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45)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原以为联名上书,会让皇帝做出退让,却不曾想李忱的态度更加强硬,并抓捕了几个带头的文官,以同谋罪收押入狱,致使朝中再也不敢有求情声。

诏狱内,在周世良的酷刑与恐吓之下,带头反对新政的崔玄明,最终认罪。

“唐律有载,大不敬,无人臣之礼者,绞。”

“我招,我全都招。”遍体鳞伤的崔玄明,吃力的睁开双眼。

“崔大夫,你知道的,圣人想要什么。”周世良说道。

纵使浑身是伤,崔玄明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圣人要这样做呢,这天下,千百年来,不一直都是如此么,为什么到了圣人这儿…”

周世良也不明白皇帝的做法,但他不会去问原因,作为奴才,他要做的事,就是听命。

“那你又为了什么呢,崔大夫。”周世良反问,“就为了你所学之道,忤逆天子吗?”

崔玄明陷入沉默,在认罪之后,皇帝并没有对崔玄明施以绞刑,而罢黜了他的官职。

此事,加上其他被捕入狱的官员,在朝中引起了轰动。

当皇帝开始采取强硬的措施,强令老臣与宰相致仕,加上有中央禁军与苏家为首的地方边军支持时,臣子们的反对之声,逐渐变小,他们敢怒却不敢言。

李忱听从了裴宁的建议,从权力机构着手,加强皇权,培植亲信势力,并开始启用酷吏,在权力不断稳固,制度不断完善之下,一场全新的改革,即将开始。

-----------------------------

兴元二年秋,起居郎裴宁迎娶兵部侍郎魏傅嫡三女魏莹,并于长安完婚。

次年,皇帝赐魏傅紫金鱼袋,于宣政殿降大制命,以兵部侍郎、判户部,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

魏傅拜相之后,方才知道女婿裴宁一直在背后支持着皇帝的新政,并出谋划策,女婿和皇帝恩典,让这位守旧的功臣之后,退出了朝堂的争论。

元兴三年春,皇帝下制更改内廷女官之制,并发布告示,以文考的方式选才入宫,内廷遂收进入了一批有学识的女官。

起初,女官仅充六尚之官,朝中也就没有反声,而后女官们逐渐进入内朝,又于御前设掌侍,掌笔墨文书,命有学识的女官充任。

元兴四年,起居郎裴宁充翰林学士,开始正式辅佐皇帝施行新政。

元兴四年秋,裴宁被外派至地方考察教育,至元兴五年归京。

“圣人下诏,令女子入学馆,然而地方学府当中,臣却没有见到有多少女生徒。”归京后,裴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转述给李忱。

“有些东西已经持续上千年,突然间想要改变,的确很难,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李忱说道。

“要从地方的教化入手,地方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裴宁说道,“臣请愿前往地方。”

此后,裴宁在各道之间辗转,每到一地,便开始兴办教育,并宣扬教化,妻子魏氏也一直跟随辅佐裴宁。

朝廷的内部改制仍在继续,内廷收录的女官,进入内朝后,开始逐渐踏入外朝。

先是代替宦官与堂吏,进入三省中枢机构,掌侍文书。

而后又设尚书内省,乃是一个别于外朝,由女官所组成的全新的机构,于尚书内省置六司,分管外朝三省六曹职事,除了掌文书奏牍外,监掌本司决断,以及监督三省事,并设内省长官内宰二人,副宰四人,其官诰,由吏部出。

此制一出,被酷吏与察事厅压迫许久的外朝官员,再也按耐不住,并在风雨交加的长安城中,引起了一场哗变。

李忱站在城楼上,看着火把围绕的宫城,与被禁军包围的外朝臣子们。

“圣人,尚书内省有一名女官求见。”周世良弓腰叉手道。

“内省有这么多女官。”李忱说道。

“她说她姓卢,”周世良又道,“曾是前左谏议大夫崔玄明的妻子。”

作者有话说:

