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直播GL(穿越)(172)

灰胎不但能够保护琴体,对古琴特殊的音色也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要上多少层灰胎,则需由木胎来决定,从初灰到中灰到细灰,少到四五层,多到二三十层都有。

每一层灰胎上完之后,要放置阴干,打磨找平,然后再上下一层。

这就是制琴工艺之中最为耗时的步骤,最精细的可达数月之久。

不过唐迎这是在节目里,当然不可能有那么长的时间。所幸节目组这边从节目效果的角度考虑,也允许他们采用折中的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施师傅和王师傅做的就是船和床的等比例缩小版模型,而唐迎也在上灰胎时,拿出了自己的底牌。

节目组只对他们所用的原料做了限制,其他方面则没有要求。这个天工阁又是唐迎亲自设计,沈知期负责修建,所以她十分顺利的得到了一间经过特别设计、安装了很多机器,专门用于阴干的房间。

这就是她的秘密武器了。

影响漆的干燥速度的条件,无非是温度和湿度,所以只要打开机器,让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自己需要的程度,就能极大的提高干燥速度。再加上灰胎之中添加了易挥发的化学溶剂,放入房间里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干透,可以继续下一个步骤。

这个解决办法,也是弹幕上大多数人没想到的。因此看到唐迎完美将之解决,都十分兴奋。

——现代科学的胜利233333

——感觉之前那个黑子估计脸都肿了【没想到吧.jpg

——开了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莫名感觉有点爽是怎么回事?

很显然,唐迎这种做法,也是其他人都没想到的。不但主持人很震惊,其他四位本来在低头忙碌的嘉宾也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过来参观了一波。

主持人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复杂,立刻抓住机会上前采访。

施师傅的表情很复杂,像是激动,又像是惋惜,最终什么都没说。

方师傅最干脆,摇头叹道,“我们年纪大了,思维固化,不像年轻人这么容易接受新东西啦!”

王师傅表示还是有点不太能接受,这手艺活儿怎么还能这么做呢?他并且有些担忧的说,“这自然风干的木材更不容易脱胶,能保存更久。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走捷径,结果东西放了一阵就坏了,这是砸自己的招牌!”

“话也不能这么说,”旗帜鲜明的表达对唐迎的支持的,只有沉迷根雕的秦师傅,“任何一种改良,都要经过千百次的试验。那爱迪生发明电灯,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呢!而且他用的也不是现在的钨丝,是碳化竹丝。怎么能因为自己失败了,就将改良斥为捷径呢?”

在这几位嘉宾之中,秦师傅可能是最纯粹的一个了。他沉迷自己的技艺,也认为一切有益的、为技艺服务的改良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确实有效。

“要是当时的人都认为碳化竹丝是最好的,也就没有后来的钨丝灯了。”最后,他这样说。

这段采访唐迎是不知道的,直到现在才看到,闻言在惊讶之外,还有些欣喜。那是一种漫漫长路踽踽独行时忽然看到同路人的振奋,即使最后并不同路而行,但知道还有这样坚持的人,便已足够。

屏幕前的观众显然也对秦师傅的话很赞同,纷纷出言支持。

——秦师傅是明白人!

——就是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本质上都是工具。人类发明工具,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虽然这是一档传统工艺类的节目,我也很喜欢,但还是要说,现在有些人捧传统都快疯魔了,只要有一点不同就被打成异端,惹不起。

——醒醒吧,大清都已经亡了八百年了【娜娜版你清醒一点.jpg

当然也有人质疑唐迎,认为王师傅的话也没说错,业内推崇自然风干,自然有推崇的道理。

不过这毕竟是在节目里,只能在弹幕上停留一秒钟,也许大部分人根本没看清就被顶掉了。所以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观众们的注意力还是放在节目上。

在唐迎上灰胎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悄无声息进入到第三天。

施师傅和王师傅还在跟各种零件搏斗,看不出什么来,秦师傅则一直对着自己挑选的那半截木根发呆,半点动手的意思都没有。倒是方师傅进展不小,木雕已经有了轮廓。不过暂时只能看出雕的是人物,细部尚未分明。

节目已经进行到了三分之一处,观众们也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支持的嘉宾,在弹幕上为他们打call。大概因为这毕竟不是个看脸的节目,所以唐迎虽然人气要高些,但其他人也没有被掩盖住。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