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行(35)

作者:澜野 阅读记录

妇人愣了半晌,笑容凄美却无悔恨,道:“能看着桑榆长大,我已知足。”

李长安朝妇人一揖转身欲走,妇人踌躇了半晌,终是忍不住道唤住她道:“若有一日,李姑娘见着我门人,劳烦姑娘带句话,我很好,不曾悔,愿她也不悔。”

李长安轻轻点头,转身离去。

妇人隐忍的泪水,决堤而出。

吴桑榆显然是继承了娘亲的容貌,吴郎中的体魄,一路上宛如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个不停。在陪同她送完药材给药铺后,变着法子的花光了李长安从姜岁寒那顺来的为数不多的银两。二人在城门口道别,吴桑榆抱着一箩筐的吃食小玩意儿,依依不舍。

李长安好气又好笑,“趁着日头还早,赶紧回去,免得路上叫人看去了你这些宝贝,起了歹心。”

吴桑榆脑袋一歪,笑嘻嘻道:“姐姐,等我学好了医术也要像姐姐一样行走江湖,到时候姐姐若是已扬名天下,可还会认得桑榆?”

李长安苦笑道:“你怎知我就定会名扬天下?”

吴桑榆眨了眨眼睛,故作高深道:“我能看见姐姐身上有气,与我见过的所有人都不同!姐姐日后,定能扬名立万!”

李长安微微一愣,扬了扬手中空扁的荷包,柔声笑道:“放心,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吴桑榆。”

吴桑榆缩着脖子吐了吐舌头,而后背起箩筐,一面跑一面挥手道:“姐姐保重!”

西落时分,吴桑榆爬上了村口前的一座小山丘,往日村中早已炊烟袅袅,田埂上皆是男子们归家的身影。而此时,却死寂一片,不闻孩童的欢闹声,不闻妇人的催促声,唯有稻田间的蛙鸣。

吴桑榆快步跑下山丘,心神不宁的在村口跌了一跤,背后箩筐里的吃食与小玩意儿撒了一地。晶莹透亮的糖葫芦滚落了出来,临行前,矮小少年憋红了脸求了她许久,她才答应买的。那串糖葫芦一直滚,直到撞到了一具尸首的额头,与一滩猩红的血迹混在了一起。

矮小少年瞪着眼,不知是糖葫芦还是血迹将他的眼底映红,他张着嘴,不知是要喊叫还是想吃那来之不易的糖葫芦。

吴桑榆瘫坐在地,双眼逐渐瞪圆,嘴渐渐张开,但她没有叫出声来。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先一步捂住了她的嘴,吴桑榆惊恐的转头望去,再看清来人后,口中呜咽不止。

老儒生抱起她,转身隐没在密林中。

第17章

先帝平南时,曾在小重山脚下扎营,麾下有一名儒将,入夜见山中景致秀丽一时感慨万分,写下了“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脍炙人口的壮言名句。这位原本该随其他十一位悍将一同载入商歌史册的年轻儒将,却战死在了雍州城墙外的塞北黄沙里。

李长安犹记得那位儒将的音容样貌,神采飞扬不输当年佩剑巾纶的书生。李长安抬头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小重山,喃喃道:“张拂水当年白首为功名,范西平你这辈子已是旧山松竹老,图的又是什么?”

从华阳郡来小重山的路途,李长安侥幸在路边拾到了一匹马,虽不是什么名贵良驹,但总好过用脚赶路。诚如范西平所言,李长安得了龙息泉眼,但历经了近一月的光阴,仍是尚有余息未能化为己用。而吴桑榆不愧是范老贼的弟子,连买匹马的银子都不给她留,若不是捡了一匹,少说也得耽误上半旬的日子。为此,李长安每日都在心里将范老贼祖宗十八代问候一遍。

小重山无宗门开林立派,若要上山只得穿林而上,此时见天色以晚,李长安便生了火随意抓了些野味来果腹,而后盘膝而坐继续消化那龙息之力。不多会儿,她便听闻远远有一阵马蹄声朝此处奔来。此处离黔中道不远,时常有商旅贩夫走卒抄近道前往与扬州临界的黑水郡,虽也有二十里的路程,但多数商贩宁肯连夜赶路,也不愿再山中过夜。

李长安屏息凝神,不为外界所扰。可那队人马似乎没有径直离去,而是在离她不到二丈远的黄泥路上停了下来。李长安睁眼看去,见一人举着火把朝这边走来,只是不待近前,那人回头张口就大喊:“快来人!偷马贼找到了!”

一伙人乌泱泱的凑上了前,李长安好整以暇的站起身,问道:“这马是你的?你喊它名字它会答应你吗?”

举着火把的年轻汉子二指放入口中,打了个响哨,那还在树根底下吃草的马儿抬头竖起耳朵,下一刻便撒开蹄子欢快的朝那年轻汉子奔去。

两方人马沉默对峙了半晌,以篝火为分界线,那头是一群人数不下二十来个的彪形壮汉,这头是形单影只,势单力薄的李长安。那头的汉子们似乎从未见过偷马还偷的这么理直气壮,还敢与他们叫嚣的小贼,一时间竟不敢动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