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70)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我回来了。”

回来之前,苏荷还特意在河东城中沐浴更衣,将身上的血腥味洗净才去见李忱。

二人在帐前紧紧相拥,李忱在苏荷的身上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除去他送给妻子的香囊,还有澡豆与花瓣沐浴的味道。

李忱检查了一下苏荷,确认没有受伤后,柔声摸头道:“傻丫头,平安归来就好。”

“刚好行军到了一处有水的地方,况且我听人说战场上的肃杀之气太重,对于体弱与不善武者不好。”苏荷说道,“容易折寿。”

“上天知我功业未成,不会这般早就将我收去的。”李忱乐观的说道。

苏荷将李忱推入账内,一边卸甲,一边玩味道:“妾身打下了河东,不知夫君有何赏赐?”

论及赏赐,李忱却是眉头一皱,河南宁陵一战,新帝封赏了张荀。

然而河东一战对于朔方军的封赏却并没有下来,“陛下赐死了建平王。”

原本嬉笑着讨赏的苏荷忽然呆滞住,因为都在军中,所以苏荷与建平王的相处要比长平王还多。

天子登基灵武,于关中剿灭叛军时,还曾一同并肩作战过。

“为什么?”苏荷不敢相信自己所听,“那可是他的亲儿子。”

李忱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站在权力的最顶端,疑心这种东西,会让人六亲不认。”

“那他这样的做法,与连杀三子的圣皇有何区别。”苏荷皱眉道,“抛开建平王的身份不说,他是在平定关中之战中立下了首功的功臣啊,作为一名武将,不清不楚的死去,并且刽子手还是自己的父亲,这样的屈辱,如何能够忍受。”

尽管对于建平王的死,李忱也十分痛心,但是这样的事,出现在李家,震惊之余却又在意料之内。

在这个愚昧又腐朽的时代,人心究竟可以自私到何种程度,是旁人永远也无法猜透的。

“今日他敢杀了三子,明日又是否会手刃长子呢?”苏荷问道。

“或许某一天。”李忱回道,“但我回来,就是为了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忱伸手将妻子揽入怀中,“朝中的事,你不必担心。”

苏荷挑眉,“陛下才登基多久,就开始手刃亲子,而你只不过是他同父的兄弟。”

李忱握着妻子的手,“七娘,现在的你,已经成为了我最大的护身符。”

苏荷轻皱眉头,“我与朔方的儿郎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守护的是天下,而不是这样的君王,我从小就不喜欢束手束脚的规矩,更讨厌儒家的学说,如果李怏敢对你如何,那么这李姓家臣,不做也罢。”

“将军,将军!”一名传信将官闯入内,而后便看到了帐内这旖旎的一幕。

卸下盔甲的苏荷,如美娇娘一般坐在李忱的怀中,四目相对,脸上还略带娇羞。

这群跟随苏荷出生入死的将官,见惯了苏荷在疆场上的杀伐果断,却不知自家将军,竟还有如此温柔的一面。

苏荷也是一惊,不由得脸红了起来,于是连忙从李忱身上离开,负手咳嗽了几声,“咳咳。”

倒是李忱显得格外云淡风轻,她回头朝将官道:“你们苏将军难道没有教过,进门前先敲门吗?”

将官尴尬的不敢动弹,他低着头叉手连忙认错,“末将知罪。”

“好了,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苏荷一脸严肃的问道。

“陛下有旨,不日将调集大军汇攻长安,命将军分兵镇守河东,即刻整顿兵马,听候朝廷的调遣。”将官回道。

“知道了,下去吧。”苏荷挥手。

“喏。”

“汇攻长安?”李忱皱眉。

“河东已取,进攻长安有何不妥吗?”苏荷见李忱一脸忧心的样子。

李忱摇头,“看来,我让长原兄献的计策,陛下并未听从。”

说罢,李忱叹了一口气,她拉着妻子的手,颇为无奈道:“这场战争,不知何时才能休止。”

