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在上(91)

赶紧唤了人进来,迅速地更衣洗漱,便直奔太后宫中,却奔了个空。

太后去御书房,到现在都没有回来。此时已过了午膳的时间,书房也早已下学。往好处想,太后是在那里用膳了,若是往坏处……温惜玉不敢想。

上位者的博弈,温惜玉不懂,左思右想的,也不愿去给太后添乱,只能曲折行事,想去宁昭仪处看看,小公主是不是已经过去了。只不过走到半道,倒是遇上了回来的太后,被拦了回来。太后只说让温惜玉跟着回宫,一路也没在多言语。温惜玉心里着急,可是再外面当着这么多人,又不能问,步辇抬得慢慢悠悠,实在让人心急。好在空间的距离就那么远,走得再慢也总是会到的。太后也没继续吊着温惜玉的意思,回了宫便遣散了人,独留温惜玉在内室说话。

察言观色的事儿,总是会慢慢学会的。温惜玉见太后虽忧心不减,但是也没太愁苦的模样,想来早晨的事情,就算不十分顺利,也不至于十分糟糕。如此想着,温惜玉更是为自己的无作为而羞愧。太后喝了两口热茶,压了压在外的寒气,便把早晨的事儿都说了。当然,也不只是早晨的事儿,还有那延禧宫的那场疫病。

延禧宫的疫病来得蹊跷,宫里边儿不是没有谣言四传的。只是这事儿有点儿大,不管是下人还是上位者,都只是私下里说说。一整个宫出了疫病,一个妃子几个太医还有一群仆从说没就没了,这事儿可不是皇帝下的那几下狠手可以完全盖过去的。不过太后能查到的,也不过只是当天孙渊曾经奉皇帝的命令,取了毒酒进了延禧宫。至于毒酒是给谁喝的,这就不用再说了。这些年皇帝对姜韵茹和文凌雪的感情,太后不是看不到的,能让皇帝狠心赐死文凌雪的理由,太后很难去想究竟是多大的事情。自然地,太后会想到同一日姜韵茹的死,再查,却什么都没查到。有些事情,总觉得千丝万缕有所关联,偏偏没有任何实证,只得暂时不了了之。至少小公主在皇帝那儿被如此对待,八成是受了文凌雪的牵连。时间有些紧,除了查出文凌雪是被皇帝突然赐死以外,太后暂时查不到其他。甚至有一种线索已经断掉,再查也不会有更多进展的感觉。

或许是查不出原委,太后心中更是觉得可怕。皇帝早不是当年不谙世事喊着自己母后的那个孩子,时间和地位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太后当然无法去质问文凌雪的死,那种说不定已经成为了皇帝死穴的事情,太后怎么都不会去冒险。至少,不会当面去问。眼下当务之急,是几个皇嗣。

从御书房那儿能打探到的,是小公主时常在下学后被留堂,只有小公主。

于是早晨太后算好了时间,让人在书房那儿盯着,自己就在附近的御花园里逛着。说来也巧,这一日,小公主还真就被留堂了。太后本想当做路过,去直接揭开小公主被罚这件事情。哪里想到,到了书房,进去一看,里面的确只有皇帝和小公主两个人。只不过,不像太后想的那般,有什么怒斥罚跪的场景。反而是小公主坐在桌旁吃着点心,而皇帝则在一边做慈父状。

太后那一闪即逝的惊愕,皇帝自是看在了眼里。叫了孙渊进来带走小公主,皇帝的面上才露出一分嘲色:“想来太后此时一定十分失望吧,没能让太后怒斥朕的残暴,真是朕的不是。”

是了,身为皇帝,他怎么会对宫中的动向一无所知。无论是前一日太后突然的传唤留宿,还是温惜玉后来的频频探视,又或者是太后之后的多方打探,想必都是落在他眼里的吧。太后估计错了一件事,现在的皇帝,因为遇刺乃至而后更多的事情,变得诸多猜疑,早就不是以前那个有姜韵茹主内而一心朝政不问后宫之事的皇帝了。太后没有否认皇帝的话,其实他把这话拿到台面上来说,就是承认了。话说到这份儿上,自然是还有下文的。

出乎太后的预料,皇帝并未就这一话题继续奚落下去。反倒是话锋一转,提到了将要出宫微服一月有余,对朝堂自是称病不起,而前朝后宫的事情,都要麻烦太后了。至于小公主,就作为对太后辛劳的慰问品,任由太后安排,皇帝也承诺以后她可以不必再来书房。

且不从大处说皇帝遇刺之后,后宫一场变动,现在正是要励精图治,稳定人心的时候。就说陈修容足孕七月,是皇帝的最后一个皇嗣,若是他在外耽搁,这皇嗣有什么问题,该如何决断。太后对皇帝此去的想法不能理解,当然也就无法赞同。可是皇帝那副定然要去的模样和抛出的做饵的小公主,又让太后一时无法否决。再问皇帝出宫的缘由,皇帝又黑了脸,不再说起。

上一篇:家有亡妻 下一篇:天然呆与小萌物

云惘然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