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24)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群臣左顾右盼,再次议论了起来,苏荷于是上前拿出了鱼符,“谁说没有奉诏。”

“就算是奉诏入京,那也不过只是赴朝会罢了。”孝真公主继续咄咄逼人道,“你作为大行皇帝的叔叔,入朝不为主持大局,却跟自己的侄儿们争夺皇位,你就不感到羞耻吗?”

“论羞耻,大长公主才是吧。”李忱回道,“我受大行皇帝所托,所以对你留有一线,不要忘了,太医令张淼还在。”

孝真公主愣住,早在之前她就派人去了张淼家中想要杀人灭口,却并没有发现他的踪影,包括太医局,而察事厅的眼线,最后呈上来的踪迹,是张淼去了靖安坊的道观。

孝真公主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因为雍王府就在靖安坊。

可她当时也派人去搜了雍王府,并没有发现张淼的身影。

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李忱将他藏起来了,李淑身上的毒十分隐蔽,而李忱又一直在朔方,所以孝真公主做出了两种推测。

一是在大明宫中乃至长安城内,安插着李忱的细作,这就更能说明与证实李忱有野心,二便是自己身侧的亲信出卖了自己,很显然,孝真公主更相信是前者。

张太医对自己的威胁,足以让自己身败名裂,弑君之名一但坐实,便会使孝真公主彻底失势。

“李忱,你果然有野心。”孝真公主看着李忱,她很是不甘心的说道,“就算除掉我,你就能坐上这张椅子吗?”

“按制度,按礼法,有嗣立嗣,无嗣则立手足兄弟,你只是先帝的叔叔。”孝真公主道,“先帝手足十余人,还轮不到你来争抢。”

“如果加上道宗的遗命呢。”寿安公主在禁军的护送下踏入宣政殿。

“虫娘?”李忱回过头。

李淑登基后,遵从了祖父的意愿,将这位没有得到公主封号的姑母封为寿安大长公主。

这封遗命,便是道宗皇帝死前为李忱做的最后一件事,或许也是因为他明白李怏不会放过自己的女儿。

听到道宗,宣政殿内的一些老臣与宗室纷纷涕泪,而孝真公主则是一脸厌恶。

心里暗自骂道:老东西死都死了,还要出来作妖!

等到虫娘将遗命宣读出来,群臣才知道先帝李怏的虚伪,以及道宗皇帝晚年在甘露殿的孤苦。

“先帝竟然纵容林辅国那样的妖人刺杀道宗皇帝。”

“前些年严公还在时,就曾领着群臣向先帝请奏,问安道宗皇帝的起居,那时,道宗皇帝刚刚被移居西内,紧接着龙武大将军陈元礼就被强制致仕,内侍大监冯力也被流放。”

“纵然道宗皇帝此前有错,但身为人子,怎能这般对待自己的生父。”

听到群臣对道宗的怜悯以及指责先帝的不孝,孝真公主挥袖道:“这些往事已经过去,道宗与先帝皆有过错,然而大行皇帝却是少见的仁主,难道诸公要忤逆大行皇帝,而遵从一张不知是真假的道宗皇帝遗命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诸臣镇定下来后,对此展开了争议。

李淑在位虽短,但却对臣民仁德,又有收复两京,平定妖尘之功,因而深得朝臣之心。

很快结论就下来了,“道宗毕竟是太上皇,而今嗣君之事,当遵大行皇帝才是。”

见群臣倒向李淑,孝真公主便出言嘲讽李忱道:“不管是何人继承,怎么样都不会轮到你,就算你有道宗维护,那又如何。”

“就凭你这个残废之躯,也妄想大位?”孝真公主冷笑道。

李忱身侧的苏荷有些看不下去了,她瞪着孝真公主,“昔日,王皇后我能杀得,一个公主而已,今日,我也能杀得。”

孝真公主听后,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两步,“你胆敢!”

