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棠+番外(144)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赵长山顿步,回身道:“萧姑娘?”

“我跟你去。”萧念慈道,“不过既然是都督大人的邀请,还容念慈回屋换身得体的衣裳。”

“萧姑娘愿意去,都督大人一定会高兴的。”赵长山道,“长山在门口备车等候,日还未落,姑娘不必赶时间。”

萧念慈点了点头便转身回了内院,她挑了一件平常不曾穿过的衣裳换上,比礼服还要更加艳丽与庄重,发髻也重新梳理了一遍,换上了与衣裳相配的,使整个人看着更加成熟,当她从房内出来时,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稳重气息。

萧念慈踏出宅门的瞬间,看呆了赵长山与他的两个手下,倒不全是因为相貌与气质,因为一个卫曦就足已让他们吃惊。

他们跟随的卫都督,不到而立之年,却有着比监国还沉稳的性格。

“怪不得都督大人会这样的喜爱她。”赵长山呆滞在原地,作为魏清原先在朝的心腹,卫曦替船王求情这件事他是知情的。

两个手下便也开始议论,“我总觉得,她与都督身上的气息有些相似,可又说不上来,只觉得她们都有些可怕。”

“别说,她与都督大人,还真的有些般配,虽都是女子,可那几分与众不同的气质,天下间,还有谁人能有?”

“赵指挥使,可以走了吗?”萧念慈问道,“都督的鸿门宴。”

赵长山覆手咳嗽了几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萧姑娘请。”

萧念慈也不客气的上了马车,中途,赵长山开口道:“都督对您与他人不同,您自己应该也能发现吧,都督的眼睛里从无喜色,唯独对您,有三分和缓,鸿门宴,不会为您而设。”

作者有话要说:

第69章 故人归

一道圣旨看似轻松破开了敌人所设的陷进,但也让宁国的朝堂陷入了更僵的局面,它打破了那张和平的面皮揭露了表象之下的所有虚伪。

唯一超出意外的就是当权者与四大家族的都有着超出常人的忍耐,或许是为了局势又或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不得不维持现状,谁也不敢轻易的表露毕竟国家现在并没有处于一统,但凡出现任何动荡都能让北边的割据势力有机可乘。

这样一来,他们就得不偿失了,四大家族的力量被赵世杰所压,已无力与监国做正面抗衡,但若真的逼急了他们联合起来,也是能够引起不小的影响,毕竟声望与人脉摆在那里尤其是卫氏。

卫宋一朝的繁华,远不是当今能比它并不是只靠经济与科技那般简单而在人口的数量之上远超任何一个朝代士人宗族子孙一直延绵至今即便在末年时被推翻对那种繁华的向往已经深深扎根在了后世子孙的心里。

时代越是倒退,生活越是困苦,这样的念想便会越深。

如今的朝廷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那个高度,甚至解决不了现状的危机,百姓心中的怨念越来越深。

——紫禁城·武英殿——

晚霞洒在大殿西侧的琉璃瓦上,梨花木柱的影子斜进了殿中。

邢国公曹立与鄂国公萧齐二人跪在武英殿内听着监国的敦敦教诲。

“二位都是宁国的开国功臣,心中当存有家国二字。”魏清道,“然奸佞使诈之时,尔等在做什么,心中又在想什么?”

两位国公在年岁之上与魏清相近,其中鄂国公萧齐稍微年长些,已过天命之年,但论气势,他们两个氏族之长却是远远不如魏清的。

更何况魏清如今手握大权,名义上是监国,实则与帝王无异,整座紫禁城都掌握在她的手里,天子不过名存实亡。

两位国公自知理亏,遂同时叩首,“下官知罪,实在是敌人太过狡猾,利用邢国公在朝的声望与影响力,借已除宗籍子弟,大肆宣传走私,致使流言四起,从而使得朝野人心惶惶,叛国之罪,十恶不赦,邢国公也是一时情急,想让老臣为之辩解,好在监国圣明,一眼识破了敌人的诡计,是国朝之幸,百姓之福。”

对于萧齐的一番奉承,魏清眼里的怒火并未减去多少,她看着萧曹二人,“若没有做亏心之事,又何惧之有?两位国公有什么话不能光明正大的谈,重臣私下见面,可知是何罪?”

除却在官署的公事之外,朝臣私下里见面都会招来话柄,结党营私,是历朝历代都提防的。

故人情往来之事,都由家中未做官者,妇或夫前往走访,但即便是如此,也是极少的,大多官员都会选择避嫌来保身。

二人听后连连叩首,“监国恕罪。”

一阵寒风从殿外卷入,吹拂着魏清身上的红色公服,她负手看着二人,“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吾自然明白,能仰仗的就只有四位国公,四姓之中,萧曹两家为将门,日后若发生了战事,吾能倚靠的,就只有二位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