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52)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苏仪吃力的摇了摇头,“犬子资质鄙陋,无法胜任统率,但可为先锋,臣的小女,自幼随在臣侧,其能力,要远胜她的兄长,只不过,小女是妇道人家,身为雍王妃,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宅执掌中馈的。”

苏仪的话,实则是顺着皇帝的心思而说的,论军事能力与用兵之道,苏荷有着超然的天赋,这是李怏已知的,而苏仪最后那番话,让李怏彻底陷了进去。

“雍王妃让朕想起了平阳昭公主,不,她比平阳昭公主更加出色。”李怏道。

而在李怏的记忆里,那位为父亲建立帝业的大唐公主,在长安之战后,便消失于史载,回归于他们所认为的,本该女子所呆的地方。

消失于无数功勋荣耀中后,史书的最后一笔,是平阳公主的死讯,然而荣光再高,那也仅仅只是于女性而言,也只是在死后,获得了属于男子追加谥号的特殊尊荣。

对于有着同等功勋的男性宗室而言,平阳昭公主获得的封赏微乎及微。

李怏带着满意的结果离开了苏宅,兄妹三人得知父亲醒后便来到了榻前侍奉。

“阿爷。”

“阿爷。”

苏仪看了一眼三兄妹,指了指站在后面的苏荷,“七娘…”

“阿爷。”苏荷来到榻前跪伏。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君王对于权臣是绝对信任的。”苏仪提醒道,“为父负伤,朔方军的重担就交给你了,不要忘记为父的嘱托。”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孩儿知道。”苏荷点头,“既然做了统率,就要为麾下数万儿郎负责。”

苏仪又看向两个自幼跟在自己身侧,吃了不少苦的儿子,“大郎,二郎…”

“阿爷。”两个皆是已经做了父亲的成年男子,竟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阿爷,请您放心养伤,我跟二郎会好好辅佐七娘,好好保护妹妹的。”

李怏走后没多久,礼部的官员与禁中的宦官便来到了苏宅。

“郎君,娘子,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礼仪使崔祁来访。”

礼部带来了任命的旨意与官诰,宦官则带来了皇帝赐的紫金。

兄妹三人来到庭院,御史中丞崔祁满脸笑意的走上前,先是关心的询问了苏仪的伤势,“苏相的伤可还要紧?”

崔祁出身博陵崔氏,长安失陷时被俘,在叛军大肆屠戮时,同罗与突厥部反叛逃离,唐廷官员纷纷投奔灵武,崔祁也在长安大乱时逃走,召集义士前往灵武投靠李怏。

后又随李怏至彭原,再到凤翔,任御史中丞兼礼部侍郎,加授礼仪使。

崔祁虽有吏才,但为人尖酸刻薄,阴险寡恩,与房贯一样,素来与朝中官员不和,而受帝器重。

“太医说已无大碍。”苏荷回道。

崔祁似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苏相可是大唐的柱国。”

“崔中丞这是?”苏荷问道。

崔祁拿出官诰与旨意,“苏相负伤无法统兵,所以陛下下制,由您担任朔方节度使,由于是特殊时期,所以一切任命礼仪从简。”

宦官旋即将相应的紫袍与金带奉上,崔祁又笑道:“自节度使之制设立以来,从未有过女子担任,王妃是头一个。”

苏荷看了一眼李怏的封赏,心中并没有喜悦之情,“有劳崔中丞跑这一趟。”

崔祁看了一眼,“房贯出讨失败,苏将军快些换上衣袍,入宫议政吧,陛下召集宰相与武将正在商讨对策。”

苏荷点头,崔祁传达完旨意后便离开了苏宅,上马后,还不忘回头看上一眼,只见他连连摇头。

“真是世风日下,竟让一个女子担任节度使,统率国朝仅剩的朔方军。”

--------------------------------

——禁中——

苏荷换上与官阶相应的紫袍、金带、金鱼袋,禁中有内廷女官,但却未曾有穿紫者。

女子的身份,偶尔会遭到议论,但明面上,大家都表现的极为尊敬。

苏荷明白,这些人尊的,只是自己身上的紫袍,而非她这个人。

在这个腐朽的时代,只有做出一番旁人不敢想的丰功伟业,她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大殿内,长平王、建平王等宗室大臣以及宰相与诸将皆已到齐。

当他们看到苏荷,也是一阵议论,只有长平王李淑对这位叔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李淑走上前,“苏将军。”他唤的,是军职,而非叔母。

大殿内有一张沙盘,没过多久,李怏也来到了殿中。

“圣人至!”