纯属虚构,请勿考究,因为这样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为什么一定不会成功呢,是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劳动力少。而妇人可以生育劳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专门有法律规定,女子满了多少岁必须嫁人,不嫁人就会面临惩罚。

另外鼓励寡妇再嫁,这也并不是为了女性,而是为了她的子宫。

所以一切都只是构想哈。

关于这种内省女官,其实在历史上是短暂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创始人是宋徽宗。

第256章 风定长安(三十)

三年后

元兴六年, 裴宁受召归京,转任考功郎中,迁中书舍人。

是年冬至, 皇帝于南郊举行祭天仪式, 并以皇后苏荷收复两京,北退回鹘之功, 定为亚献。

因高宗朝封禅时,以武后为亚献, 最终导致武周代唐之事发生,群臣惶恐不安,连番上奏劝阻。

却遭到了李忱的斥责, 并坚持举行了冬至祭祀。

女官的设立, 加之祭天一事,皇帝的行为, 彻底惹怒了受压迫已久的守旧派朝臣,他们集体上疏反抗,甚至是引发政变。

三省六部, 联合九寺五监等数百名官员深夜闯宫, 被禁军围于殿前。

李忱站在城楼上, 没有宣布对这些朝臣的处置。

“如果今夜圣人血洗了朝堂,那么国朝在短时间内就会陷入瘫痪, 恐怕这个天下, 将再次纷争四起,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回到京城的裴宁劝谏道, “圣人既不能太手软, 可也不能太过强硬, 酷吏之法, 目的在镇压。”

“现在显然已经压不住了。”皇帝说道。

“这是一次爆发,如果能够顺利压下去,那么圣人想要开设女科之事,便能轻松很多。”裴宁说道。

“怎么压?”皇帝说道,“难道要向周世良所说,以他们的家眷相要挟吗?我要做的,就是为弱者讨公道,而现在却要拿无辜的弱智作为人质,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失信于那些弱者。”

“交给臣去劝说吧。”裴宁叉手道,“在这个世上,即便恶人,也总会有自己在意的事情。”

李忱挥了挥手,便离开了城楼去见了卢氏,裴宁则踏入殿院。

禁军为其让开了一条路,群臣看着天子的宠臣,纷纷出言辱骂,“裴宁,你身为进士,饱读诗书,竟不规劝天子而反其道行之。”

“祖宗之法不可废,难道武周朝的血案还不够惨烈吗?”

“圣人这是要再培养出一个苏后吗?”

“天圣十四载,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陆善发动叛乱,短短几月便攻克洛阳,半年时间便攻陷了长安,其中风高二将被诬杀,哥舒撼兵败灵宝,死于洛阳,天子西逃入蜀,大唐兵败如山倒,那段沉痛的时间虽然过去了,但并不久远。”裴宁叙述着过往,“国家蒙难,百姓流离失所,那个时候,诸位公卿又在哪儿呢?”

“是在江南避难,还是在蜀中欣赏着山水。”裴宁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太平了,诸位公卿方能在此处畅谈天地,难道诸位公卿看不见功臣的血汗吗?”

“以皇后之功,当推国难第一,抛开皇后的身份,其对北唐再造之功,难道不够资格登上祭坛?”裴宁质问着一众大臣。

“你们享受着安宁,却忘了这是将士们用血汗与性命换来的。”

“如果天下将因你们再次生乱,诸位公卿又有何颜面去见宗祖?”

裴宁不想走上威逼利诱那一步,因为那样只会留下更多隐患,“朝廷缺了你们,可以再提拔一批人上来,但是你们的家中,又当如何呢?”

“现在只要我一声令下,今夜你们谁也走不出这道宫门。”

群臣看着剑拔弩张的禁军,因为裴宁的一番话,使得有人开始动摇与恐慌。

--------------------------------

——紫宸殿——

李忱在紫宸殿接见了卢氏,和离之后的卢氏,因未能生育,不仅被夫家咒骂,也为本家嫌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