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42)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地方任职者,无不拼命向朝廷靠拢,对面皇帝亲自下达的旨意,又怎敢违抗。

“朝官之所以敢如此违抗,是因能够抱团抵御风险,但是地方官却不能。”裴宁又道,“所以他们没有违抗君命的能力与勇气。”

听到裴宁的话,李忱很是高兴,“朕今日在朝议上提起,本意只是想试探他们,却没有想到…”

李忱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还要艰难。”

“其实圣人…”裴宁微微抬头,“非常之期,非常手段,只是名声上…”

“朕不在意名声。”李忱说道。

听到皇帝肯定的回答,裴宁遂道:“武皇用酷吏以摄群臣,自此稳坐江山,圣人改制,未尝不可效仿。”

“昔日武皇设控鹤府,以圈养男宠之名,掌监察事。”裴宁又道,“英宗设察事厅,别于御史台,直隶君王,监察朝野,仁宗朝时,察事厅由孝真长公主所掌,不但未曾停止,还对其扩编,内部制度也逐渐完善,使之成为刺探与侦查的机构。”

“不过,仁宗废黜了诏狱,获罪官吏皆送往了三司,察事厅的威慑便也降了不少。”裴宁继续说道,“仁宗不愿用酷刑,乃是天下刚定,又无改制受阻之烦忧,圣人从仁宗手中接过社稷,北退回鹘,如今开启新政,当要用强劲的手段。”

不到万不得已,李忱并不想走到任用酷吏这一步上,但今天的局面,让她彻底清醒。

李忱看了一眼裴宁,心中蒙生了一个想法,可突然想起了裴宁刚刚定下婚约。

她需要一个足够信任的人,作为自己开启新政的利刃,但作为酷吏,需要没有任何牵挂,也不会有感情缠身。

裴宁看出来了皇帝的想法,于是叉手道:“这世上有很多眼里只有利益的人,他们都可以作为圣人手中的刀。”

李忱背起双手继续提步向前,“你说的对,这世上有许多人,都能成为利刃。”

--------------------------------

元兴二年四月,因为群臣的劝阻,皇帝被迫收回诏命,然而却在事后密召诸道藩镇上都进奏院进奏官。

通过进奏院传达手谕,命诸道官员,发布公告,允女子入学。

此政令初至地方时,官员皆惊,然天子手谕,不敢不从。

但很快,皇帝通过进奏院宣布政令,这一不符规矩之举,便被文武百官获知了。

——紫宸殿——

百官团结一致,入宫讨要说法,然而刚抵达紫宸殿,便被殿外一名宦官所惊。

“前观军容使周世良?”群臣满眼震惊道。

因为他们看到了英宗朝的老臣——周世良。

他们惊恐的看着周世良,与林辅国以及于朝恩一样,周世良是英宗朝的权宦。

英宗诛杀平乱的功臣,使得武将割据,便是周世良在旁挑唆。

至仁宗朝时,由于林辅国的排挤,周世良便离开了大内,前往皇陵为英宗守陵。

而今作为一代奸宦的周世良重新出现众人眼前,让这群老臣们恐慌不已。

“诸位相公,在下现在是内侍监周世良。”周世良站在阶梯上,一脸不屑的俯视着众人,“兼,察事厅察事。”

众臣闻言更加惊慌,他们错愕的看着重新紫袍加身的大宦官。

“圣人难道要效仿英宗吗?”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除去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孝真长公主,如今又来一个玩弄权术的帝王。

那素来有仁德之名,受道宗皇帝所宠爱的十三皇子,在登位之后,一改从前。

“紫宸殿乃内阁,没有陛下的诏命,任何人不得擅闯,尔等身为人臣,聚众闹事,难道是想逼宫吗?”周世良指着群臣质问道。

“我等是来询问上都进奏院之事。”有大臣回道,“圣人为何越过三省,越过百官,密召进奏官,这不符合国朝的规矩。”

“规矩?”周世良冷笑一声,“圣天子就是规矩。”

“汝为臣子,违抗君命,难道就是规矩了?”周世良又道。

“我等身为人臣,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君王有过失,自当规劝,而非愚忠。”

