙梅办公室里有个在革委会有背景的女同事,听说隔壁省的省城已经出台了新政策,以后除了独生子女,每家必须有一个子女下乡,不管有没有工作接收。

也不知道这政策最后会不会刮到他们这个小县城。

孟家愁孩子下乡的事,徐家在这点却是不担忧的,因为徐宁是个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拥有不必下乡的特权。

外人觉得徐家苦,老太太没有工作一个人养活孙女,实际上祖孙经济上虽然不宽裕,却也没有到了苦这个份上。

当年徐老太太的工作是徐宁的妈妈接的班,结果徐妈在丈夫出事后两年,带着工作改嫁了,还把女儿留给了婆婆,徐妈多少有些羞耻心,并没有要徐宁爸爸的抚恤金。

陆川的退伍费就有那么多,烈士的抚恤金自然不是一笔小数目,徐老太太存在银行里,每年还能收个好几十块的利息。

除了这笔抚恤金,国家每个月分别给徐老太太和徐宁一人五块钱的补贴,再加上徐老太太工作虽然被接班了,可也是有退休金的,只是不太多而已,零零散散的收入加起来,也够祖孙二人生活了。

陆川送来的西瓜在孟家每人分得不多,可徐家就祖孙两个人吃,每个人当然能分好大一块。

徐奶奶本来想留着给徐宁吃,可是徐宁却坚持要和奶奶一起吃,徐奶奶心里烫贴,看着亭亭玉立的孙女,也有段心事。

徐宁妈走的时候还有点良心,说是将来把工作给孙女,可是没过多久,就只顾着新家,再不愿意和这边联系了。

虽然徐宁不会下乡,可是这工作却不好找,等徐宁满了十八岁,国家的补贴也就没了,她一个老婆子,怎么能去给孙女找个稳妥的路子呢?

叶清和陆川当然不知道邻居们的烦忧。在这边住下来后,他们还请袁超夫妻来吃了顿饭,两家人的走动渐渐频繁了一些。叶清还和苏荷一起逛过供销社,四舍五入也算是一同逛过街的朋友了。

很快时间就到了九月份,这一天,叶清正在家里冥思苦想憋稿子,便听到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

叶清走到院子里,听到有人在外面喊:“叶清,在家吗?”

叶清恍惚以为自己写稿子写出了幻觉,工作日苏荷怎么回来找她?

她连忙出去开门,就看到苏荷真的站在在门外,手里还拿着一叠纸。

“苏姐?”叶清一头雾水。

苏荷笑意盈盈看了眼叶清:“我们进去说。”

叶清带着几分疑惑把人请了进来,到了屋里,苏荷这才有些揶揄地说道:“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要不是听我三叔说起,我还不知道你竟然在省报上发表文章了!”

“这也不算什么。”叶清矜持地笑了下,依旧不解,就算知道她在省报上发表文章,苏姐也不至于工作日就来了吧?

苏荷像是看出她的想法,继续解释:“是我三叔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你写的文章,闲聊时和我说起我们县里竟然出了个文笔不错的女知青,我一问名字再看文章里的村名,就知道八九不离十就是你写的。”

“正巧我三叔就是纺织厂工会的,他们工会最近要招两个宣传干事,我就说,你文笔这么好写宣传材料肯定是一把好手,于是就自作主张,在我三叔那里帮你报了个招工考试的名。”

叶清一时间听呆了,之后就有种人情欠大了的感觉。

虽然她跟着陆川也有了县城的户口,可是像纺织厂工会这种热门的招工考试,可真不是县城户口就有考试资格的,还需要和厂子里说得上话的人有关系才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