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32)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接下来的数月中,张荀带着将士智守雍丘,城内无粮,便派勇士于夜中智盗敌粮。

箭矢用尽,便放下草人,向燕军借箭,更趁其不备时,派兵偷袭,靠着张荀的智勇,几千人马将几万叛军抵挡在城外,足足守了半年之久,最终,燕军败逃,只得放弃雍丘转战它地。

-----------------------------------

——灵武——

在平凉郡驻扎多日,得马数万匹后,朔方官员派遣使臣赶赴平凉,以灵武兵食完富,请求太子李怏前往灵武,得到李怏应允。

百官遂在灵武,仿照长安,搭建临时宫室,天圣十五年七月,李怏至灵武。

见众官为讨好自己而设帷幕,饮食奢靡,于是大怒,命人将之撤去。

太子来到灵武后,长平王李淑召集众官,当朔方的军将得知天子已经西逃,独留太子御敌后,皆气愤不已。

李淑又告知众人皇帝在扶风郡让位一事,众人遂商议拥立太子登基,于是纷纷上笺,请求太子遵皇帝之命,即皇帝位。

李怏看着众人的上笺,恐慌不已,他斥责李淑道:“圣人健在,你这是要陷我于不忠吗?”

“殿下的忠,应该在国家,殿下身为储君,当对天下百姓与这些忠心跟随您的将帅负责。”李淑回道,他指着门外静候消息的将帅,“门外的那些人,都是关中子弟,他们日夜思归,所以才跟从殿下艰难跋涉来到这塞外,他们都是希望能够立战功,收复山河,与家人团聚的,如果殿下无心,何必带着众人来到这里,如果此时不凝聚众人御敌之心,他们就会对殿下对李唐失去信心,军民之心如果离散,便再难聚集,到那个时候,这个天下就会被叛军所得,我们都会沦为阶下囚。”

说罢,李淑带着几名官员跪伏,“愿殿下顺应众心,为社稷大业,遵受皇命。”

李怏瘫坐在椅子上,满脸的犹豫,他看了看身侧的宦官,摩挲着手背,“你们这样,不是叫寡人为难吗?”

“启禀殿下,城南有一支人马,正在靠近灵武。”守城的士卒飞快来报。

“什么人?”李怏急忙问道。

“她自称是雍王妃,朔方节度使苏仪之女。”士卒回道,“还带着数十人马。”

以为是雍王的人马,李怏顿时大喜,“快放她们入城。”

然而当苏荷卸甲进入城内面见太子时,却并没有雍王的身影。

“殿下。”苏荷在逃离京畿后,听闻太子李怏并未随皇帝入蜀,而是去了朔方,推测父亲也会带着大军到灵武汇合,于是带着李忱留下的人马一路北上,来到灵武。

“七娘,十三呢?”李怏问道。

苏荷看着庭院里跪伏的官员,以及屋内的长平王李淑与建平王李潭,于是便猜到了众人的意图。

“十三郎…落入了燕军之手。”苏荷回道。

“什么?”李怏彻底慌了,他连连后退,一脸震惊的看着苏荷,“怎么可能,十三郎一向聪慧,怎会被叛军所擒。”

“我这次来,就是来转达十三郎的意思。”苏荷又道,“请殿下登基称帝。”

然而听到雍王被擒,李怏心中更加惶恐,“叛军生性残暴,我的弟弟现在就在他们手里,你们叫我,如何能受?”

