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364)

作者:江明空 阅读记录

[R2]此事未有记载。但根据墓志铭,婉儿下葬之前就复位昭容,《唐会要》、《资治通鉴》的原文又记载,景云二年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号惠文。仇鹿鸣先生《上官婉儿墓志透露的史实》一文指出,《资治通鉴》与《唐会要》可能误记。这个猜测,不能草率的当作事实看待,陆杨先生在《上官婉儿和她的制作者》一文中提出过反驳,也很有道理。另一种说法就是婉儿复位昭容两次,中间曾被废过一次,谁干的就不用多猜了。

权衡再三,我最终采取了两次赠官都是真的,李三中间废过一次婉儿昭容的写法。

[R3]可她不知道,婉儿死前,为了她放下身段,向李三下跪求饶。卑微到尘埃里。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R4]要是当时太平执意不回来,不做父子相争的工具就好了。我时常这么想。她这样的人,一生所求,不过做个富贵闲人,饮酒赋诗罢了。却一生不得脱离困局。她又回来了,大张旗鼓,车如流水马如龙。

[R5]这段出自《绝代才女上官婉儿》中婉儿归家省亲,用在这里也蛮合适。

[R6]《上官婉儿与她的大唐》里的话,那是在婉儿母亲死去以后,用来描述婉儿内心的。

[R7]这是呼应第二十七章 ,婉儿也说过,太平是她的底线哦。

[R8]仇鹿鸣的《上官婉儿墓志透露的史实》:上官昭容还曾被“追谥”为“惠文”,但这是下葬之后的事,《墓志》制作于下葬之前,不可能有记载。《唐会要》卷八十:“惠文,赠昭容上官氏。景云二年七月追谥。以其有功,故此追赠”,《资治通鉴》卷二一O亦记载:“(景云二年)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日惠文”。谥号是对官员生平贡献和人品行事的官方集中评价,在唐代有诸多限制,“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者,佐史录行状申考功,考功责历任勘校,下太常寺拟谥讫,复申考功,於都堂集内省官议谥,然后奏闻”,谥号是经过群臣集议而定,非皇帝个人的专权行为。唐代女性得谥者仅见于皇后与几位公主,上官昭容得谥堪称殊荣,另一庶姓女性得谥的特殊案例,乃武则天之母杨氏,赠谥“贞烈”。

[R9]《新唐书??卷七十六》:景云元年,号大圣天后。太平公主干政,请复二陵官,又尊后曰天后圣帝,俄号圣后。太平诛,诏黜周孝明皇帝号,复为太原郡王,后为妃,罢昊、顺等陵。

[R10]《资治通鉴》记载: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为相,湜请与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湜曰:“然则湜亦不敢当。”公主乃为之并言于上。上不欲用湜,公主涕泣以请,乃从之。

第151章 不得安(3)

李旦是个极为矛盾的人。他一面坚定不改立太子的决心,另一面,又利用妹妹狠狠打击儿子。一面见着事态愈发不可收拾,疲惫不已,萌生退隐之心,一面又放不下掌握的权力,放不下自己的欲望。他找来术士[R1] 论道,仿佛看脱凡尘,就要羽化成仙,又始终不放不下权力,亲自郊祀、躬耕、改元、大赦,显示自己的权威和正统。

任用公主一党,暂解朝政燃眉之急,国纲渐稳。然而,有眼力的大臣都看得出,这个国家终归是太子的。萧至忠为人正直,素有雅望,被太平举荐为刑部尚书。他的妹夫见他就叹气,劝道:“萧公大才,放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何愁不能飞黄腾达?干嘛非要攀附公主,做这种钻营求官的事,为人不齿啊!“

萧至忠当作没听见一般,从不答话。妹夫回去后就长叹:“萧家九代公卿望族,一朝灭门,可悲啊!”

宋璟还在朝廷的时候,也这般劝过他。那日他刚从公主府出门,碰见宋相,看他执鞭拦住去路,幽幽道:“这可不是我对萧君的期望啊。”他只笑笑:“宋公说的极是。”随后纵马扬鞭,扬长而去。[R2]

“你们这些跟随我的人,大约不久会死的。”公主也这样对他说。

他对公主下拜,久而未言。至忠者怎能不忠,现在退缩,那人就不是萧至忠。

那年,武攸暨病逝。太平呆在家中,安分地为夫君守丧。不论感情深浅,这个男人陪了她二十余年。他死了,过往也一点点死了。太平为他感到庆幸,庆幸他死在自己前边。否则成为刀下之鬼,不免被曝尸数日,也许连个像样的墓地都没有。

孩子们一个个回来,为父亲吊唁奔丧。大女儿来看她,是意料之中的,虽说她并不是武攸暨的骨肉。出乎意料的是,薛崇简也来了——他衣冠锦绣,没有丝毫悲伤的模样,冷着脸走进来。不像过来吊祭,也不下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