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泉回村种药+番外(327)

作者:村里的一枝花儿 阅读记录

“明天就做,你们多喊几个人上来帮忙,做好了给你们分点带回去。”

村里关系好的人家都这样,包粽子、做糍粑、发糕、红糖米果的时候需要人手就会喊几个老姐妹来,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忙活,忙完了会给来帮忙的人送一份当做谢礼。

这几个婶娘都是上屯的,家就在村路旁边,林地和水田跟乌桃家的挨得很近,其中有个婶娘土豆种得很好,以前经常往乌桃家送土豆,跟李水琴的关系很好,两个人有事没事就爱约一起去县城的寺庙上香。

跟村里其他妇女比起来李水琴是最会待人接物的,但同样她也有很多农村妇女会有的小毛病,喜欢炫耀自己家的东西,喜欢说张家长李家短,不过她都是有分寸的,钱财不外露,说话也不会戳人家痛处,就是有时候忍不住跟人说自己家又养了什么,又种了什么,亲戚朋友又送了什么。

这次全家人回村过中秋,侄子侄女从上海武汉带了很多特产,又说今年几乎每个节日都回来,每次都带那么多东西,说完这些又说起连翘和团团圆圆怎么怎么聪明,把家里人都说了个遍。

乌桃习以为常,爸爸在的时候妈妈就喜欢跟他唠叨家长里短,爸爸总是很有耐心的听,偶尔附和两句,有回应,妈妈就很满足了。

以前爸爸总跟她说妈妈就是脾气急了点,嘴巴厉害,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人很好的,村里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妈妈都会去,那些家里有小孩想上县城的学校要找关系,也会求到妈妈这里,她从不拒绝,哪怕曾经跟这家人有过矛盾,她也会帮忙,总说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

妈妈嫁给了爸爸,就一直在村里生活,已经离不开这里了,让妈妈跟她到城市生活也不是不可以,但她知道那样的话妈妈会不开心。

回乌家庄并不是因为非这里不可,她的使命可以在这片大地任何一个地方完成,回村只是因为这里是她从小到大的家,妈妈在这里,她要陪妈妈,她要保护这个养育了自己的女人。

刚挖出来的莲藕重得很,李水琴想搬到岸边,自己又拖不动,乌桃可不敢让她干这些重活,抢过来说:“你和婶娘她们抓鱼就行了,这些我来弄。”

李水琴以前有腰间盘突出,现在虽然没事了,但乌桃也不太让她干重活,尤其需要弯腰使劲的。

连挖几天才把这一片藕挖完,留下三百斤做藕粉,剩下的被菜馆要走每天煨瓦罐汤卖给游客,特别受欢迎。

做藕粉步骤很繁琐,要先把新鲜的莲藕洗干净去皮再磨成藕浆,还要洗浆、过滤、漂浆,跟做红薯粉差不多,最后沉淀出来的白色粉末就是藕粉,至少要四五天的功夫。

晒干就可以装瓶密封保存,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开水一边冲一边搅动,直到干藕粉变得透明粘稠。

藕粉是很好的养生滋补佳品,具有生津清热、养血益气和养胃健脾等功效,加上清香稠糯口感好,深受女性群体的喜爱,她们还喜欢往里添金桂花、坚果仁一类的东西,味道更丰富。

那天有不少村民来乌桃家围观做藕粉,前期的几个制作步骤都是村民在乌桃的指点下帮忙做的,乌桃也跟她们说了手工藕粉在市场上一直都很受欢迎,如果家里有适合种藕的池塘,可以一边养鱼一边种藕,就算不卖,也可以留着自己家吃,左右都不亏。

这批莲藕含淀粉挺高的,三百多斤莲藕出了将近四十斤藕粉,一般情况下一百斤莲藕最多也就是出六七斤粉,她家这批藕超出正常范围好多。

这四十斤都还不够自家人吃,做出来的头天就消下去三分之一,乌桃还想着给哥哥姐姐带点回上海武汉,早知道消耗这么快她就不把剩下的莲藕卖给菜馆了,留着全做成藕粉。

家里有晒干的金桂花,之前还收过一批做桂花红糖,花香浓郁,做桂花糕也好吃,放到藕粉里风味也是独特的,再加点大哥带回来的碧根果仁,放一勺山楂碎中和,藕粉的清甜混着果仁的酥脆,很好吃,李水琴每天都会让乌桃给自己调一碗,她不太会弄,不是水放多就是搅不起来。

侄女和两个小外甥也爱吃,纯天然手工做的,洗莲藕那天三个小的也在父母的带领下有参与,特别有成就感,连翘还让爸妈单独装一小罐出来,她要带回去送给小伙伴。

入秋后就是丰收,晚稻之前村民要挖草药、割石斛、摘灵芝、捕竹蜂,许多药材商紧盯这些产出,哪怕自己拿不到大头,也能捡漏弄个几十斤、百来斤回去,运气好还能捡一两样珍品当传家宝。

很多病患的家属也在关注乌家庄的药材采收情况,大夫开了药方却没有药材来配,都在等。

上一篇:七年止痒 下一篇:山川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