“请殿下相信十三郎。”苏荷说道,为了宽慰众人与安抚太子,“叛军的内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团结。”

此刻苏荷想要救出李忱,就必须集结各方的兵力,加上朔方军,才能与叛军的主力对抗,而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太子李怏。

这个做了十几年储君的人,即便懦弱无用,但他们只需要这个身份,凝聚天下臣民的心。

见太子仍有所犹豫,李淑便带着文武官员同苏荷一起请求,“请殿下遵从皇命,于灵武登基。”

原本因为苏荷的来到而高兴的太子,这下彻底高兴不起来了。

“殿下如果不想救出十三郎,那苏荷无话可说。”见李怏如此犹豫,苏荷起身道。

“不,”李怏见苏荷要走,于是慌张的拦住,“寡人并非不想救自己的弟弟,可此事干系重大,能否容寡人想想。”

李怏心中明白,如今跟随自己来到灵武的不过都是老弱病残,能统兵的大将也没有几个,苏荷的本事,他是亲眼见过的。

几个重臣见太子有所动摇,于是五次上笺,“请殿下遵皇命,即皇帝位,带领朝廷四方军队收复两京,扫平叛乱。”

“罢了,这是天命,我不能违抗。”李怏最终答应了众人的请求。

作者有话说:

第171章 平胡曲(五)

天圣十五年七月, 皇太子李怏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于灵武登基为帝。

李怏的登基十分仓促,规格与仪制一切从简, 群臣穿戴也并不整齐, 他们站在城楼下,为新帝舞蹈庆贺。

李怏头戴临时赶制出来的十二旒冕, 看着群臣的叩拜与庆贺,竟忍不住流涕。

或许是因国破家亡的悲伤, 又或许是因为十几年的压抑,作为储君,他不仅从未得到过天子的信任, 还要时刻遭受打压与防备。

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 仿佛已经拿掉,然而接下来面临的, 又是另一重深渊。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今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但不管如何, 从今往后, 接下权柄,再也不用受到制约, 这场动乱, 竟成了新生。

“万岁。”

“万岁,万岁。”群臣山呼。

李怏登基后, 尊皇帝为上皇天帝, 并将天圣十五年改为乾德元年, 将辅佐他登基的所有官员提拔, 升任宰相。

重置关中与京畿两道内的太守、防御使,趁叛军在长安享乐之际,重新布防,以灵武郡为行在。

然而塞外兵马皆被调出平叛,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守城,而李怏手中也没有多少人马,如今手中唯一握着的辎重,就只有在平凉郡所得的数万匹马。

李怏仓惶登基,朝廷初立,文武官员不足三十,制度规矩也不完善,带着这样的班底,李怏心中很是担忧,于是召命天下,令四方军队赶赴行在。

太子于灵武登基的消息传出后,赶到灵武归附朝廷的文武官员,士庶百姓络绎不绝。

是夜

李怏登基后,手中琐事也越来越多,各地官员闻讯,纷纷上奏归顺。

“陛下。”王良娣端着一碗羹汤踏入书房,“夜深了。”

李怏按了按额头,看着堆积的奏疏,“各地战乱不断,他们都在等朝廷的消息与旨意,我多休息一刻,外面就要死更多的人。”

“眼下朔方也没有多少兵马,所以更加不能懈怠军务,要赶在叛军进攻之前,募得一支属于我的军队。”

王良娣乖巧温顺的替李怏揉着肩膀,“不管陛下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妾身都会陪在陛下身死,就算是为国家战死,妾都无怨无悔。”

李怏听后,拍了拍王良娣的手,“抵御敌寇是男儿的事,不是妇人的事。”

王良娣旋即坐到李怏怀中,“妇人也有一颗爱国之心,也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平平安安,如果有一天真的遇到了危险,妾定当以身挡之,让陛下可以从容逃脱。”

李怏听后大为感动,他搂着王良娣,“朕有你在身侧,能够心安不少。”

此后的日子,王良娣常伴李怏身侧,资源紧缺时,更是在病中为唐军将士缝补衣物,李怏疼惜不忍,王良娣却总是以大义劝说,使得李怏更加怜惜疼爱,于是对其所生的次子与第四子也倍加关爱。

-----------------------------------

——长安——

陆庆绪与陆善的大将进入长安城后不久,又逮捕了许多皇室宗亲,其中便有皇帝的姊妹,宗王的妻妾,长公主、公主以及驸马。

并将凡是与冯力以及张国忠有所沾染的官员全部都抓捕。

此次抓捕的人,共有八十余人,加之先前斩杀的,足足有数百人之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