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月(221)

作者:苏弦_ 阅读记录

“雨雾湿冷, 难免伤身。”府台捏着袍角下阶,“少卿大人不妨进去说话。京城有信自是大事,我……”

“进去倒是不必。”温明裳淡淡一笑, 安抚道, “大人也无需多虑, 不过是因着所系特殊才有此行。北燕人狡诈,谨慎些总不会有错。”

“少卿大人说得极是。”府台忙不迭地应声,官场上混得久了,这话一听就知道这话外的意思是不会当真把他从这位子上给踹下去,“只是大人也知道,东南三州地处腹地,富庶得久了,不比边境对北燕之警惕,百姓难免就对这种事……下官多言一句,还望大人勿怪。”

“府台大人多言,下官已然知晓。”温明裳神色未改,“大人所虑,我也明白。论资历,我乃晚辈,论事态,又是不得已而为之,那自然没有让大人独担其责的道理。”

府台容色稍缓,又听她道。

“所书也已尽数面呈陛下,自即日起,还请大人勿怪逾矩。为了让这出戏码更逼真些,还望大人一切如常。”

“这……”府台一愣,不解道,“既一切如常,那大人所代的是?”

“我久不在济州,州府事务自然是府台大人更熟悉,此系民生,我不便插手。”雨雾沁湿了衣袖,温明裳抬手抖去了袖口沾染的雨丝,抬眸道,“除去此事,其余的还望府台不要插手,包括……”

“守备军。”

江河水势随雨水渐长,钦天监监正数日难眠,已连向工部发了数份警示,但东南三州仍未收到中枢的命函。

济州的守备军近日倒是忙得脚不沾地,不过忙的倒不是日常协防,而是修筑堤坝。不乏有好事者私下议论,平日里州府三五年不见得管一回河堤,真有水患大家也都当作平常事,毕竟东南三州农耕不比中野,历来就不是填补粮仓的重镇。

但既然派了差,还一反常态地多加了银子,嘴上的议论还是不影响办差。重文治下,就连诸如原先禁军的那帮京城军户都有过那样长的一段窘迫时日,更遑论这种地方守备。水患一起,他们自个儿的宅子都有不少要被水泡着的,州府命他们加固河堤,反而免了他们不少麻烦。

随着这道反常的命令一同引起人的猜疑的,还有一个不知从何而起的传闻。

正是那一日温明裳和于留所商议的航运让利一事。

这事虽说有不少人心里都有底,但放到明面上仍旧为人所不齿,更何况多让的几分利还是一个京城来的黄毛丫头擅作主张。

风声一起,自然就有人急着去州府问个明白,尤其是见一见这位京城来的温少卿。

可惜不论是为了什么,他们都扑了个空。

府台抱病不出,至于温明裳……她在见过府台的第二日便离开了州府去了临安。

济州十五城,属临安府最靠丹州,其间往来白银流转甚至能比肩州府。

温明裳来此为了见一个人。

官道落了雨不好走,到的就难免迟了些,她随着小厮指引上楼,推门而入时听见算盘敲打的声响。

栖谣反手合上了门,抱剑压着帷帽立于门边戍卫。

温明裳行至窗前桌案,抬手一作揖道:“陆大人。”

女子没戴官帽,发带混在长发有些散乱地披在肩上,连着外衫也不过是松松垮垮地披着,若此时不在济州而是在长安,这样的打扮定然是要被礼部参上一本的。

但偏生她似乎毫不在意,端得是一幅无羁洒然的模样。

这人便是临安府的府尹,唤作陆衿月。此时虽恐怕没几个人记得这个名字,但若放到六年前,这名字在京城却是名噪一时。

她是元兴八年的春闱探花,同样出身北林,算起来温明裳还要叫她一句师姐。可惜她脾性不对朝中那些人的胃口,又是个女子,没过两年便被指派回了济州。

“这不在衙门也不在朝堂上的,我也没带牌子,虚礼免了吧。”陆衿月瞥了她一眼,稍稍坐正点,“百闻不如一见,这去年的探花倒是姿容绰约。”

“过誉。”温明裳在她对座落座,随意寒暄道,“早年听过大人之名,而今幸得一见。只是不知大人这赴约还带着此物……为何?”

她指的是桌上的算盘。

陆衿月闻言嗤笑了声,道:“自然是算一笔账了,一笔……现在济州百姓都想同温大人算的账。”

温明裳抬手给自己斟了杯茶,闻言勾唇笑了声,却不问这笔账是什么。

“温大人算学倒是不错。”陆衿月翻着册子,另一只手在算盘上拨弄了两下,“半成之利够那些匪帮吃上三五年的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再想要多的,那就得从府台诸位的口袋里捞钱,这就成了狗咬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