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03)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正统、体面。”元渽不紧不慢的说道,“雍王既非正统,也无体面,如果他真的是聪明人,就不会觊觎这些不属于他的东西。”

元渽所说体面,是君王没有缺陷的健全身体,孝真公主挑眉道:“他在轮车上坐了二十余年。”

“可我总觉得,他身上藏有秘密。”孝真公主又道,“他曾去过吴中,太上皇放归的神医就隐居在姑苏城。”

“公主是担心,雍王的腿是装瘸的吗?”元渽问道。

“十三郎的腿只有老东西知道,所以我去兴庆宫问过老东西,可是他什么都不肯说。”孝真公主又道,“这就更加印证了我的猜疑。”

“如果公主想知道雍王的腿是否真的瘸了,那么不防试他一试。”元渽道。

“你不是答应了雍王妃,不会动雍王吗。”孝真公主道。

“公主可以借他人之手。”元渽笑眯眯的解释道。

“你是说陛下?”孝真公主有些迟疑,“苏荷现在带兵在外,陛下怎可能在这种时候动雍王。”

“可以等,等到平定叛乱,洛阳收复。”元渽道,“其实,想知道雍王的真相,只需要从他在意的人下手。”

“在意的人?”

“下官听闻雍王少时是由吴王的生母所抚养长大的,因此雍王与吴王李恪,最是亲近。”元渽道。

“你倒是知道的不少。”孝真公主抿了一口茶。

元渽笑眯眯的替孝真公主将茶继续斟满,“如果连这些事都不知道,下官又怎配追随公主。”

-----------------------------------

至元三年夏

在京闲居了近半年后,苏荷再次被朝廷启用,重新担任朔方节度使,并任命为征讨兵马副元帅。

是年,苏荷再次披甲东征,不负众望先后平定河东之乱,重聚朔方军心,前往治地诛杀为首作乱的一众节度,诸将闻讯朔方军之名,纷纷俯首,再不敢作乱,至此,朝廷的内乱才得已平息。

吐蕃作乱河西,又调河西军回援,平定河西,长安的危机得以解除。

同年,伪燕朝廷发生内乱,施寺明为长子所弑,苏荷引兵返回朔方逼退六胡后,便亲率大军南下征讨叛军,光复洛阳,进封镇北郡王。

至此,苏荷所领的朔方军名震天下,苏荷的统兵的威望也远超诸将,成为开国以来第一位以女子之身获封的异姓王。

赵王李溪虽任兵马元帅,然而群臣皆知,以苏荷统领朔方军为首的武将集团所支持的皆为东宫皇长子李淑。

那些曾经想要支持嫡子依附于王皇后的大臣,也都在此时没了声响。

然而当外患逐渐扫除,东宫所获得的人心,以及背后边军逐渐壮大的势力,却成为了当今天子最大的隐忧。

一场兄与弟,父与子,君与臣的较量,正在乌云密布的长安城内上演。

以血腥开创的王朝,施加在李家身上的诅咒,再一次重演。

作者有话说:

本剧没有反派,孝真公主这个角色之所以这么疯批,全都是因为老皇帝害的,她比李淑更惨。

第223章 平胡曲(五十七)

——雍王府——

苏荷出征后, 为稳住前线,李怏便将雍王李忱送回了雍王府,但仍在监视之下。

回到长安的吴王李恪, 主动上交了兵权, 想以此获得李怏的信任,保全母亲与妻子。

“郎君, 吴王来探望您了。”十一娘站在书房门口说道。

而今的雍王府处在皇帝的监视之下,除了太子李淑, 其余人皆不敢沾染。

李恪之所以回京,是因李怏用其母性命相要挟,以及李忱也被软禁于宫中。

李恪因为不得老皇帝喜欢, 故而所在封地的兵马只有几千人, 只要朝廷想,随时都可以发兵夺取。

“兄长。”李忱推着轮车来到院中。

自长安失守, 时隔多年,兄弟二人一直没有机会相见。

“你不应该回来的。”李忱又道,“如果你不放心朝廷, 十七郎就在岭南。”

