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167)

现在叔王强势,他还无能为力,可祖父难道也奈何不了他们?

周王预备向皇帝进谗言。

幸而,家大业大,皇帝也不能只盯着秦、晋二人。楚国打下来了,可人心□□,诸多贤人或归隐山林,不愿为夏朝官,或自称楚国遗民,四处宣扬亡楚之可悲可悯。皇帝每见奏疏,便是一阵心烦,还有越国,早前便让楚国打成了弹丸之地,越主成括擅诗文,是个天生的风流子。这风流子也不知受了谁的蛊惑,无端讲起骨气来。大夏国书下了两道,成括死死顶着,无论如何,不肯归附称臣。

真是无一件好事。

皇帝派出不少大臣,往江南维、稳,又遣中书侍郎携国书,第三回往越国,事不过三,成括若再不知好歹,便只好兵戎相见了!

中书侍郎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提出——议立太子!

第80章

倡议的是一须发皆白的大臣,品秩不高,将将卡在可上朝的品衔上。看他那花白的须发,想来也即将可致仕了,却拼着晚节不保,挑起储位之事。

老大人秉笏而立,侃侃而谈,从太子不立,国之基石不稳,一直说到前几日江南一群自称亡楚遗民的大臣煽动造反,认定必须要立太子,不然国家就要大祸临头了。

危言耸听。

他一张口,夏侯沛先是一惊,随机立即去看夏侯衷,夏侯衷也正扭头朝她看来,二人一见对方脸上那震惊,就知,这人不是他们中的一个安排的。

这定是老头子的人!二人难得有志一同。

果不其然,只听得皇帝欣然道:“准卿所奏。太子,国之储二,非一家之事。众卿议来,谁可为太子。”

夏侯沛与夏侯衷皆敛目。这个坑,他们不跳。

众位大臣议论纷纷,先是小声,后见皇帝含笑,殿上渐渐畅所欲言。

皇帝打得好算盘。谁不想做太子?要做太子,自然要将敌手压下去,到时提议夏侯沛,便会有一群人跳出来反对,要反对自然便得说说她的不足,提议夏侯衷亦如此,于是二人不足都现于人前,不足之人,如何做太子?

如此,周王便大有可为。

果然,有一大臣出列道:“臣请立晋王衷。”

皇帝突然来了这一手,夏侯沛与夏侯衷都无准备,也来不及约束底下人。无论何时,都不缺讨好逢迎的人,这位出头的大臣便想在夏侯衷那里争一个“首倡之功”。

皇帝颔首道:“诸卿以为如何?”

立储之事,谁能不关心?就是未曾党附二王的大臣也不甘示弱,纷纷建言,或抑秦而抬晋,或讽晋而撑秦。

昭明太子与夏侯恕死后,夏侯衷便成了名义上的长子,而夏侯沛则是唯一的嫡皇子,二人一人占长,一人占嫡,又具建军功,众臣看来,新储必在这二王之间。

朝堂上气氛越发热烈,夏侯沛与夏侯衷皆是一言不发,心都沉到谷底去了。

皇帝这么多儿子,唯他二人出挑,夏侯沛与夏侯衷自然都不是傻子,听着朝臣们或褒或贬的话,夏侯沛与夏侯衷都憋屈得很。

这般将他们拎出来,等他们被攻讦得一文不值之时,就该是周王出场了吧?

这算盘打得真是响。

可惜,夏侯沛与夏侯衷都不是肯坐以待毙的人。

立储事大,非一日可决,待散朝,大臣们还没争出个胜负来。

皇帝肃然道:“储位不可久缺,当择贤德之人居之,此非止吾家事,亦是国之要事,诸卿当慎重以待,尽快推举出新储来。”

众臣俯身称是。

散了朝,随众鱼贯而出,夏侯衷看了夏侯沛一眼,欲言又止,大步走了。

夏侯沛站住步子,朝他那背影看了一会儿,转身朝后宫去。

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招,由不得人不接招啊。

现在的情形,与两年前又不同了,没时间让她好生布局,让她置身事外,看人争斗,以期渔翁之利,现在,是皇帝挑着她与夏侯衷相斗。

夏侯沛大步走着,暗自忧愁,面上却是丝毫不显。

车到山前必有路,皇帝能狠心挑着她与晋王斗,她就能将周王挑出来加入争端,绝不让他独善其身。

不是夏侯沛心硬,跟一个孩子过不去,实在是皇帝这一手太卑劣。

夏侯沛对皇帝并无怨恨,他往日对她也不差的,也没让她受委屈,虽说少了点父子亲伦,可夏侯沛也没将他当爹,倒也没什么“我爹对我阿兄比对我好”的不平了。

可现在这事,皇帝办得着实不厚道。夏侯沛还不至于就此心生怨怼,只觉得厌烦得很。

走到长秋宫,不必人通禀,夏侯沛便自己走了进去。

皇后正在缝衣。

上一篇:桃花曲 下一篇:谢相

若花辞树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