眼见自己立傀儡皇帝的计策无法得逞,孝真公主十分记恨李忱,于是便向群臣里的心腹使了使眼色。

“这都晌午了,诸使还在丹凤门前侯着,总该要定个嗣君出来吧。”有大臣说道。

“先帝诸子,已成年有子嗣者七人,可从中挑选,其中裴昭仪所生先帝第九子襄王李潢,第七子桓王李泾,如今就居于十六王宅内,今日大朝,二王皆在丹凤门等候宣召。”

显然,他们将作为叔叔的雍王排除在了继承人选之后。

“我并非想要争这个大位。”李忱看着孝真公主,随后紧闭上了双眼,“但我不能辜负小淑的安排。”

“吾有陛下遗诏。”在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叙的护送下,崔皇后带着一封遗诏踏入宣政殿。

作者有话说:

没有李忱的话,孝真公主就赢了(野心大于爱欲,并且够狠,这样的人成功率比较大,但是怎么说,她对李淑的狠,还是稍微犹豫了的,如果她听从元渽那次的建议,直接不救,依靠元渽在朝中的筹谋,她就赢了,那个时候李淑还没来得及做如此周全的安排的)

两个人都是李淑的光,但是孝真不可能放过李忱,而李忱会因为李淑,顶多是架空孝真,不会下死手。(光弑君的罪名,就足够死了)

想看相互拉扯的感情线,就在下本书《美人谋》其中一个女主的性格类似于孝真公主,野心家,疯批,但是另外一个女主是武将,但并不是李淑,虽然会有点护妻狂魔式的恋爱脑。

文是写给喜欢之人看的,非常感谢支持的小可爱们,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因~

第240章 240、风定长安(十四)

崔皇后带着遗诏出现, 让孝真公主彻底慌张了起来。

作为李淑的原配妻子,在李淑病重时,都是崔氏衣不解带在榻前侍奉, 所以这份遗诏的可信程度, 是毋庸置疑的。

孝真公主瞪着崔氏,以及她手中那份黄娟卷轴, 在这短短一瞬间,孝真公主对李淑的憎恨达到了顶点。

她不明白, 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为何要在登基之后处处与自己作对,就连死后, 也连同这些人来对付自己。

除了憎恨, 孝真公主的心中也十分懊悔,懊悔自己的犹豫, 也懊悔当初从吴氏手中,接过还在襁褓中的李淑。

苦心经营了一辈子,到头来, 却被自己养的一颗棋子悔了整个棋局。

就连李忱也没有想到, 在孝真公主诸多眼线的监视下, 李淑会联合崔瑾舟为自己准备一封真正的遗诏。

而她为迷惑刺客所丢出去的卷轴,其实是空白的, 上面什么都没有写。

李忱本打算靠武力争夺, 因为就在孝真公主忙于争权时,苏荷已派人暗中将朔方军精锐从小道, 调至关中, 加上李怀恩的神策军, 以及二人的声望, 便能与孝真公主争上一争。

但这样,长安城就会再次遭到血洗,所以李淑的安排,不用动刀兵,于国于民,无疑都是最好的,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以及所珍视的所有人。

“大行皇帝遗命。”崔皇后走到宣政殿的秦镜之下,展开遗诏宣读。

群臣遂面北跪伏,唯有孝真公主惊恐的站在殿阶上,一双红肿的眸子,怒瞪着崔皇后。

吴叙寸步不离的护卫在身侧,为的就是提防孝真公主。

“册雍王为皇太叔文,维应德三年…皇弟冲幼,国遭数难…须选贤德…雍王忱可立为皇太叔,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

遗诏宣读完之后,崔皇后将其给了除父亲外的其他几位年老的宰相,以辨真伪。

“这是大行皇帝在病重之时所书。”崔皇后说道,“为的就是防止妖人作乱,祸害北唐。”

祸害二字孝真公主听了只觉刺耳,她抓狂的瞪着崔氏,“凭何,凭何?”

“皇后姓崔,是雍王母族之人,一定是她趁陛下病重,暗中做了手脚,联合宰相、禁军,拥立李忱,篡夺江山。”孝真公主向群臣力述道。

但很显然,一向嚣张跋扈,任用酷吏的孝真公主并不得人心,那些依附她的臣子,也都在此时陷入了沉默。

“这遗诏是真的,笔记也的确是出自于陛下之手。”群臣传阅过后,纷纷跪伏流涕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