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17)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长平王摇头,“长安与禁苑相交的通道被全部封锁,孙儿从宫外水路尝试潜入,却…无法调动他们。”他看着父亲,又看了一眼祖父,“孙儿只能收拢一些散兵前来增援。”

皇帝与太子当然明白,东宫的不被信任,早已是天下皆知,长平王身为东宫长子,又岂能说得动北衙禁军以身试险。

马麟与高仙之皆因挡不住叛军的攻势而退回城内。

“翁翁,快上马。”长平王将皇帝扶上马,“孙儿带你们离开。”

咚咚咚!——此时,承天的门的鼓声开始变得急凑。

邢载带着叛军杀入兴庆宫,听着节奏变化的鼓声,假面内的眼神出现了一丝不安。

“有援军入城了。”邢载说道。

“援军?”叛军军官诧异,“难道是禁苑的人出来了?”

邢载摇头,他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路兵马,但只有禁苑是离长安城最近的,“除了禁苑,还有那路兵马能够如此快支援。”

“拼了!”

---------------------------------

早在之前,禁苑屯守的中央禁军就已经听到了长安城的异动,有军官想要率军救援,却被阻拦在了城门口。

“非宿卫之时,圣人无诏而私自调动兵马,这是谋逆之罪。”一句谋逆之罪,便将众人吓住,“以圣人的脾性,尔等应当知道后果。”

“若长安真的有乱,圣人遇险,岂能无人来传诏。”

“可是城中有厮杀与火爆之声,若真是有人作乱,圣令无法及时传出,天子受困,而我等却待守军营不出…”

“奉右相令!”中书省一名官员骑马入内,高举手书道。

作者有话说: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出自韦应物的《简卢陟》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写的哈。

毕竟安史之乱之前,他仗着出身与皇帝亲从的身份,横行街里,算是个恶霸。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是清代纳兰性德的词哈~

苏荷为什么拖着病体也要跟去呢,大概就像她自己说的,这里的人,只有她了解李忱,所以她猜到了之后李忱可能要面对的场景。

真正心疼李忱的,应该只有苏荷吧,文喜是官宦出身,虽然跟了李忱挺多年,但他不知道实情,而且他是男性,没办法感同身受的。

说一下地方兵团,刺史也就是太守,一般太守作为地方长官,与折冲府是没有关系的,军政互不干涉,但若是作为都督,一般都督会兼任刺史,这就有联系了。

地方府兵的长官为折冲都尉,官阶比太守要低。

第85章 长恨歌(三十九)

“驾。”

苏荷带着李忱与一支骁骑卫士赶往万年县, 李忱就坐苏荷怀里,控制着马匹的方向,背后异常的滚烫, 让她感到不安, “七娘…”

“嘘。”苏荷贴身靠在李忱的背上,双眼紧闭, 枕在她的肩头于耳畔低声说道,“仔细听鼓声。”

城北传来阵阵鼓响, 苏荷双耳微动,一瞬间,风声穿过, 脚下马蹄阵阵, 她以听声辨位,将那击鼓之地寻出, “在城之北,天乾方位,这是军中的号鼓, 但与国朝军中号令稍有不同。”

这是叛军的击鼓信号, 在军鼓之上做了修改。

“是承天门的钟鼓楼。”李忱明白道, 旋即侧头吩咐文喜,“速领一支人马前往太极宫承天门的钟鼓楼, 另外, 找到许贺子与李甫。”

“喏。”

李忱话音刚落,承天门的鼓声旋即停止, “鼓声停了。”

鼓声停止后, 苏荷睁开双眼, 发现城中仍有不少叛军还在游荡, 见到折冲府的卫士后纷纷撤逃,而这些叛军似乎只追杀穿紫衣的高官,且起火兵乱至现在已过去了整整两个时辰,而禁苑中的中央宿卫军却没有任何动作,“叛军行动缜密,这应该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到的,军令调动,兵符勘验,幕后之人当是掌握大权者,且有一个人在指挥这场兵变。”

