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69)

话是这么说,但第二天早上,她躺在床上,又有些后悔了,“要不咱们多睡一会儿,中午再回?”

“不行,中午人就多了。”蓝姗道,“趁着早上大部分人都没起赶快回去,太大张旗鼓会让寨子里的老人们不高兴。”团圆对老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一年就这么一次,蓝姗如果闹得太大,会让他们觉得她没有将事情放在心上。

陈悠然叹着气,还是亲自骑车把人送了回去。一同送去的还有两大包的年货,又千叮咛万嘱咐,保证初三一早就来接她,这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冬天天亮稍微晚一些,又是年节里,很多人都会起晚些。所以蓝姗回来的时候,村里几乎还没什么动静,只有几家的屋顶上飘起了青烟。

蓝家也没有人起来,蓝姗想了想,将年货收拾了一部分出来,拎着去了姑婆家。

这一路走过去几乎穿过整个村子,路上倒是遇到了不少人,见了蓝姗,都不免问一句“回来了”,听说她是要去看姑婆,便没人多问,一个劲儿让她先走。

对青山寨的人来说,神神秘秘的姑婆是大多数人又敬又畏的对象。而蓝姗身上,就有许多跟她十分相似的特质,与寨子里的人格格不入。以前还有过姑婆会收蓝姗做徒弟、传法给她的传言,后来蓝姗出门去上学,才渐渐没人提了。

第34章 家

姑婆还是冷冷淡淡的样子, 对蓝姗的到来既不惊喜,也不排斥, 指了指旁边的柜子, 让她把东西放下, 便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入了冬, 这里也与之前不一样了, 姑婆并不在自己的屋子里带着,而是生起了暖暖的炉火,将屋子熏得暖暖的,躺在炉火边的摇椅上, 十分惬意的样子。如果不是她身上的衣物仍旧穿着精致轻薄,能将身材完全勾勒出来,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看上去就像是任何一个年纪渐长精力不济,只能在冬天猫在家里的老人。

而当她睁开眼时,那双过分明亮的眼睛更会让人为之所慑,不敢有任何不敬。

两人沉默地烤着火,并没有交谈。

蓝姗对此十分习惯。姑婆的话很少, 除了给人“用鬼”的时候, 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不过或许正因为这样,所以一旦她开口, 说出来的话分量必然很重。

所以当整个村子都苏醒过来,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蓝姗站起身告辞时, 姑婆那句“要走就走,要留就留”,便让她的心里,生出了几分怪异的感觉。

这话乍一听像是不耐烦的驱逐,可蓝姗总觉得应该还蕴含其它的意思,只是一时琢磨不透。

回到家,果然众人都已经起床了。温暖的炉火烧了起来,茅草搭建的屋顶上炊烟袅袅。

蓝大成拎着猪头在灶门口用炭火烧,这东西待会儿要炖了供奉祖先。侯阿彩和木林则有说有笑地贴着对联。蓝家的房子低矮破旧,红彤彤的对联,一贴上去,却立刻多了几分之喜庆,显得屋子都精神了几分似的。

这和乐融融的一家三口,在蓝姗出现的瞬间,却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对她的意外闯入毫不欢迎。

没有人再说一句话,冷淡得像是见到了仇人。

蓝姗恍若未觉地进了屋,先去阁楼上放自己的东西。但爬到楼梯口,看到阁楼上的景象,她的心就彻底凉了。

原本完全属于她的阁楼已经大变了个样子,除了两边的柜子还在,其他地方都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原本的床铺完全没了影子。这间本该是她卧室的阁楼,已经被挪作他用了。

蓝姗沉默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时不知此刻是个什么心情。

以她对蓝大成和侯阿彩的了解,这其实并不太出乎意料,是他们能做出来的事。但当她真正面对这一场景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习惯与坦然,还是会有心脏被刺痛的感觉。

有人迫不及待要抹去她跟这个家的最后一丝联系。

蓝姗在梯子上站了一会儿,慢慢地爬了下来,收敛起心绪,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走到门口。她没有质问,因为能得到的答案也无非是“你都大半年没着家了,我还以为你已经用不上这房间了”之类的嘲讽。

那是令人痛恨的理直气壮,不会有任何愧疚与反省。

腊月里才下过一场雪,到现在也没有彻底化去。茅草屋搭成的屋檐,顺着草杆垂下来一根根冻结的冰凌。

这是物质贫瘠的乡村里,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晶莹剔透的冰凌像上好的珠宝,是平时小孩们接触不到的,拿在手里总觉得十分新鲜,好像真的拥有了某种神秘的,有时限的宝藏。有时他们还会把冰凌塞进嘴里,假装自己在吃不用花钱买的冰棒。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