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92)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李忱与张氏的合奏,比之前与许贺子的,还要更加精彩,明明是临时拼凑的二人,就好像浑然天成,没有一点瑕疵,引得一众懂乐的官员与教坊乐工拍手叫好。

李忱垂下双手,呼吸有些急凑,张贵妃抱着琵琶,看见了她的脸色。

“好好好。”御座上忽然传来掌声,皇帝拍手笑道,“贵妃的琵琶,如今怕是赶超教坊了。”

然而皇帝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亲自所作的平胡,而今却让胡人坐镇了半壁江山,不仅如此,面对东北的异动,他却丝毫没有危机之感。

李忱回到坐上后借身体不适之故先行离开了宴会,离宫的路上,有月光为她指引,她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昙花正在慢慢枯萎凋零,就如同这个国家一样。

李忱在昙花前停下了脚步,在月光的撒照之下,洁白的昙花干净的一尘不染。

当她伸手想要触碰时,昙花却开始衰败,直至枯萎,李忱垂下手,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平胡,平胡,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

作者有话说:

第141章 长恨歌(九十五)

——范阳——

千秋节的次日, 夜,陆善在长安城的眼线将消息秘密传回。

陆善坐在灯烛旁拆开一封用滴蜡密封信笺,命心腹在他耳侧念出, 上面写到天子对于陆善的寿礼十分满意, 而对于东北三镇,朝廷没有任何动静, 也没有防备之意。

但密信最后记载的一件事,却让陆善脸色骤变, “平胡!”

“平胡?”听到陆善口中念词,颜庄与高上两名军师对视一眼。

陆善十分信任的将密信递到二人眼前,“昨日千秋节, 圣人在兴庆宫花萼相辉楼内举行生辰宴, 雍王李忱在宴会之上吹了一首平胡曲。”

“平胡曲?”两个汉人军师听到这名字,当即追问道:“可是圣人在开皇年间亲自所作的平胡?”

大字不识一个的陆善自然听不懂颜庄与高上的话, “圣人作过平胡曲吗?”他挠头问道,“我这个胡人怎不知呢。”

“圣人所作平胡,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大王自然没有听过。”颜庄道, “雍王在千秋节上吹的平胡, 一定是圣人所作。”

“雍王此时在天子寿宴上吹奏平胡,怕是别有用心。”

“定是想借生辰宴提醒诸臣莫忘提防异族, 这个雍王, 不简单呐。”高上说道。

“谁能说不是呢,他可是崔贵妃的儿子, 当年差一点就坐上储君之位了。”颜庄说道。

听到两位军师的议论, 陆善不由的恐慌, “那雍王的岳丈叫苏仪, 为朔方九原郡的太守,颇有将才,非等闲之辈。”

“如此,这个雍王,大王不得不防。”高上提醒道。

陆善点头,旋即又道:“他虽然聪慧,但是双腿一直患疾,就算朝臣有心拥护,也无缘于帝位。”

“可下官却听闻雍王曾去过中原,还在中原获得了不少民心。”高上又道,“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高先生不知,那雍王素来与东宫走得近,此举,怕是东宫所为。”陆善说道,“让我恐惧的人,已经不在了,所以我并不害怕朝廷与天子,而我真正的敌人,乃是东宫太子,李怏。”

“李怏能够在李甫手下安然度过十余年,可见他并非表面那般平庸。”陆善又道。

“东宫自是要防,但雍王也不可就此忽视。”高上提醒道。

“接下来,我都听二位先生的。”陆善向二人拱手道。

-------------------------------

天圣十四年,九月秋。

——长安·崇仁坊——

崇仁坊有诸州进奏院,而远在范阳的陆善,自称病后,便用奏事官往返长安代为通传,由崇仁坊的幽州进奏院转呈天子。

是日,李忱坐在崇仁坊的一家茶楼上,手中拿着茶杯,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茶楼底下的幽州进奏院。

