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泉回村种药+番外(325)

作者:村里的一枝花儿 阅读记录

挨近藕田的浅水区还有很多野生茨菇,就是一种本地很常见的水生植物,多长在鱼塘、水田、水沟这些地方,尤其水田,锄草的时候总能捞上来很多,果实状似蝌蚪,有小母鸡蛋大小,黄白色的,既是食材也是药材,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等功效。

本地人不怎么吃茨菇,也没有大规模种植,只是在野外看见顺手拔几个回去煮着吃,煮熟的茨菇吃起来有点像芋头,但比芋头瓷实,有股自然的野清甜在里面,水煮、炒肉或者煲汤都可以,在桂区北部的一些城市茨菇能卖到十块钱一斤。

三岭塘除了有大片的水花生,茨菇同样长势旺盛,而且果实个头都不小,虽然不是人工种植,但就这样扔了也怪可惜,乌桃让莫伯娘回去拿几个箩筐,把茨菇洗干净摘下来,回头当蔬菜卖掉。

“这个也能卖啊,会有人要嘛,田里都是,跟杂草一样。”

像这种野生的东西本地人都是能吃就搞点回去吃,从来没想过卖,茨菇在她们眼里就是杂草,花钱买的都是冤大头。

乌桃都不知道村里人管茨菇叫什么,小时候爷爷奶奶从稻田拔回来煮给她吃过,“这个叫茨菇,外面市场上十来块钱一斤,还有人专门种植,好东西的,晒干了还能入药,吃了对身体好。”

“啊?还是药啊?”

“对啊,以后你们在田里见到就不要随便拔掉扔了,可以把茨菇留下来卖,拿回去炒着吃或者煲汤也行,挺好吃的。”

“还是桃桃懂的多,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没用的杂草,长在田里好烦人的。”谁知道还是药材,当菜卖还能十块钱一斤,好划算,回头在自己家开一片地出来专门种这个。

农村地多人少,像一些山沟沟、田沟沟平时除了蓄水也没有人会想到种其他东西,茨菇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有水有土就能长,种在稻田旁边的沟沟也不妨碍什么,就算被水冲走了也没有损失,反正不需要买种子,田里就有现成的,野生还是个噱头呢。

农村到处都是宝贝,都有能换钱的东西,一草一木都可能是药材,都能治病救人,比如一只耳每次跟来三岭塘都会去刨的那窝地蜂,也是药材,本地人喜欢挖回去泡地蜂酒。

地蜂有好多种,像这种黑黄色且会在地下筑巢群居的叫地窝蜂,以捕杀昆虫幼虫为主食,也会采花蜜,地窝蜂有毒,蛰人会比普通蜂类疼很多,要是不及时处理伤口还会黑肿化脓。

它们在地下的巢穴结构像宝塔状,一般在70~90CM高,直径也有个六七十厘米,分好几层,群居数量一千到两千左右,巢穴只有一个洞口,很小,平时会有两三只地窝蜂看守。

上次一只耳挖过这个蜂巢,塌方了一半,现在修好了,守卫的地窝蜂凶得很,好像认得一只耳就是搞塌它们房子的狗,见到就飞上去蛰,一只耳仓惶跳进鱼塘躲避它们。

还有一种地蜂叫黑地蜂,躯体和翅膀以黑色、橙色为主,个头比地窝蜂大,喜欢独来独往,巢穴也是单独的一个小洞,在路边和荔枝山周边会经常看到黑地蜂拖着被它们蛰死的蚱蜢、幼虫往巢穴藏,黑地蜂最喜欢的就是巨拟叶螽,或者类似的昆虫,挖开它们的巢穴会发现里面还有“存粮”,两三只,五六只这样。

今年夏天乌桃收集了一批黑地蜂泡酒。

三岭塘这窝地窝蜂被一只耳折腾的火气大,只要有动静就飞出来蛰人,上次来挖藕的阿叔婶娘当中就有两个被蛰了,现在追了一只耳还不算,又往藕田那边去,侄女和两个小外甥可都在那边,被蛰了怎么办,于是她拿工具三两下就刨了蜂巢,只给蜂王蜂后留下几只工蜂,又赠了点灵泉水,让它们“移民”到高处去,别在路边吓唬人了。

蜂王蜂后没了子民也不伤心,滚了自己一身灵泉水就带剩余的几只蜂去了别的地方,离旧所也不是很远,怕自己飞太远了神明会忘掉它们,再来时就得不到灵泉水。

挖出来的蜂巢巨大,形似宝塔,上面坑坑洼洼,镂空的,还有很多蜂蛹,众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被挖出来的地蜂巢穴,围着看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去干活。

乌桃只要蜂蛹跟地窝蜂,这块土壤粘合物筑成的巢穴就放在旁边没理,太阳晒几天就干透风化掉了。

能泡酒的不止地蜂,像马蜂、鸡笼蜂这种毒性强的泡酒还有多重药用价值,祛除风湿、消肿止痛等等,乌爷爷的酒坊当年就有类似的药酒,乌兰苍都还记得。

“你爷爷以前很会泡蜂酒,经常有人到家里找他买,活血化瘀、治风湿,外用和内服都有。”

乌桃也想起来了,“还有蛇酒,爷爷的蛇酒是最好卖的。”

上一篇:七年止痒 下一篇:山川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