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11)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说:

其实义军里大多都是地方低级文官,而非武将,像张贾这种,原来都只是县官。

局势到现在,其实只要守住潼关,叛军就真的被包围在了一个小圈子里,但是潼关失守的因素,其实不只是决策者的愚蠢,潼关守将哥舒翰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

第155章 长恨歌(一百零九)

——潼关——

哥舒撼至潼关, 因风疾无法处理军务,于是便将军政大事全权交给御史中丞、行军司马田梁打理,二十万大军责任之重, 田梁因害怕担责, 于是分权麾下,以哥舒撼心腹部将王司礼统骑兵, 原高仙之麾下大将李成光统步兵。

王司礼与李成光不和,相互争权, 使得指挥无法得到统一,而哥舒撼至潼关后又因过分严厉与苛刻,丝毫不恤士卒, 故而唐军上下, 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天圣十五年,大燕皇帝的次子陆庆绪请旨率兵进攻潼关, 然潼关易守难攻,很快就被哥舒撼击退,此后燕军多次进攻潼关, 都为哥舒撼所败。

击退敌军后, 因与前朔方节度使陆顺有嫌隙, 又仰仗手中军权,于是便起了私心。

天圣十五年二月, 再击退进犯潼关的燕军后, 哥舒撼便派人伪造陆善与户部尚书陆顺通敌的书信,并将陆善派遣的送信者擒获送入朝中, 上书厉数陆顺之罪, 请求皇帝将其诛杀。

陆善自归朝后再未出过长安, 朝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哥舒撼的诬告, 包括皇帝,所以皇帝并不想答应这个请求。

面对哥舒撼领兵出征,不但守潼关不出,且还用自己的军权来要挟皇帝诛杀大臣时,皇帝的心中便生起了一层芥蒂。

当哥舒撼的奏疏送到长安时,皇帝气得将其甩下,“他这是拿着二十万大军来要挟朕吗?”

群臣也觉得哥舒撼所奏有些无理,尤其是力保下陆顺的太子李怏。

“陆顺在京,一直被严加看管,如何能做出通敌之举,哥舒撼领兵出征,却自恃拥兵之重,要求朝廷诛杀功臣,公报私仇,这样的做法,有违人臣之道。”

“圣人纵容了他一次,那么便会有第二次,无穷无尽。”

此时,皇帝开始后悔让哥舒撼代替出征,“这些个胡贼,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

“诛杀陆顺一事,请圣人三思。”太子李怏带着众臣跪伏求情。

对于皇帝而言,他并非是不舍诛杀陆顺来安抚出征在外的哥舒撼,而是身为帝王,他不满被臣下所要挟。

就连张国忠也觉得哥舒撼此举是在以权谋私,然燕军步步紧逼,哥舒撼又多次上书,皇帝害怕哥舒撼会因陆善之事,而不尽心讨贼,更加害怕潼关失守,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最终答应了哥舒撼的请求。

“来人。”皇帝将哥舒撼的奏表放下,脸色平静的唤道。

“圣人。”龙武大将军陈元礼踏入殿内。

“诛…陆顺、陆真兄弟,抄家流放。”皇帝道。

陈元礼大惊,他抬起头看着神色平静的皇帝,“圣人,陆尚书他…”

“朕的话,连你也不听了吗?”皇帝望着眼下这个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臣子。

“臣,遵旨。”

---------------------------------------

——长安城·陆宅——

陈元礼带着禁军来到陆顺居住的里坊,将陆顺宅与太仆卿陆真宅团团围住。

太子李怏得知消息后,带着东宫属官火速赶到,并将陈元礼拦在宅门外。

“殿下,还请不要妨碍下官执行公务。”陈元礼冷漠的说道。

“户部尚书有何罪,陈将军要抓他?”李怏问道。

“陆顺勾结反贼陆善,通敌叛国。”陈元礼说道。

“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哥舒撼在泄私愤,户部尚书是有功之臣,他曾平定了北方的叛乱…”

“殿下!”陈元礼大声呵止。

“我现在就去求圣人,对户部尚书的判决,请将军先延后。”李怏红着眼眶似恳求一般说道。

“殿下能够劝得动圣人,那么潼关的哥舒元帅呢?”陈元礼问道,“殿下要如何与哥舒元帅交代。”