“郎君,有蕃将出来了。”文喜提醒道。

李忱看着从进奏院出来的官员,身后还带着一大批随从。

“是陆善的奏事官。”李忱放下茶杯说道,“看来他要提前起兵了。”

“提前起兵,可是十月的时候,他不是还要入朝吗?”文喜说道,“天子的召命,他答应了。”

“天子的召命,是再好不过的起兵借口了,所以很可能他会在十月起事。”李忱拿起茶壶添了一杯茶说道,“毕竟,天下恨张国忠的人,太多了。”

“十月,那不然就是…”文喜大惊。

“去替我送一封信,给河北道平原太守。”李忱平静的说道。

“喏。”

平原太守严真清,因受张国忠排挤而调离出京,陆善谋反一事天下皆知,为筹备抵御叛军,严真清到任后便在暗中收养死士,招抚地方氏族。

然而仅仅依靠地方官一人之力,又岂能阻挡那万马千军。

李忱看着回味甘甜的茶水,随后将空杯轻放置案上,“但愿老师,可以平安度过此劫。”

-----------------------------------

——范阳——

同年十月,皇帝召陆善从幸华清宫,陆善假装答应。

这时,自长安归来的奏事官,正大张旗鼓的行驶在官道上。

陆善假借天子召他入宫,伪造奉命讨伐张国忠的敕书,并在深夜召集所有部下将领,将敕书示出。

已进入冬天的范阳,夜晚寒冷无比,诸军将领立在风中议论纷纷。

造反之事只有陆善的心腹知晓,所以他们并不知道陆善此时召集他们究竟是要做什么。

“难道奚人又卷土重来了?”

“不会是契丹的兵马吧。”

“肃静!”在陆善一声呵斥下,军中瞬间安静。

“今夜召集诸位,我想你们一定都很疑惑。”陆善身穿甲胄站在搭建的木台上说道,“将大家召集起来,不是为了北边的奚与契丹。”

“因为国朝真正的隐患,此刻,并不在北边。”陆善说道,旋即命高上拿出敕书。

陆善手捧敕书,“此乃圣人密旨,自李甫死后,张国忠专权,欺上瞒下,将朝廷搅得乌烟瘴气,导致民不聊生,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诸位将士跟随我陆善镇守在边疆,河北道为我陆善治地,想来对于中原与关中发生的事,你们应当也听闻过,关中大饥,尸殍遍野,皆为张国忠所害,圣人在长安,初为张国忠蒙蔽,大权旁落,而今张国忠把持着朝政,扶持党羽,将陇右节度使哥舒撼抬到了与我平起平坐的地位,今日从长安回来的奏事官,带来了天子的敕命,天子假意命我从幸华清宫,实则是让我带兵入朝,讨伐逆贼张国忠,请诸位随我一同攻入长安,以清君侧,还正天下。”

底下密密麻麻站着数千将领,他们听到陆善的话后,无不惊愕,然而当陆善让他们跟从时,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或许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知道,这是陆善伪造的敕命,然而他们大多数人都受过陆善的恩惠,比起那个只会自己挥霍与享受的君王,眼前这个人,目前或许更得人心。

然而他们之中也有一心向着大唐的边军将领,只是如今大势所趋,一但有反言必遭杀害,遂不敢言语。

当天子设立节度使,将兵权交至地方,使得府兵制迅速衰落,李唐王朝逐渐成为外重内轻的局面。

而在节度使设立没有多久后,皇帝竟将三个重镇同时交给了一个胡人,这也使得,陆善的野心越来越大,大到位极人臣已不能满足他的私欲,所以他要取天子而代之。

陆善在范阳经营数年,将军中所有重职都换成了自己的人,在大多数人的拥戴与欢呼之下,一些忠贞之士即使知道他们所做的事,实际上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却也不得不一同。

-------------------------------

天圣十四年十一月,陆善集结麾下部队汉军、同罗、奚、契丹、室韦等精锐士卒,共计十五万余,号称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从范阳起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