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番外(62)

作者:墨小爻爻 阅读记录

这一晚的闹剧,在静怡抱着一大瓶柠檬水不撒手,雪松赔了酒吧一些钱之后,把静怡塞进车里,拉回了自己家。

第二天,蒋俞搭早班飞机回了北京,直奔雪松家。

“林雁今天刚去上海考察线下店,你俩这是在天上say了个hi?”雪松看到蒋俞的第一句话。

说实话,蒋俞根本没想起来跟林雁汇报行程,昨天晚上两人的睡前视频,她跟林雁说的还是这边项目要延期,不知道周末前能不能赶回北京。

然后就在凌晨接到了静怡的视频,蒋俞果断买了早班飞机票,赶回了北京。项目上的工作还是在飞机上临时布置的,蒋俞只跟团队说,自己有急事回趟北京,如果客户有疑问,她周末赶回来补活儿。

“林雁不知道我回来了,不重要,姐妹更重要,静怡怎么样了?”蒋俞也不废话。

“昨天带回来,吐了两次,昏昏沉沉睡着了,早上我熬了粥,拉她起来稍微吃了点,她说吃不下又回去睡了。”

“所以,她这到底是怎么了?”

雪松递了杯咖啡给蒋俞,在她身边坐下来,讲了一个大多数中国式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

曾经,80后的朋友,都会感受到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权,能抓住机遇的人,都有机会特立独行、自由自在、一言不合就掀桌走人。但,他或她,最终都遇到了那个人,与之结婚、成家、生子,顺其自然。当他们有了孩子,人生从此充满不可思议的弹性,连他们自己都难以预料。

妻子每天准时准点地早起,给孩子和男人做早餐、整理家务。极有效率的把自己打扮的衣着光鲜,去赶北京早高峰拥挤的地铁,在人际复杂的国企大集团,负责最细碎的人事细节。华灯初上,微笑着送走接送女儿、在家伴读的年轻阿姨,自足自乐地泡着脚、刷着片,看着女儿和猫咪在身旁嬉戏,等待丈夫回家,觉得自己的生活还算美好。

然而,男人能在家陪伴母女的时间越来越短,妻子说服自己,男人的律所越来越忙,事业为重,不应该被家庭牵绊。作为知书达理的高知女性,更应该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妻子开始在女儿的教育上竭尽全力,各种智商税交出去,仿佛就可以定制一个、完美再现自己所有预期的小复制品。在男人的社交圈里,妻子就是完美贤惠的化身,无需太多解释、不必内疚缺位,妻子总是善解人意的包容男人所有,在他的朋友面前给足颜面。

到这里,还是蒋俞了解的、白家模范夫妇日常,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何至于静怡的放纵?

雪松看出了蒋俞的困惑,轻笑一声说,“你和林雁自然不需要理解三口之家的鸡毛蒜皮,你俩都有自己的事,也没有孩子的牵绊,率性而为、做到极致就行了。但是,静怡和老白、或者我和老潘(雪松老公),都会是有问题的吧。”

“静怡她们海星集团前几年发展太快,本身国有化改制过程中,多少都会有灰色地带,集团之前动员全员持股,给静怡她们这些老员工不少股份,当然一部分也需要她们自掏腰包,静怡应该是买了不少股份的。上个月,集团暴雷,所有股份一夜蒸发,能弥补给员工的,应该是杯水车薪。这月初,老白的律所合伙人退出,老白打算自己回购所有的合伙股份,才知道家里账面上少了一大笔钱。”

“静怡没和我说过啊,你之前知道?”蒋俞问。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不比你早多少,我多忙,你不知道啊?”雪松浅浅揶揄蒋俞。

“所以是老白发火,说静怡了?”蒋俞大条,没意识雪松的揶揄。

“恰恰相反。据我所知,老白没为这事说静怡一个字,甚至都没告诉静怡知道流水变化。”

“算他有良心,那是怎么了?”蒋俞一直对老白干事业忽略静怡的行为不太满意。

“是要给白羊羊(静怡女儿)上寄宿学校的事闹的,”

“白羊羊才几岁?上什么寄宿学校?”蒋俞简直闻所未闻。

“你不用鸡娃,你当然不懂。”雪松很平常的瞥了一眼蒋俞,“孩子教育,现在很多人,从孩子幼儿园起就开始规划了,上私立还是公立要早早考虑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想再追上就不容易了。老白那样的,当然希望他家闺女是精英中的精英。”

“然后嘞?”蒋俞觉得这些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了。

“然后,静怡有一天在鸡娃群里看见一个帖子,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女儿移民加拿大,开始海外伴读状态。才半大点的小孩,就开始海外伴读,这位妈妈,至少二十年起步,娃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