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2)

作者:江明空 阅读记录

所谓“正史”《两唐书》上官婉儿的传记里,从未出现过太平公主的痕迹[R10] 。如同两个人从无交集,一生陌路。小说笔记里,她们是政敌、情敌,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婉儿的死,与太平公主脱不了干系。果真如此,这段墓志铭为何由太平书写,其中藏有何意,作何解读?果真如此,潇湘水断,玉碎连城,缠绕坟茔千年的哭声,又是谁的呜咽?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说她荒淫无耻,说她阴谋弄权,那便是了。不用解释,也没有解释的余地。小说笔记不写她政绩文功,大肆渲染其男女之事,凭空添上几段市井小民喜闻乐见的风流史来,也无可厚非。若非墓葬出土,若非墓志现世,一切便埋藏、尘封。千秋万岁之后,无人知晓。那是单单属于她们的故事,不需要任何人欣赏品评。

是谁最先探测到这处地下墓葬,是谁挖出第一块残片,从那一刻起,一切拨开面纱,若隐若现。从那一刻起,一切推倒重来,一切天翻地覆,角落里覆上灰尘的历史蠢蠢欲动。从那一刻起,这不仅仅是她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千年之后,在一个雨夜回眸,看见心底里最爱,却最没有勇气面对的人。那时候,我能想起曾经有一位公主,一生百宠千娇,高傲放纵,却没能抓住所爱。

当她永不会回来的时候,为一个罪人,公主写下今生唯一的诗篇。[R11]

她们是羁绊,是注定。

[R1]具体日期不可考,墓葬群被发现是在6月份,8月3日开始大规模勘探(出自于赓哲老师的书)。墓葬出土的大规模报道时间为9月11日。这里采用了八月底的说法恰好修改的时候是2020年8月26日。

[R2]古称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R3]于赓哲老师在《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一书中的解释是,婉儿生前便为自己修好了墓,安葬由太平公主主持。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争失败后,李隆基进行了官方毁墓。但是在2020年的《国宝故事》栏目中,于老师又认可了事太平公主选的墓葬地址。我觉得太平选址可能性更大,毕竟唐代连皇陵都没有生前修建的习惯,大臣这样做就应该更少。且墓葬只有行制较高,内部十分简陋,不像是很早就开始修建的。无论如何,太平或婉儿把墓选在了太平的家族墓附近(毗邻太平公主之女万泉县主薛氏墓,毗邻太平第一任丈夫薛绍墓,与第二任丈夫武攸暨墓仅仅相隔八公里),而不是陪葬“丈夫”唐中宗李显,是不是糖分超标了啊!

[R4]关于碎骨渣来源猜测很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祭品。鉴于与本文关系不大,不做深究。

[R5]两段均有名无实。

[R6]废太子李贤这段不太真实。武则天男宠张昌宗。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甚至将武三思引荐给韦皇后。俊美的中书侍郎崔湜及兄弟三人崔莅、崔液、崔涤。

[R7]代表性存在之一,由于语句通顺问题把“之一”删去了。

[R8]绸缪在《诗经》中多用□□意表达,所以婉平CP虽然支持资料少,也不是我完全的空想。

[R9]此处有删节,详情可参考百度百科原文。

[R10]甚至韦皇后,安乐公主都在上官的传记里出现过。不过太平的传记里有一句提到上官婉儿。原文:时中宗仁善,韦后、上官昭容用事禁中,皆以为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

[R11]《探虚陵》会想起有一个凡人为了救一个神拼尽全力,奋不顾身。

第2章 血光灾(1)

麟德元年[R1] ,五月初五[R2] 。端阳。

那年春末,雨水莫名地多[R3] ,淅淅沥沥。长安城的地面似乎从未完全干透,黄土[R4] 有些泥泞,马车一过,便留下两道车辙。天空阴阴沉沉,似乎在孕育着什么,太阳或暴雨。暗色笼罩,时不时吹过的狂风有些刺骨,人也懒怠出去。繁华与喧闹,仿佛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事。

天未明的时候,上官家的宅邸已有了响动。下人呈上馎饦,又摆上新鲜的粽子,放于食案上。西台侍郎上官仪用毕早膳,热汤沐浴,更换朝服。仆役正为他系着腰带,只听得大兴宫[R5] 承天门城楼,第一声报晓鼓敲响,随之朱雀门街上鼓楼跟进,由内而外,自上而下,鼓声震天。长安城百十座寺庙,钟杵撞击晨钟,钟鼓之声,交相辉映。整个长安仿佛一口巨大的洪钟,声响此起彼伏,余音不绝于耳。[R6]

李治从龙床上撑着,探出上半身。他小时身体纤细柔弱,如今人到中年,已渐渐发福。清秀干净的少年不在了,那个软弱无能的晋王,也早已湮灭。他是一国之君,是威震朝野的天子。一步一步,废王立武,杀元老重臣,这个位子,不仅是父亲传给他的,是他,不,是他和皇后一起拼命挣得的。他望向身侧,皇后不在那里,大概早已梳洗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