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画唐(106)

作者:王归田 阅读记录

“想跟你说,你很干净,在筠阿兄心里,你比任何人都干净。”

“脏的是筠阿兄,筠阿兄才是那个最脏的人。”

“筠阿兄还想再抱抱你……”

李祺听地,眼泪潸然滑落。

故人已逝,生者亦悲。

只是不知伤疤,要如何才能不再隐隐发疼。

“不好意思,失态了。”

刘宛筠囫囵地抹了一把脸,挤出笑来对着李祺。

“我还不如你一成坚强。”

“傻,你只是没看到我那时,哭的有多惨而已。”李祺敲了敲她的头。

“那时候,我能找你,所以现在,你也可以找我。”

“我也会像那时的你一样,愿意伸出手来,紧紧握着我的手。”

“跟我说,你愿意陪我来长安。”

闻声,刘宛筠想起十月之约那天。

那天,握住她手臂的手,其实给出的力量并不大,但却是她唯一能获得的力量。

“景延,我好受多了。”

“愧疚是我应得的惩罚,同时我应该,更对得起她。”

李祺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点点头后问道:“所以你打算,留在长安了?”

“嗯。”

第60章 结束,开始

天祐十年,春。

昭宗看着面前的大唐舆图,以及龙案上的二十六本镇治簿册,眼神已没了当初的热忱。

在位二十三年,前半部分,如随波的浮萍,后半部分,为国事忙碌。

累了,真累了。

“臣都察院都察使刘筠,拜见陛下。”

刘宛筠走进内廷,行礼后,看到昭宗背对着门口,在凝视大唐舆图。

“累了,累了。”昭宗转过身来,喃喃着。

他已四十五岁,看起来却更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刘宛筠憋回笑意,将手中簿册,递上前道:“二十六镇治理建议,齐了。”

“另外又与子晦夫子联手,写了本《创业功百传》,详陈各类可行的商事之道。”

“臣已履约,还请……”

“累了,累了。”未等她话音说完,昭宗又喃喃道:“朕决定,禅位于吾儿李祐,他已大了,且与你一道行走了十数个镇,你写的建议,他也看了。”

“想来他已具国君能力,朕累了。”

“那,臣呢?臣也累了。”

……

“取消诗赋科举项?嚯!都察院的,你们口气这么大呢!”

“考诗赋有屁用?现在整个大唐二十六镇,哪个镇抚会写诗?会写诗的怎没见当好镇抚了?”

“要我说那明经科也要取消,迂腐的紧,加考几项策问还实用些!”

常朝上,百官因修改科举内容一事,吵的不可开交。

都察院与枢密院,势如水火,为科举改制一事,不断争执。

有的主张遵循旧例,有的主张创新,一时间唾沫横飞。

“好了,别吵了。”龙椅上,德宗李祐皱眉道:“照现实来看,各地镇抚都是有经济头脑之人,明经科虽重要,是我大唐瑰宝,但却会叫大量人才,被限制在科举之外。”

“如今大唐蒸蒸日上,需要任用大量人才,朕以为放宽科举限制,给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确是良策。”

“陛下!若不考明经,即便脱颖而出的是人才,那也将给颇多无德之人钻了空子,我大唐之仁义道德何复?”

李祐被噎的一时说不出话,又感觉说的有道理。

头疼中,他暗暗想——

刘筠,若你在就好了,朕的头好疼啊。

……

禅位后的昭宗,携着爱妻何后,于各地云游。

此行,步履已然到达恩州。

他知道爱女李祺,定居在此。

恩州商肆街上,一个牌匾随意挂置的书院,随意起了个「天祐书院」之名,歪歪斜斜地挂着。

而书院里头,一群男童女童,正跟着夫子,发出朗朗读书声。

书院隔壁的书局里,刘宛筠一身浅绯色长衫裙,坐在柜台后头,正静静地看书。

当地文人络绎不绝地进出书局,有的在里头看书,有的则问询没有的书,于何处能买到。

“掌柜的,请问你这……能发印作品集吗?”

闻声,刘宛筠抬起头来,瞧见问话的,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作品集,本书局倒是出了不少,底稿带来了吗?”刘宛筠问道。

那少年点点头,递来一本破旧却很厚的簿子:“这里都是交州文人的作品,我特意抄录下来的。”

“里头有一部分是我写的,若是能出书就好了。”

“只是不知出书,要花费多少钱?”

刘宛筠答道:“若文集内涵深远,买书的人多,你反而能挣些钱。”

“真的?那掌柜的您先慢慢看,在下等您看完。”少年兴奋地说道。

刘宛筠再次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问道:“阁下贵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