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又在偏宠小娇O啦(76)

作者:月坠明夏 阅读记录

见小表弟有自己的计划,林霁云便也没说什么了。

结果第二天傍晚从诗社回来后,张慧安就一脸愁苦。

林霁云问:“怎么了?”

张慧安郁闷道:“诗社要轮流诵读自己的诗词,到我的时候,副社长说我做的诗平平无奇,还不如七岁稚儿,让我以后别去诗社丢人。”

林霁云昨夜看了张慧安作的前两句,说实话不算优秀,但是‘不如七岁稚儿’,这评价未免有点过于尖酸了吧。

难道那位副社长有惊世之才?才眼高于顶?可大家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的同窗,何必如此刻薄,

林霁云生气道:“那种氛围的学社不去也罢。”

小表弟却摇头,“是我写得不够好,我听了其他同社同窗做的诗,确实比我好,我下次再多下些功夫。”

小表弟执意如此,林霁云也没法,只好道:“那行吧。”

等到下次诗社活动,张慧安紧张得不行,提前两天就准备好了诗稿,可能因为被副社长当众批评过,张慧安总觉得自己写的有问题,还让孙常威和林霁云帮忙看看,有些地方能不能修改。

孙常威比较偏科,算学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诗句上还不如张慧安这个从小在农家读书长大的学子,于是乎林霁云只好帮他看了看。

小表弟在诗文创作上确实不算出彩,想起上次在诗社被那样当众批评,林霁云有心帮他,便在张慧安的诗文中改动了几个字。

张慧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作诗的水平自己是知道的,虽然副社长说得有些过分,可原来村里的夫子也跟他说他作的诗没什么灵气,不堪细读,可是表哥随便动了两笔,本来平平无奇的诗句,忽然就化腐朽为神奇,仔细琢磨琢磨,竟然能品出些味道。

只是几字之差而已,怎么会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作出来似的。

张慧安一把抱住林霁云,“表哥你真的太厉害了,我怎么感觉你什么都会。”

林霁云知道张慧安这是误解了,他也不是什么都会,只是碰巧撞上这几个月话本写得多了,加上读者越来越多,林霁云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情节不仅要写得有新意,还要有美感有氛围,因此在高强度训练之下,他对文字敏感度提高了不少。

张慧安越读越喜欢,央求道:“表哥你今天跟我一起去诗社吧。”他想让表哥听听别人对这诗的夸奖,尤其是那个眼高于顶的副社长,这次他还能说什么。

林霁云最受不了别人求他,这人还是他表弟,于是笑着答应了。

下午课程结束,张慧安从地字班过来等他,孙常威对作诗完全没兴趣,于是三人组分成两个方向,孙常威回宿舍做功课,林霁云和张慧安去诗社。

林霁云在分社那天就知道诗社学子众多,可是到了诗社聚会的草地,发现目前诗社的人虽然还多,可和分社那天相比,已经少了不少了。

林霁云问张慧安怎么回事,张慧安挠了挠头,附耳小声同他解释——

原来诗社推举出社长和副社长后,便开始了考核制度,不少不作诗的同窗已经被踢出去了。

诗社人太多,不好管理,踢走那些浑水摸鱼根本不爱作诗的也可以理解,林霁云倒是没太在意,这就是热门社团的特权,像他们花草社学子稀少,就算摸鱼也没人管,如果离开了还会被社长苦苦挽留。

其他众学子已经在规定的位置盘腿坐下了,张慧安也拉着林霁云在人群中坐下,身边的学子认出今日除了张慧安,还有另一个造物社的成员来了,于是纷纷打招呼,说一些久仰大名之类的客套话。

林霁云觉得诗社的学子为人还挺和气的,一边互相客套,一边奇怪为什么点评诗的时候对小表弟那么刻薄。

难道诗社对专业要求比较高?

此时一个穿着宝蓝锦服的学子走上前去,让所有人肃静,随后点名。

点到张慧安的时候,听到答到的声音,他特意撇了一眼,同时注意到他身边的林霁云,于是觉得更碍眼了,不满道:“你还留在这啊。”

这点名的学子正是诗社的副社长李禹然,因着家里有权有势,加上作诗也还行,办社之初就被推举为副社长,陛下准备来太学讲学,太学里的夫子就准备推举他代表诗社在皇帝面前发言,本是吹风得意之时,谁知半路冒出来个程咬金,让一个无人问津的造物社制造出玻璃抢去了风头。

先前李禹然在打听到夫子准备让他面见陛下时,便已经大肆宣扬开了,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即将面见圣上,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成了其他人嘴里的笑话,怎么可能不恨得牙痒痒?因此陛下讲学结束后的第一次诗社集会,他就故意把张慧安的诗作批得一无是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