“诸卿不必多礼。”李怏径直走到沙盘前,“今日召集诸卿,是商讨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我军大败,六万人马几乎覆没,叛军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眼下军心动摇,灵武难守,不如退往安西,以四镇为倚靠,或是退入蜀中。”

“撤退就意味着再难有还手之力,且一但退兵,会民心尽失,圣皇已入蜀,再退,大唐就真的…”

“可眼下我们只剩朔方军,如何能敌叛军数十万之众?”

君臣围着沙盘,各执己见,李怏有些心烦,“够了!”

“长原,你可有对策?”李怏看着元帅府长史李必。

“李必是个山人,论军事,陛下应当问熟悉的人才对。”李必回道。

李怏这才将目光挪向今日刚刚任命的朔方军统率,“苏卿。”

作者有话说:

第186章 平胡曲(二十)

“国朝前锋大军尽失, 一旦撤退,士气全无,大唐将永无兴复的可能。”苏荷回道, 她走上前, 指着沙盘上行在的位置,“大唐以北的突厥, 如今分裂成诸邦,叛军虽得两京, 却民心尽失,各州暴.乱不断,东西南北皆有我朝廷忠勇之士镇守, 如果在此时叛军调集大军北上, 那么中原各州将无法压制,一但失去了中原, 他们也就失去了倚靠,如果我是叛军统率,必不会冒此凶险, 而用等价的利益, 驱使塞外的突厥、同罗、仆骨以及六胡, 直逼行在。”

“这些部落虽小,可兵力加起来, 却有数万之众, 且都是骑兵。”苏荷又道,“这样一来, 既可保下中原, 又可灭唐。”

众人闻言惊慌, “那叛军皆是野蛮凶残之辈, 真有如此智慧吗?”

“叛军之中,不乏善战与用兵之人,否则怎能走到今天呢?”苏荷回道。

苏荷的话让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六胡南下,李怏也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他挑眉道:“苏卿可有破敌之策?”

“有。”苏荷回道,她将一面旗帜插在了不属于大唐的疆域——回纥,“叛军可引兵,大唐同样也可以借兵。”

“叛贼陆善曾为节度使时,为一己之私,频繁发动战争,与塞北诸国结怨不浅,敌人的敌人,便是盟军,况且塞外有不少部落受唐恩惠才得以立足,只要陛下开口,并答应日后给出等价的好处,借兵之事,必然能成。”

“以朔方军为主力依托,再借蕃兵,共同御敌,六胡不足为惧。”苏荷又道。

苏荷的提议最先得到苏仪麾下朔方名将李怀恩的支持,在分析利弊之后,也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

“为确保可以顺利借兵,以彰显李唐的诚意,与对此次联盟的重视,最好是由宗室中有分量的子弟充当使臣。”苏荷又道。

众人的目光同时落在以皇长子为首的一众宗室当中。

长平王李淑欲在此时出列,却被一众老臣阻止。

“此乃战争关键之时,回纥态度不明,叛军又号令诸胡引兵,兵荒马乱,到处都是敌军,长平王是天下兵马元帅,不可为使,做出如此冒险之事。”

“陛下,兄长要坐镇军中,孩儿愿意前往。”建平王李潭出列奏道。

李怏看了一眼三子,“大漠遥远,汝可到过塞外?”

李怏深知在六胡引兵围困之下,孤军前往塞外的凶险,所以他并不愿意三子前去冒险。

揣摩到皇帝的心思,几个宗室老臣纷纷出列,“陛下,臣等到过塞外,臣愿请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