“好一句冠冕堂皇的愚忠啊。”周世良耻笑道,他抬了抬手,便有一众禁军从城楼上站起。

“紫宸殿只见宰相,聚众擅闯者,视为谋逆。”周世良呵道,“现在你们有半刻钟的时辰离去,否则,休怪刀剑不长眼。”

“圣人如此倒行逆施,就不怕祖宗降下惩罚吗?”气不过的老臣继续争论道。

周世良素来不喜欢这些虚伪的文臣武将,于是冷冷道:“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即便没有了你们,朝廷依然可以运作,地方官想入京者,青衫想换朱紫者,比比皆是。”

于是群臣开始小声议论,很快,他们便因恐惧而纷纷退去。

只有几个年迈的宰相入内参奏,但他们哪里又劝得动李忱,也争论不过正直盛年的李忱。

此事虽然成功过去,但是群臣心中的防备却更甚,对于日后的改制,也更加困难了。

百官的上疏中也总有一些让李忱看了便将之怒扔的。

元兴二年四月下旬,随着女子入学继续在地方推广,朝臣的阻碍声,也越来越大。

作者有话说:

其实,原本的剧情是,裴宁与魏莹的故事是悲剧。

以下我将原剧情写出来哈,裴宁刚入仕,是没有办法与宰相抗衡的,也无法感动这门由长辈做主的封建婚姻,所以魏会嫁入令狐家(魏莹自己肯定不愿,所以将会是悲剧收场,对,就是自缢

(魏莹作为女性,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而魏莹的死,会让裴宁彻底清醒,从而坚持辅佐皇帝踏上改革这条路,并且会变得疯狂。)

但是我觉得原剧情,好像太虐了,因为文要结束了嘛。

不过我还是要打个预防针,裴宁与魏莹是be(结婚了也是be,因为我说过有些东西存在因果关系,魏莹身上的是死劫)

其实我没写的这个结局,才是真实的,因为现实是,裴宁不会遇到这种皇帝,皇帝也不会管一个刚中进士的小人物的私事。

不过,裴宁遇到了李忱,想要改革的李忱两口子是最见不得这种不公的,尤其是李忱。(主要是她生活在皇家,皇室的重男轻女,她是从小看到大的,她很厌恶这种,也很讨厌自己身上的虚假身份,可是又不得不借助这层身份。)

她想开启新政,改变制度的想法,是从她发现了太子长子李淑的真实身份开始。所以才一直致力于辅佐李淑。因为她明白,只有扶一个女性上去,才有可能实现这些。

裴宁单独拿出来,其实可以做主角了,她的路也很坎坷,魏莹也算是她的光了。

第254章 风定长安(二十八)

元兴二年, 五月,端午。

朝中为女子入学之事争论不休,为缓和矛盾, 遂于麟德殿内举行端午宴。

皇后苏荷又提出要在殿前带着内廷的娘子军们比试击鞠。

苏荷从朔方回到长安, 虽位居中宫,但六宫之事都是崔太后在打理。

而苏荷在内廷, 却不像其他历代皇后以及内命妇那般恪守规矩,而是常在太液池教习宫人们马术、剑术、拳术。

作为收复长安的镇北王, 苏荷在这些曾经饱受叛军残害的宫人以及宦官跟前,有着崇高的地位。

李钰也在苏荷的熏陶与培养之下,文武并重。

麟德殿是大明宫最大的宴殿, 能容纳数千人之多, 能入此殿者,无不是朝廷要臣, 所以官员们皆以入此殿为荣。

然而今年在麟德殿举行的端午宴,李忱还特意下令,命百官携带妻眷一同入内。

自麟德殿建成以来, 历代皇帝, 都只在此殿宴请要臣, 肃宗朝时,就曾宴请过三千神策军。

皇帝的诏令令人费解, 还有朝臣将此事与前不久女子入学勾连在一起, 纷纷警醒。

“麟德殿乃正殿,非寻常宴会之所, 我等为朝廷效命多年, 方有此资格入殿, 在京官员, 无不以入此殿为荣,而今圣人突然诏令,让我们携女眷入殿,用意何在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