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棠+番外(163)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师傅说过,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演出自己,融于角色,这戏,才算活了。”卫曦看着戏台说道。

“怪不得如此多人吹捧,这个虞姬,应是有个故事之人罢。”赵长山意味深长道。

二人看戏时,一名士卒敲门入内,急匆匆说道:“大人,军报,岭右八百里加急。”

作者有话要说:

修罗场别着急哈,镜头切换的比较快,因为这场戏与岭右那场战争几乎同时发生,女主收到的八百里加急也只是叛军攻城前的动作,所以并不知道战争打的这么惨烈。

看待事物都有两面性,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最终受害的都只有手无寸铁的百姓,所以对于历朝历代起义的义军,从来没有喜欢过哪一支,大多义军的头领,皆为穷途末路之人,因为身上背着命案,所以才奋力一搏,杀一人,只能用杀万人,杀到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他才有活路,这些人其实是人性自私的体现,而不是真的想为了天下为了黎民百姓做抗争,战争一但打响,就只有胜负生死之分,至于无辜的百姓,恐怕只有防守方(部分)会考虑,但这就是战争,现实的战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霸王别姬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之作,我相信大家都耳熟,但认真看完全戏的却没有几个,就算是张国荣演的霸王别姬那部电影,也只有该戏的节选部分。

第78章 霸王别姬(三)

叛军连夜攻打上思

密报上只短短写了这样一句话卫曦将之扔进了雅间的炭盆里,随后缓缓坐下,眼睛仍旧没有离开戏台。

“这一支叛军竟直逼上思是要夺取南宁道了。”赵长山道“宁国自立国以来,农民起义不断但都没成什么大气候这次岭右的叛乱,已经造成不小的影响了。”

赵长山一边说着分析的话一边蹲在火炉前烹茶,随后将一碗热茶奉到卫曦桌前。

“宁国内乱与谁最有益?”卫曦问道。

赵长山抬起头,“盛国。”旋即顿悟,“您是说,岭右这次叛乱所闹出的动静,是盛国在推波助澜。”

“我听闻盛国那边有好几个军事擅谋略、攻伐、守城,与宁国交战数回,宁国以大国之力却从未讨好过半分,反而丢城失地。”卫曦道。

“那是盛国所用计谋之阴险方才侥幸获胜。”赵长山道。

“兵不厌诈”卫曦道“战场之上只有胜负与生死没有优势便要学会创造优势将者非匹夫之勇能胜任。”

听着卫曦的训诫,赵长山半眯着眼睛笑道:“大人尚未而到立之年,但见识与阅历却远非我等可比,对与战事也有独到的见解,长山瞧着,倒不像初出茅庐的新人,而是身经百战的老将。”

卫曦端起茶杯轻轻吹拂着茶汤,浅尝了一口,“长山何时也学会这一套了。”跟随的时间越久,赵长山对卫曦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大人行事缜密,心思之细腻,非常人所能及,这是长山亲眼见识到的。”赵长山道,“长山只是实话实话,并没有奉承之意。”

“看戏看戏。”卫曦连连道。

一整场戏,众人的目光都在那扮虞姬的红牡丹身上,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虞姬的那份悲情,无不牵动着看客的心。

郊外虞姬苦叹一声,“月色虽好,只是四野皆是悲愁之声,令人可惨,只因秦王无道,以致兵戈四起,涂炭生灵,使那些无罪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弃子,怎地叫人不恨,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得沙场战俘寒。”

台下席座十分的安静,宾客都在认真观看,红牡丹所饰虞姬,将那种生于乱世之苦与忧虑演绎的淋漓精致。

丁字号房里坐着两名女子,虽也在侧面,但戏楼是一个圆弧,若是刻意便能瞥见一些身影。

萧念慈俯视着戏台,稍稍凝神,“演的究竟是戏中人,还是自己呢。”

小桃看着戏台,连眼睛都竖起来了,“小姐,不愧是大名鼎鼎的红牡丹,这虞姬,就像重活了一样。”

萧念慈拿起茶杯,目光却盯着楼下戏台上的虞姬,“霸王别姬…唱的是离别之情。”她放下杯子,侧头看向了甲字号房。

甲字号房里的人正全神贯注的听着戏,似乎没有察觉到她的目光,她穿着便服,又裹了一件黑色的披风,若不仔细看,的确难以让人发现。

“柳氏为什么要唱这样一出戏呢。”萧念慈喃喃自语道,她看着甲字号房,虽只有一个背对的侧影,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卫曦。”

戏台上,那昏暗的幕后突然传来一阵歌声,“千里荒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

巡逻守夜的众将士议论纷纷,“伙计们,你们听见了没有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