“可是朔方军如今已经东出,且在河北取得了胜利,而户部尚书曾是朔方军的统领,苏仪与李光必都是他的部将。”太子李怏反驳道,“朝廷在此时诛杀户部尚书,并非明智之举。”

“现在朔方军的统领叫做苏仪,即便曾是陆顺的麾下,但朔方军比起京畿长安,殿下觉得孰重孰轻呢?”陈元礼又道。

李怏陷入了沉默,这时,陆宅走出一个彬彬有礼的少年,他向太子李怏叉手。

“太子殿下,小人奉阿郎之名,送殿下还宫。”少年说道。

李怏皱眉,“陆尚书…”

“阿郎十分感激殿下的挂念与信任,但也深知时局的困难,所以请陈将军入内,府外不宜有血光扰民。”少年又道。

众人闻言皆惊,陈元礼感到无奈,太子李怏也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随少年一同入内。

户部尚书陆顺端坐在待客的中堂,他穿着一身戴罪的白衣,将朝廷的赐服、官帽、靴、金带、鱼符,齐整的摆放在案桌上。

见到李怏,陆顺起身跪迎,“罪臣陆顺,叩见殿下。”

李怏迟疑了片刻,他看着陆顺的装束,“尚书…”

“我受天恩,蒙赐汉姓,虽非汉人,却早已视大唐为自己的家,绝无二心,哥舒撼的诬告,呈书已有数日,圣人方才决断,我深知,此乃情势所逼,并非真心,如此,我便没有什么遗憾了。”陆顺说道,“不管怎么说,陆善都是我的族兄,如果杀了我,就能平息叛乱,这也算是陆家能够为大唐做的最后一件事,希望殿下不要阻止。”

说罢,陆顺朝太子李怏重重叩首,李怏愣在原地,他看着陈元礼,“陈将军…”

“皇命不可违。”陈元礼摇头道。

--------------------------------

天圣十五年三月三日,皇帝下诏以通敌之罪诛杀陆善的族弟陆顺以及太仆卿陆真,其族人流放岭南。

又以退敌之功,升哥舒撼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

并命中使将陆顺的人头送往潼关,希望哥舒撼能够领兵退敌,收复东都。

皇帝的妥协,使得与哥舒撼不和的朝臣人人自危,他们害怕自己会落得与陆顺一样,诬告而死的下场,于是纷纷请辞,逃离长安。

与此同时,一直扶持哥舒撼的右相张国忠也终于醒悟,他极力推荐哥舒撼,并将他推向权臣之位,最终,使哥舒撼脱离了朝廷的控制,手握二十万大军,但有偏差,心存他念,便可使局面彻底改变。

原本在大唐臣民心中有着极高声望的哥舒撼,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勋的河西名将,却因为陆顺一事,晚节不保,成为臣民唾骂与不耻的对象。

当陆顺兄弟的头颅被送到潼关后,麾下心腹部将,元帅府马军都将王司礼于是向哥舒撼提议诛杀奸相张国忠。

“圣人现在依赖于您,陆氏兄弟的人头就是最好的证明,自从李甫死后,张国忠专权,祸乱朝纲,将天下搅得乌烟瘴气,天下百姓无不恨之切齿,且陆善起兵,便是以诛杀张国忠为由,如果元帅您此时上表请求圣人诛杀张国忠以谢天下,那么陆善起兵将再无理由,天下臣民抗击叛贼的信念也会更加坚定。”王司礼叉手说道。

哥舒撼躺在榻上,摇头道:“我今日能够领兵出征,又官至宰相,全都是靠右相的提携,如今我得了权势,又怎能忘恩负义呢,况且,右相是圣人的心腹,又是张贵妃的族兄,与陆顺兄弟终究是有所不同,圣人能因我杀陆顺,却未必会杀张国忠。”

“张国忠奸诈,又怎能容忍有人的权势在他之上,元帅奏杀陆顺,必定会引起他的恐慌与戒备,张国忠一日不除,将士们的心一日难安。”王司礼力劝道,“末将请求元帅派遣三十名死士前往长安,将张国忠劫掠至潼关杀死,以慰天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