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女将+番外(418)

作者:琉璃仙草 阅读记录

胡匈百姓和胡匈贵族们不同,他们不懂得几个字,什么大道理都通过父辈们口述理解,从未有这样的话本,只要认识百个字就能看懂其中的内容。浅显易懂,比书堂里的先生要教的好多了。

甚至有的胡匈百姓家的孩子,因为大公断案之三则故事,爱上读书。可惜再没有类似浅显易懂的行文让孩子看懂。胡匈百姓为此十分遗憾。甚至有人已经在想象原来南中原的百姓家能读到那么好懂,又能让人好学的知识。

而且还是贵族子弟写给百姓开智。

不像胡匈国只有贵族有资格识文断字,他们寻常百姓知道姓氏就已经是殷实之家。

原来南中原并非大家想的那样处于饿殍遍地,人相食那般战乱。因着这三起大公断案,打破胡匈百姓对南中原固有的刻板印象。甚至还激发出美好的想象,就如他们的先祖还在大沙漠荒地时向往中原的地大物博,不愁吃不愁喝。能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然而想象都是美好的。他们进入中原后,也没过几天好日子。一切都和美好的想象不同。

贵族们入中原后,底层并没有享受到入驻的福利,分了田地不会种,然后卖给贵族由贵族手把手教,教着教着,田地就变成贵族的。粮食丰收,他们喜悦,然而下一刻,所有的粮食都要堆在贵族们的粮仓内哪怕喂胖田鼠,他们都不能多拿一粒。

而他们仅仅是吃到一顿饱,就该感恩戴德。不能再肖想更多,否则就是对贵族的不敬,对大王的不敬。

从未像南中原那般,实事求是,敢于对贵族的残暴行径进行抨击。并且还受朝廷嘉奖!

胡匈贵族们万万没想到民间如此追捧大公断案,而且大公断案杀得都是官僚子弟,南中原竟也广泛传播,难道就不怕被底层揭竿而起吗?

抱着这个疑惑,贵族们也开始读大公断案。到底是什么读物能引起民间如此大震动?

贵族们读完后,立即勃然大怒,指着大公断案乃是以下犯上的禁书。

贵族们命令各地不准再进口南中原这种禁书。然而因为接触过的胡匈百姓太多,即便封了书,百姓们还能口头相传讲得津津有味。

贵族们发现光是禁书没用,就马上派人禁止民间再讨论大公断案,否则罚去劳役。

本以为事情会告一段落,没想到胡匈百姓都具有反抗意识,越是不让说,就要说,还要改编大公断案的内容传下去。

每个茶馆内的座位一度爆满。

即便没有南中原的大公断案,胡匈人自己可以编,自给自足。

贵族们没想到百姓们还跟他们杠上,以另外形式传播这些禁书内容,甚至改编,将原版的内容地点全替换,隐射大公断案。

以至于很多话本,虽然不是大公断案,却处处透着大公断案的影子。

贵族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书本竟能挑战他们的权威,他们还想禁止百姓再编造这些在他们看来以下犯上的话本。

新大王阿其那却允许百姓流通大公断案,并且请读书人编造自己的大公断案,以此来抵抗南中原的文化入侵。

于是,胡匈的读书人们开始编造,中原历史上各种冤案,痛指中原迫害百姓已久,胡匈人不能被其迷惑。

读书人将窦娥冤,孟姜女哭长城,莫须有陷害忠良,另起话本来揭穿南中原官场黑暗。

这批胡匈人的文字底功不比梦溪三乡差,甚至胡匈贵族利用财力订购话本免费发到民间,还让说书人在茶馆大肆宣传。一度变成胡匈民间的潮流,完全不输于天京。

谢兰芝没想到对面还反击了。她买几本阅读几遍发现确实通俗易懂,跟天京的梦溪三乡有的一批,而且对方还取个笔名叫:彀火六园。

针对意义明显。谢兰芝有些哭笑不得:“小凤凰,你看见了吗?”

“看来他们国内还是有不少精通中原文化的读书人。”

司栖佟淡定地喝茶,她马上道:“也许等一下你就笑不出来。”

谢兰芝道:“百姓好像都很容易被影响,这都是因为他们对朝廷没有安全感。”

“兰芝对我要有自信,对自己也要有自信。”司栖佟给她又倒杯茶。谢兰芝觉得自己快喝一肚子茶了。

不仅仅是天京还有南域,都从话本看到胡匈人讽刺南中原是自古冤案的加害者。

对方抓住了事实。

民间上下肯定不会轻易被动摇,只是话本根本没人当真。司栖佟的态度是接受,所以官场上下都处于默认接受的态度,并没有出面禁止。

可百官们远没有表面那么淡定,私底下他们都不知道上了多少份折子,希望殿下能够加以制止,以免扩散太大产生负面影响。动摇民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