“我回来看到你安然无恙也就放心了。”李恪说道, “他用吴王妃以及我的母亲相要挟, 我曾经…懦弱过一回,可这一次, 我不想再退缩了, 即便知道是死路。”

“我主动上交了兵符,除了不能离开长安, 其他的, 陛下待我都还好。”李恪说道, “或许他知道我没有智勇, 掀不起风浪吧。”

“那兄长今日来找我?”李忱不解。

“我曾经,无比憎恨我的父亲,你还记得吗,上元夜那晚,你阻止了我。”李恪说道,“可他终究还是我们的父亲。”

从吴王的语气里,李忱察觉了什么,“陛下要对太上皇动手吗?”

“不,是三姊姊。”李恪说道,随后从袖口拿出一张小纸条,“这是陈元礼将军让我交给你的。”

“陈将军说孝真公主去了兴庆宫,不知与太上皇说了什么,现在太上皇就像疯了一样,每天都魂不守舍的说着有人要刺杀他。”李恪又道。

李忱打开纸条,随后捏成团丢进了香炉里,“看来,她还是没有忘记当年的那些事。”

“可谁又能忘记仇恨呢,”李忱又叹道,“母亲的死,我始终无法释怀,那武家的灭族之恨,三姊姊又岂能轻易忘却。”

“圣皇当初是靠武氏扶持才坐上那张椅子,可又因武这个姓…”李恪叹了一口气,“三姊姊有此怨,也在情理之中。”

“只怕三姊姊的怨,会牵连到所有人。”李忱担忧的说道,“尤其是兄长,今日孤身登门,太冒险了。”

“京中到处都是察事厅的眼线,陈将军的信让别人转交我实在不放心。”李恪说道,“借着这机会,顺便来看看你,反正陛下也知道我与你的关系。”

“不过,我确实该走了,临走之前,有一件事,我想拜托于十三郎。”李恪看了一眼天色起身道。

“兄长请言。”李忱认真听道。

李恪遂走到李忱身侧,俯下身小声嘀咕了一阵,李忱听后睁大了双眼,“阿兄…”

“陛下的为人,你我心知肚明。”李恪说道,“身为儿子,我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母亲身陷囹圄,身为兄长,我也想确认自己的弟弟,是否安全。”

李忱红着眼,“兄长,一切当心。”

当李恪踏出雍王府时,便有察事厅的探子将吴王出入雍王府的时辰详细记下送到了林辅国手中。

-------------------------------

——大明宫·紫宸殿——

东宫羽翼渐丰,李怏虽心存忌惮,但他更为担心的是权势日盛的朔方军统帅,以及自己的手足兄弟,雍王李忱。

李怏坐在紫宸殿内殿的地板上,身前是一幅巨大的疆域图,关东如今仍是叛军占领,而朔方则插上了苏字旗,西南之地还有一个不受节制的永王。

而在察事厅的汇报中,永王李愉占据西南后便暗中扩充兵马,图谋不轨。

但所有外患加起来,都远没有朔方军的威胁之大,“眼看着洛阳光复了,各地的叛乱也都平息,可朕的心里却越来越害怕了。”

“如果苏荷带领的朔方军拥立太子,又或者是雍王…”

林辅国候在一旁,趁机进言道:“陛下,太子殿下再如何,也是陛下您的血脉,然而雍王却不同,而今统兵的镇北王是雍王的妻子,天下皇子,无不觊觎大位者,更何况还有这样一位一呼百应的元帅妻子。”

“比起太子殿下,陛下更要提防的是边军,于朝恩所言,或有夸大其词,但陛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林辅国又道,“镇北王领兵东征,或许是为大唐,但她绝不是为陛下,老奴从她的眼里,看不到任何忠诚。”

“十三郎自从落水,便患有腿疾,就算他有威望,也不可能受到拥立。”李怏说道,“除非皇室死绝了,否则就不可能不要国体。”

“正因腿疾,陛下从前才亲厚信任雍王。”林辅国道,“以雍王的聪慧,不可能看不透这一点,人有的时候,为了活命,装疯卖傻都不在话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