“我知道是谁。”李忱回道,“我已经派人去找了。”

加上这似军令一般的鼓声,苏荷便又告知李忱,“军中作战,皆有统帅通过摇旗与军鼓指挥众军,排兵布阵,今夜叛乱是早有预谋,他或许是去了长安城的最高处。”

------------------------------

——平康坊——

兵乱的前一刻,右相李甫便从兴庆宫的宫阙前离开返回了自己的府邸,并于兵部取来了长安永乐坊折冲府永乐府的鱼符。

就在李甫在家中静候时,相府的大门突然被叛军破开,士卒踩着相府门前的细纱踏入府邸。

闯入府中的是一支长安上番屯守的卫士,右武卫熊渠卫士,领头的为校尉。

李甫早已换上了便服,他从院内走出,阴森的看着叛军,“右武卫,此刻你不是应该前往张国忠的府邸吗,谁让你们来的?”

“奉太子命,诛杀奸相。”校尉拔刀喊道。

这一刻,李甫似感受到了欺骗,“等等,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是谁吗?”

身材魁梧的校尉看着眼前的老头,挥手道:“动手。”

李甫大声呵斥,“放肆!”

“天佑大唐,我乃中书令,尔等在军中有如此地位,皆是我一手提拔。”李甫大喊道。

“我等不知什么右相,只受王公差遣。”校尉说道,“你是奸相,该杀!”

“什么?”李甫听后大怒,只觉得自己看走了眼,于是大笑道:“竖子欺我,背信弃义,难成大事。”

--------------------------------------

——开化坊——

“上洛,扶风…”月光下,城楼上的人看着从长安城外东西两侧赶入内的旗帜,紧紧皱起了眉头。

一名男子从暗处走出,“主人,长平王收拢了一支逃散的禁军增援,他身边有神通大将李司言率领的右金吾,兴庆宫内没有得手。”

“李甫死了吗?”他问道。

“有一支右武卫地团去了平康坊,纵使右相府私养了府卫,但面对一整个团,应该是逃不掉的。”男子回道,“不过我们没有找到张国忠,连王珙也不知所踪,刺杀的名单里,只找到了李甫。”

“无碍。”他挥了挥手,“就算张国忠逃过了今夜,也活不到明天日落。”

-----------------------------------

——兴庆宫——

当邢载带着大批叛军冲入兴庆宫时,长平王李淑已带着皇帝从另一侧宫城夹道逃出,而左金吾卫将军马麟与右羽林军大将军高仙之带着一些人马留下断后。

然而,十六卫中的监门卫,竟也有叛军存在,宫城夹道只有左右两端出入,左入右出,而反叛的监门卫,正是今夜值守的监门卫右翊中郎将府的中郎将,夹道出口完全被赌死,而身后又有大批追兵。

“昏君!”

中郎将穿着绯袍,外披甲胄,握着腰刀站在城楼上。

声音在夹道内回响,吓得众人抬头,阴暗的城楼上举起了数十火把。

龙武军大将军陈元礼呵斥道:“放肆,魏温,汝为大唐臣子,岂可做以下犯上之事。”

皇帝睁着老眼,“城楼上的,是谁?”

“是开皇二十六年战死的河西节度使魏老将军之子,开皇二十五年,圣人还命右拾遗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慰问。”陈元礼与之解释道。

“胡说,魏公之子,怎会反叛。”皇帝反驳道。

冯力站在一旁,压着嗓子提醒,“魏公曾为太子少傅。”

冯力所说的太子,自然不是如今的太子李怏。

当年只是屠尽了东宫,以及废太子亲近之人,而魏温之父,恰好于前一年战死,也因此保全了族人。

皇帝这才醒悟,“这么说来,他是废太子一党的人。”同时,面对今日的局面,皇帝也十分懊恼,“当初,朕就应该杀光所有与废太子有关的人。”

“昏君误国,我等是来为大唐除害,匡扶社稷。”中郎将说道,随后他命人将五花大绑的周王送到城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