-----------------------------

乾德二年,二月初,新帝李怏移驾至凤翔,并命河西、陇右河西、安西及西域诸国之兵前来凤翔,准备收复两京,与此同时,江淮之地的粮饷也调往了汉中。

长安百姓听闻新帝已至京畿凤翔,纷纷从城中逃出归顺唐军。

就在各路军队集结完毕时,元帅府长史李必入账向李怏献灭敌之策。

“苏将军既已取河东,两京势在必得,臣请派安西及西域蕃兵进军东北,从归州、檀州两地南攻范阳,直取叛军巢穴,以断绝叛军后路。”李必在沙盘上调动旗帜,将自己的计划展示给李怏观看。

然而李怏眼里却只有丢失已久的两京,“两京乃是大唐龙脉所在,现在大军已调集完毕,江淮的庸调也到了,经房贯陈涛之败,两京再不容有失,现在我们应该集强兵直捣叛军腹地,一举收复两京,而不是舍近求远,让安西的兵马奔袭数千里冒险去攻打范阳。”

李必知道李怏现在急于收复就在眼前的长安,于是解释道:“陛下集结所有兵力收复两京,的确是能够攻下,然而河北已经再度失陷,叛军往东北逃走后,一定会东山再起,届时我军又将陷于险境,况且现在朝廷主要依靠的精兵是西北边镇与西域诸胡以及朔方军,这些将士常年戍边塞外,性耐寒而畏暑,而现在已是盛春时节。”

“一战过后,叛军虽败出两京,却仍能收拢残兵逃归范阳老巢,到那时,关东暑热,朝廷派去东征的官军一定无法忍受,不但战力有所下降,还会有人逃回西北,无法灭敌,而这时,叛军便休兵秣马,卷土重来,如此一来,天下将征战不休。”

“不如先用西北的兵马趁势攻取叛军巢穴,待断其退路,便能彻底将之消灭,天下方得真正太平。”

尽管李必将利弊分析的十分透彻,却仍然没有说动急功近利的李怏,他迫切想要回到长安。

“吾已下诏集兵,收复两京,就在当下,况且吾已派信使前往成都,待收复长安,便要迎接圣皇回朝,不能再等了。”李怏挥手拒绝道。

“陛下!”

“我意已决,长原不必再劝了。”李怏挥手道。

作者有话说:

第199章 平胡曲(三十三)

河东于宁陵两地战报传回洛阳, 而在北方战场,施寺明与蔡熙共率十万大军围攻太原,却被李光必仅用几千兵马击退, 并被斩首一万余人, 这接二连三的兵败战报,让刚刚登基的陆庆绪震怒。

几乎与其父一样, 陆庆绪的性情十分暴躁,每遇战事不顺时, 便会鞭笞宫人来发泄怒火,左右侍奉之人皆恐惧不已。

“不仅河东丢了,十万人围太原, 还被反杀万人, 河南一个小小的雍丘城,竟打了整整一年, 死伤无数,到今天都还没有拿下。”各地传上来的军报都被陆庆绪撕成了粉碎,“朝廷养这些狗奴才有什么用?”

“唐军调集大军, 正往洛阳而来, 照这样下去, 长安迟早也要丢。”

颜庄从旁相劝,“陛下息怒, 长安有陆守忠将军镇守, 唐军想夺回,没有那么容易, 况且施将军收复了河北, 打通了我们与范阳的联系, 即便是做最坏的打算, 也还有退路。”

“千秋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颜庄道,“唐军急于求成,这对我朝来说,其实是好事。”

“接连战败,这是好事吗?”陆庆绪气道,

“陛下,崔佑将军回来了。”宦官入内通报道。

河东正为崔佑所镇守,陆庆绪闻言大怒,“败军之将,还回来做什么?”

“陛下。”颜庄再次相劝,“崔将军曾兵败哥舒撼于灵宝,为朝廷拿下了潼关,进而取得长安,河东的失败只因时势,崔将军原是先帝的人,陛下初登大宝,需要武将辅佐,这次兵败,陛下如能赦免,并加以重用,崔将军必会臣服,这样一来,陛下就多了一个打天下的助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