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同人)循环(281)

作者:宋歆 阅读记录

所以我才会哪怕一次又一次把写废的羊皮纸烧毁,也想继续把这本回忆录写下去。我不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存在于《现代魔法史》上的那些事情因为已经写在了历史书上所以很遥远,我也不希望他们把那些课本上并没有写全、甚至夸张化神化的内容奉为圭臬,就像纳威·隆巴顿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不希望媒体再称呼他为“救世之星”一样。

我不希望你们觉得拥有今天的幸福安稳是因为从前有一群不可取代的英雄拯救了你们,所以我没有从第五卷 的开头写这本回忆录,我向你们展示了我们这群人的过去。我更想向你们展示的是我们曾经拥有和你们一样平静的、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也曾经和你们一样坐在霍格沃茨星光熠熠的大礼堂中畅想未知的未来,当年的我们和正在阅读这本杂志的你们没有任何的不同。那些男孩会因为一场魁地奇的输赢彻夜不眠,那些女孩会因为不解风情的男友捻酸吃醋,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就是在立志拯救什么。

我们,不管是现在活着的人还是当年死去的人,都是眼睁睁地看着挡在前面试图保护我们的父辈们一个个倒下去,然后被逼迫着拼命扛起一切去面对战争中的痛苦和失去。这一卷我在一头一尾写了两场葬礼,但你们要知道,很多人他们最终连完整的尸骸都没有留下,这个世界不止欠他们一场葬礼,还欠他们一个本来应该和我们一起经历的未来。

所以当我收到那些请求我“不要再写下去、把故事结束在不是最残酷的时候”的来信时,我没有生气,更没有失望,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但我会继续写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这些真正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会死去,然后成为书上单薄的几页,总有一天历史课本会因为过于厚重而不得不删减,几页变成一页,最后变成短短几行就过去的几十年光阴。

我知道所有的一切终有一日会被遗忘,不然历史的变迁就不会像一个兜兜转转似曾相识的圆环,但我希望我写下的这一切能让这段记忆存在的时间久一点、再久一点,你们不需要记得这些故事里的名字,我只希望你们能记得读到现在所感受到的情绪,那种无力和愤怒,那种绝望和悲伤,哪怕多一个人能多记得一会儿也好,也许就能推迟下一场周而复始的悲剧。

感谢你还能坚持看到现在,我们下一卷再见。

《循环》第四卷 的后日谈

其实从我开始把这个长篇命名为《循环》开始,就一直有人在问我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并试图通过这个词来推测最终的结局,不过我一直都没有回应过。写到现在,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出来,“循环”其实已经在这篇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它不是一个结局的暗示,更像是一个贯穿全文的意象,很多情节都是遵循着“环”来设置的。

第四卷 (对应原著《混血王子》)站在文章艾莉丝写回忆录的角度,她写得肯定不会非常轻松。但是站在我的角度写得比前一卷顺畅很多,不止是因为前一卷的感情线铺垫多过伸发,很多情感都是纠结的、而且经常需要拿捏一个度,还因为第四卷因为已经靠近了结局,已经进入了收伏笔的阶段,在前文埋下的很多线索被一一成功收回还是比较开心的。原著这一本也比凤凰社薄一些,我当时预计大概能控制在20章左右,最后加上尾声一共21章,说明写了那么多终于还是能克制住自己讲废话的欲望了。

先说说几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吧,遗憾大部分都是因为受限女主第一人称导致的。首先是原著中芙蓉·德拉库尔的戏份,由于艾莉丝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去韦斯莱家里,且我在暑假里加了阿米莉亚葬礼的情节导致她那个先抑后扬的形象中的矫情有点不懂事的晚辈姿态没有写,直接跳到了末尾和比尔的结婚告白,如果是电影党而不是原著党可能看着会有点懵。本来是想要不要在戈德里克山谷那一章让芙蓉也出一下场,但是那个气氛下艾莉丝那种性格第一不会主动和不太熟的人攀谈,第二严肃场景限制下如果拿捏不当,我也担心放大了芙蓉的缺点,所以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略过。

然后是邓布利多教授的形象,因为我有一个只看过《哈利·波特》前三部电影的亲友,为了站在纯粹路人的角度帮我排查大的逻辑漏洞和叙述跳跃一直在跟着我的更新看,她看完尾声就说,因为前文中艾莉丝和邓布利多的接触太少,导致邓布利多在她的心中更像一个符号化的角色,当他死去的时候她在一开始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需要经过后面其他角色的共情才能去体会悲伤。她说得非常对,也是我写到第四卷 才发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原著里邓布利多和哈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两个人几乎每次风波结束之后都有一次交流,但是在《循环》里,原著哈利的戏份被我割开分给了三个角色,艾莉丝受情节走向的影响和邓布利多的接触零零星星,虽然我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第四卷中加上了戈德里克山谷中他的戏份,但后来纵观全篇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单薄,如果把《循环》当独立作品看,邓布利多的形象无论如何都写得不算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