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211)

作者:江明空 阅读记录

次年,武曌改元久视。“久视”出自《道德经》——“是谓深根固底长生久视之道”,女皇放弃了大周,信仰似乎也从佛教转向道教。佛教讲究轮回转世,道教设法长生不老,她也真的想要个长生的法子。

久视元年,吉顼因为和武懿宗争功,又显出许多投靠太子的表现,被武家人参了一本,坐罪遭贬。临走的时候,他与皇帝辞别,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离开朝廷,往后怕是再也见不到陛下了,临别之际,有句话一定要说。”

他说水土和泥,这一整团,不会相争。但若将泥一分两半,半塑为佛陀,半塑为天尊,佛道之间,必有争执。现今已经立了李家太子,武家子侄却仍封着王,日后定有头破血流的冲突,这是国家的灾难啊。

武曌闻言默然。许久叹息: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R2]

已经这样了,没有别的办法。她说。

这一年,皇帝下制书,立太子嫡长子李重润为邵王,次子李重福为平恩王,三子李重俊为宜兴王,四子李重茂为北海王。不久,下令封韦妃长女长宁郡主,次女永泰郡主,三女安乐郡主。[R3]

永泰郡主李仙蕙很明白,这个封号,也是在为她的婚姻做准备。

这一年,二张越发受皇帝宠爱,气焰熏天,日渐嚣张。他们互相比较着谁的家宅更豪华,更富丽。张家蓄积了各样的珍宝,有皇帝赏赐的,有夤缘攀附者送的,有重金购买的,也有从人家手里抢来的。他们的弟弟张昌仪,靠着哥哥的关系,做了洛阳县令,在任上大肆卖官鬻爵。有次人家送了钱,他却忘了求官者的名字,只记得姓薛。于是那年,六十多名薛姓的候选者一概录用,事情就是这样,荒唐而可笑。

朝堂之上,狄仁杰自知时日无多,他屡屡向女皇推荐张柬之。武曌对他说:“张柬之,我已擢升他为司马,在用他了。”

狄公回答:“我推荐的是宰相,不是司马。”

女皇再叫他举荐人才,狄公车轴脾气上来,只说张柬之。武曌拗不过他,只好升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止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人,都是狄公门生,也都成为当世名臣。人们这样评价狄仁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张柬之,正是狄公所埋下最大的伏线。是他死后,仍能与女皇搏斗的资本。

久视元年七夕,武曌派了个道士去往嵩山,投一封金简。金简所书内容,大致是大周国主武曌,向来爱好真道,仰慕神仙,投金简一通,乞求三官九府,免除武曌的罪名。她好像真的累了,如那些曾经的皇帝一般,开始修仙炼丹寻求长生。平日里,郊游宴饮,与子侄、朝臣、面首共享人间至乐。

那时候,她的心真正在想什么,也许不会有人知道了。

[R1]从于赓哲老师《狄仁杰真相》里看到的,作者没有查到出处。时间也不确定。

[R2]出自《资治通鉴》。

[R3]再次提醒一下,因为永寿公主早死,所以没有提及。

第93章 偷心盗(1)

常言道,人间至深之情,不在风花雪月,在于一茶一饭的寻常。女皇借着这个道理,寄希望于举办宴会,与筵席上联合武家与李家,笼络太子与朝臣,为自己身后政局稳定做准备。

暮春时节,三阳宫落成,她于石淙宴请太子、相王、武氏诸王与群臣。嵩山脚下,石淙河畔,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宴会就设在那里。狄公身子不好,陪女皇走了几十里路,一时狂风刮过,马匹受惊,便有些摇摇欲坠。武曌赶紧命太子追上去,牵好缰绳,安抚下这马。她不叫别人,偏偏叫了太子,是期望他们建立起君臣感情,期望自己百年以后,狄公仍能尽心力辅弼太子。从复立李显开始,她就一直暗中做着这些努力。

宴会上,二张侍立左右,狄仁杰、魏元忠、姚崇等一众大臣也如数在列。尽管暗流涌动,席面上仍然一片母慈子孝,君臣和谐。众人唱和赋诗,每人都有诗作,武曌本人也作了一首《石淙》。

席间五味俱全,易之、昌宗本是爱玩笑的青年,谈论鹿肉鱼肉,他们就一番戏言,说天底下无论什么肉,都不如天竺进贡的象肉。武曌问他们为何,兄弟俩回答:“宰象(宰相)自然不错。[R1] ”

魏元忠坐不住了,自从上次在街上路过,亲眼看见张家家奴恃强凌弱,他对这两个面首就看不惯。不过是两个弄臣,今日居然在宴席上,公然开当朝宰相的玩笑。这座下的臣子,有几个不是宰相的,面子上能过得去么?于是乎他毫不示弱,举杯祝道:“依我看,象肉粗糙难咽,不如獐子可口。宰象不如杀獐(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