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棠+番外(206)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卫军所到之地,一边平乱,一边安抚灾民,遂逐渐取得民心,开始了一统的征战,南下途中,有献降的割据势力,也有联合抵抗,最后兵败退逃。

混乱,历时两年,卫军攻破广安,随着广安城楼上的旗帜倒下,也宣告着这场动乱彻底平息。

平乱期间,卫军手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将,并受到重用。

攻克广安平定天下后,卫军诸将携百姓请愿书,拥立主帅卫曦为帝,建国号为明宋,定都顺天,改为顺京,改元永宁,以金海为陪都,设留守。

永宁元年,宋帝于顺天登基,开始着手治理战乱后的国家,除社会不良风气、陋习、腐败,封赏功臣,安顿百姓,天下初定,遂下达三道政令,与民更始。

又封原盛国皇帝为盛王,追赠宁国皇帝,并以挑宁国宗室后人封为宁王,原盛廷官员考核通过者皆留用。

重开科举,延卫宋政策,男女不分试,凡科举,男女皆可参试,仅永宁元年所录取的人数便多达千人,其中女举人数过半。

朝廷的政令无一不是针对当时宁国之弊所做改善,新帝对于官员的任用,地方的治理,都不像是一个新上任的皇帝,这也让盛国一些旧臣大为惊叹,经过半年时间,百姓的生活渐渐回到正轨。

同时,国家开始重视科研,设置机构,尤其是于军事上,大力发展制造业,研发改进火、器、军船,并派青年学生远渡海外留洋,开放通商口岸,与海外建交。

此后皇帝又开始着手律法的修订,在收录原有的历代律法上进行修改,并增设一百七十二条,多为对贪官污吏的处置,并重新修订婚姻法,增十六条。

永宁二年,天下逐渐稳定后,皇帝下了一道诏书,先是以平乱功臣的名义封船王萧敬忠为梁国公,后以女帝的身份迎娶梁国公之女,并立为后。

诏书下达,轰动天下,这道诏书成为了热议,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议论此事。

有反对者,也有赞成者,反对者多以后嗣为由,然皇帝态度坚决,并亲自下诏立后,宣告天下,大婚与立后大典则推迟于经济恢复后举行。

永宁三年,帝后大婚,于顺京城举行大典。

作者有话要说:

到底是城破被俘,还是开城献降,以及萧瑾有多少兵马,留个悬念。

盛国并不强,治地也是塞外,蒙古那一块,对于北方那一块土地,历任统治者的态度都不一样,所以这块地方经常得得失失的。

其实原本是不想六儿这一世还继续操劳当皇帝,如果能按民国写,他们一直是在不同的立场,前期六作为军fa,肯定是各种暗中保护老婆身份,抗zhan时会合作,六会上前线,最后内斗,六输了也不会跟着老妈去tai,而是跟老婆在大陆归隐。

原本是只有两女主转世,红牡丹就是旧上海那种歌星名媛,只不过她也是潜伏的di下工作者。

第99章 帝后大婚

经过混战在广安盘踞百年的四大家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永宁三年,由于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思想家再次活跃于政坛国家也逐渐变得安稳。

宁盛二国原旧臣,有能者皆受到了重用永宁三年春海棠花开之际,帝后大婚布告天下。

皇帝娶妻,历来为之重即便是一直奉行戒奢从简的新帝,却也没有再这次娶妻上节省半分。

皇帝的目的有三,一,以君王身份娶妻传为天下人知,二弥补对于爱妻的亏欠,三,借手中权力举行大婚为之后的律法修订做铺垫。

皇帝的大婚一直从永宁二年冬忙到三年春其中,礼部官员是最为忙碌的礼部拟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六礼流程上凑皇帝得到许可后方才执行负责织造的机构从永宁元年便开始了凤冠霞帔与衮服的织造。

大婚期间萧念慈居顺京城内的梁国公府纳彩之日,由礼部官员提双雁,与皇帝所备厚礼前往梁国公府提亲。

纳彩当日,作为天子的提亲使臣,礼部尚书却没有出现在队伍中。

京城出现了欢呼声,“是陛下。”百姓们纷纷叩拜,自定都后,顺京城迁入不少城民。

天子立后,不管是男还是女,底层的百姓虽有议论,却也不会过多的在意,然也有少部分百姓,会投去羡慕的眼光,亦或是赞许。

上行下效,一但天子的大婚成功举行,那么民间必会出现效仿者,自古以来,女子娶妻,并大肆操办婚事者,从未有之。

抵达梁国公府后,卫曦的出现,让一早就等候在门口的萧敬忠大吃一惊。

这些年来,卫曦能够统一,后方还是他在做支撑,与异族的对接,军.火的运送,皆是萧敬忠在做。

同类小说推荐: