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她祸国殃民(22)

作者:月照华堂 阅读记录

东都皇陵,乃大周历代先祖帝后的陵寝,自当年昭皇与昭皇后合葬西京长安的睿陵后,此后的帝后才也随之葬入西陵。

如今东都皇陵倒塌,势必会给不满于皇帝执政的不轨之徒以话柄,因而皇帝得到奏报的当日,便急诏几位辅政重臣入宫商议对策,乐蕴与柳崇徽皆在其列。

乐蕴这些日子身上不大好,大约正值春夏相接的当口,她已有数日白日困乏夜里难寝,这日好不容易睡到五更,便被宫里来的宫使催促家人唤醒。

更衣入宫时天已然是蒙蒙亮了,雨势渐弱,乐蕴下了马车,独自撑着伞往里走,见宫门口亦停着几顶轿子,仆从皆打着伞等候,忽便觉得今日这事情似乎不大简单。

皇帝将议政的地方选在了勤政殿西的清凉阁,乐蕴是最后一个到的,站在门外等太监通传时,便听见里头尚书令道:“旁的还在其次,只是皇陵坍塌,上应天命,只怕民间多要议论陛下了。”

乐蕴不禁暗笑,市井百姓极易将这样的天灾与皇帝失德联系在一起,这对皇帝来说实是大忌。

太监开了门,乐蕴走进去作揖行礼,皇帝正与中书令议论,见状也只是抬手命她坐了,她瞧皇帝对面那里已端坐了柳崇徽,便拣了其下最远离皇帝的一处坐下,前面便是尚书令与御史大夫,乐蕴瞧了一眼这两位头顶的白发,觉得似乎比前些日子见时多了些。

正当御史大夫提出要皇帝先下罪己诏抚顶民心时,乐蕴终于开口:“东陵坍塌一早便有征兆,又关陛下的德行何事?”她道:“昔年,昭皇陵寝按旧例在东都献陵动工时,昭皇与慕后曾往东都视察,慕后看罢言,东陵地下的泥土中多有沙石,根基不稳,极易渗水,葬在这里,恐身后不安,昭皇便命钦天监再择西京睿陵修建二帝后陵寝。臣来时看过了东都官员的奏报,此次坍塌正是因东都春夏交界以来数场暴雨所致,如今看,是天灾也好,是人祸也罢,都不与皇上的德行有关。”

御史大夫道:“话虽如此,可市井黎民多无知之辈,若被有心之人大肆渲染,只恐社稷不安。”

“龚大夫所言,也不无道理。”

御史大夫龚则有些诧异地低头瞥了一眼身旁的乐蕴,从前在她嘴里听这一句赞同,可是比登天还难,如今可是邪门了。

皇帝淡淡道:“那依你说,该怎么办。”

“那就请皇上下道谕旨,让在京官员评议皇上主政五年以来的功过,既然不得不议论,就要各衙门上的人自己来议论,他们总不至于也是无知之辈。”

皇帝思忖道:“便如此。”

“再者,东都皇陵那里,有两条路,一是请皇上奉诸位先祖的梓宫回西京入葬,只是此举必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不说,时辰上也赶不及。二就是,皇上先督促工部官员到东都主持修缮献陵,但东陵乃历代先祖陵寝,寻常官员去了,只怕也安不住民心,多半还要劳烦陛下御驾亲行。”

柳崇徽惊诧地抬起头道:“要皇上亲临?”

乐蕴自然清楚柳崇徽的顾虑在哪里,皇帝登极以来,诛除异己,打压外戚与宗室,树敌不少不说,如今方坐稳了江山不久,一旦离京,朝中既无皇储监国,又无亲信坐镇,难保不会后院失火。

可她就是得让皇帝出了皇宫。

“臣也只是建议罢了。”乐蕴笑道,“臣自然不信天人互应之说,只是看几位大人忧思如此,才大胆提议罢了,纳不纳,也但凭皇上钧定。”

“此事容朕再想想。”皇帝道,“先让工部派人赶到东都去,再由中书省拟旨,让在京官员评议朕亲政以来的得失,先散了吧,柳侍中与乐相先留下。”

乐蕴与柳崇徽被留下,皇帝看了一眼二人,这二人一人如珠似玉,一人水秀清和,到底只有至尊的权力,才能将她们全部收服。

“留你们两个,是想着和你们商量,来日朕启程到东都去,留谁在朝中监国比较好。”

柳崇徽抬眸:“皇上当真要去?”

皇帝无奈道:“东都乃大周国祚衍生之地,这样的事情,朕不能不去。”

柳崇徽立即道:“那臣随陛下同去。”

乐蕴咬了咬唇,笑盈盈一瞥柳崇徽:“那臣就留在京中吧,毕竟臣也不懂工部营造上的事情。”

皇帝看向乐蕴,眉头微蹙:“你要留在京中?”

乐蕴垂眸:“还请皇上见谅,臣大病初愈,实在不宜舟车劳顿。”

“太医院供奉的人回朕说你已大安了,怎么还不见好?”

“许是节气的缘故,不妨事。”

皇帝见乐蕴的神色的确较以往苍白些,她又不知乐蕴入夏难寐的事情,只当真的是乐蕴身上不好,眉头稍稍舒展,道:“那你便好生留在京中就是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